老师布置读《红楼梦》,儿子不感兴趣,说也无用,怎么办最好?

恩玺阳光之升学与留学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女儿非常喜欢读书,经常读到废寝忘食的地步。经常是让他吃饭,他说要读完这一段儿才出来吃。

他的女儿现在上五年级了,家里有一整面墙摆满了书,看到他女儿的这个状态,我非常的羡慕。我也问过他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喜欢读书的这个习惯。

其实无非就是两个字陪伴。我的这个朋友就非常喜欢读书,还经常会写一点散文。孩子刚会认字的时候,他就跟孩子一起看书。而且看完了之后还要互相交流一下读书心得。基本上每天晚上孩子在看书,他也在看书。

而有一些家长呢,老师布置了让孩子看书,家长就说快去看书。然后自己就拿起手机玩儿了起来,看视频玩游戏声音还特别大,这种情况孩子怎么能够把书看进去?

所以说要想孩子能够成功,家长就必须要牺牲自己一些时间。


92喵喵呜


老师布置读《红楼梦》,我想孩子大概应该上初中了吧。初中的孩子阅读《红楼梦》,不是那么简单。初中的孩子刚接触古文不久,没有积累多少文言文知识,所以要求他们详细阅读《红楼梦》,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近几年我国传统文化在中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四大名著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这其中《红楼梦》又是最重要的,所以孩子必须阅读。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我建议你这样引导孩子:

一、给孩子列一张简单的四大家族人际关系图,让孩子先大体弄明白书中人物的身份和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主要人物。弄明白这些,再阅读原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孩子初接触《红楼梦》,不要逼他从头开始看,选择他感兴趣的章节看。你可以先推荐他看宝玉挨打那一章,也就是第三十三回,然后再看宝玉过生日那一章,六十三回,后面依次再看四十九回,这一回叙述大观园来了新成员,大家烤鹿肉吃,咏雪对句作诗。这些章节描写的是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的生活情趣,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段,故事情节有趣吸引人,孩子应该感兴趣。

孩子看完上述几回后,为了弄明白故事的前因后果,相信会接着翻看它们相邻的几回,这样久而久之,也会把整本《红楼梦》看完。以后,随着语文知识的增长,古文功底的加深,会逐渐去接触那些自己以前没有弄明白的部分,比如十二钗的判词,红楼梦曲子等,还有书中大观园中的姑娘们开办诗社做的诗词等。这样循序渐进,相信孩子最终会对《红楼梦》产生兴趣,也一定会认真读完。

以上是我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和自己当初看《红楼梦》的经历总结的建议,希望你可以参考一下。


石径斜


不得不说这样的教学方式有一定机械性,不是每个青少年都爱读和适合读四大名著。

仔细想一下,《红楼》《西游》《水浒》《三国》哪一本不是高度凝缩了历史和人生的内涵,一个人没有相对成熟的人生体验读这些书不会有很深的感悟,有时甚至会读偏了。

在古代也都是文人墨客有了一定修养之后,在闲暇时光阅读这些“说部”类图书,当时这些小说是对经史子集等“正经书”的一种补充,也就是说要和其他古籍共同参照阅读,才能品出其中的道理和妙处。其社会地位远远没有现在那么高。对于多数百姓来说,根本不可能去读原著,因为连字都不认识,他们接触的也就是戏曲、评书等曲艺形式,为的是听个情节和热闹,同时潜移默化地感受其中的一些教化功能。

具体到《红楼梦》这本书,给普通读者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充斥着儿女情长,吟风弄月,小题大做的情节,有时候琐碎地记录着大户人家生活的细枝末节,让对此毫无兴趣的读者无法卒读,昏昏欲睡。

让一个正直青春期好动活泼的男孩子(姑且设定年龄段是初中吧,再小就更没必要了)看这些简直是“遭罪”,一般正常点的男孩子这个年龄正是热衷于体育、军事的阶段,这几乎就是牛不喝水强按头。他会问,晴雯补不补裘、黛玉葬不葬花跟我有关系吗?跟现实生活有关吗?读这个干吗呀,估计成人也一时半会答不上来吧。

就算是女孩子能看下去,如果没有好的引导也容易“走火入魔”,以为书中那种终日里富贵随性、飘飘欲仙的状态才是真正的爱情。不信环顾一下身边,那些曾极度沉迷《红楼》的女孩子们往往爱情观和人生观有少许“扭曲”,至少是脱离现实。


个人以为,老师要求孩子读《红楼梦》原著无外乎是让他感受原文的文字魅力,甚至以后可以自豪地宣称最著名的中国古典名著我看过了。可惜这种“到此一游”式的阅读形式大于意义。

如果不是为了感受原文的魅力,看看连环画、少儿缩写本、电视剧就对《红楼梦》情节了解得差不多了。前面已说,首先要有人生历练,才能对这类名著有所感悟,孩子那么小通读原著根本就没意义,甚至跑偏。其次,《红楼梦》本来是对“经史子集”、“唐诗宋词”的补充甚至是加强版,当代教育给孩子在经史子集、唐诗宋词的教学都是蜻蜓点水,你让孩子直接去读《红楼梦》等于跳级了,还不如踏踏实实地让孩子好好学学古典诗词,经典古文和历史典故呢。没有基础的阅读,就像没有地基的楼房,就算看着漂亮,也是一推就倒。


那么,又该如何让孩子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这项作业呢。

我觉得让孩子可以先从一些连环画或电视剧看起,可视性画面毕竟还能让孩子有点兴趣,大不了没意思的地方就跳过去。这样,就算以后跟老师谈起《红楼梦》来也不陌生了,没准直接“蒙混过关”了。然后,再看一些原著的精选片段,比如黛玉进荣国府,元妃省亲,大观园建成等等,这些情节紧凑、阅读起来有代入感的段落。要是能看带批注讲解的版本或许更好。

还有就是要补齐一下《红楼梦》周边的文化修养,比如带孩子看看故宫博物院和历史博物馆,当孩子对明清历史有一些了解和兴趣之后,适当地找来《红楼梦》中与此有关的内容进一步阅读,比如其中会涉及到的满汉风俗、明清服饰等等,说不定孩子能看进去一些。再让孩子加强古文诗词修养,如果他积累了更多的诗词和古文知识,对这些不怎么抵触,阅读起《红楼梦》抵触情绪也就自然会少很多。毕竟《红楼梦》中既有原创诗词,也提及了很多前人的诗词,从诗词的角度入手提升兴趣也是一条方便的道路。

总之,提升孩子阅读《红楼梦》原文的兴趣让不再有抵触情绪,就是“看图像、看节选、看文物、看历史和诗词”,用迂回的方式起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