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又被称为《春秋左氏传》?浅谈《左传》与《春秋》的关系

我们已经花了4天时间了解了《左传》,也认知了读历史的具体方法、了解了《左传》时代的社会样貌,这对我们进入国学领域的大门是必须走的一步。《左传》是一部不算好懂的书,但是当我们全面了解了《左传》再去将一些古代的思想互相内嵌,就会有一种豁然贯通之感。

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另外一本著作《春秋》,不过说《春秋》是离不开《左传》的。

《左传》是什么?

这个问题似乎有一些无厘头,很多人都会说《左传》是一部记录了春秋时代的史书,也是一本军事案例的大杂烩,这是在之前文章里提到过的,但是这种理解不足以描述《左传》的本质。

《左传》的本质其实是《春秋》的解释。《春秋》据说是孔子编订的鲁国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也就是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481年的历史,总共241年的,但是全文非常简短,原本有18000多字,现存版本却只有16000字。

也正是因为《春秋》的简短,这给足了后世人发挥的空间,他们认为孔子编修《春秋》目的是为了万世垂法,所以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具有深刻的道理和到的训诫,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解释,《左传》就是其中之一,后来还有《公羊传》和《榖梁传》。

《公羊传》今天只有很少人才能知道了,但是它在汉代却一度碾压《左传》成为了《春秋》最为权威的解释,换做今天的话来说《公羊传》相当于是那时的国家宪法和最高意识形态。

古人对经典的看法和理解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重视历史的民族,但是我们对历史的重视并不源自历史本身,而是历史带来的政治解释。《左传》偏重记事,很有纯历史文献的风范,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一度质疑《左传》是否是为解释《春秋》而作?


《公羊传》就完全不同了,《春秋》被当做政治学的最高纲领,而《公羊传》恰恰从政治学的高度来解释《春秋》,所以在《左传》与《公羊传》的对阵中《左传》是完败的。

话说回来,放眼全世界政治学的解释永远比历史本身更为重要。如果把《春秋》当成一部历史文献来看,里面很多历史事件确实有辨别真伪的可能

,但是把《春秋》当成政治学经典,那么它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主要原因便是它的作者是孔子,其次它的文字非常简略,字字句句都有被无限解释的可能。

中国古人对事物的理解确实就是如此,先相信,再理解

,在儒家统治下的时代里,凡是搬出孔子与《周礼》都将横行于天下。孔子是至圣先师,是道德楷模,是万世师表,他的言行是绝对不会错的,假设一个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在读《春秋》的时候,遇到简略不明的地方,或者晦涩难懂的词句,或者某些字词差别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在到道德训诫至上,政治意识形态优先的时代里《公羊传》就再此基础上发挥出了《春秋》的“微言大义”。不过这个问题就留给明天,今天就到此结束。

关于,“《左传》到底是什么?”的内容到此结束,今天的内容您只需记住三点:第一、《左传》是对《春秋》的解释,但是却不是唯一的解释,在汉朝的时候《公羊传》的地位远远高于《左传》;第二、《左传》偏重记事情,而《公羊传》则用政治思想解释了《春秋》;第三、古人的认知方式与我们今天有很大不同,他们是先相信再理解。

谢谢赏阅,您的关注是对“王庶文讲坛”最大的鼓励。“王庶文讲坛”致力于中西方文化、历史、美文、诗词创作,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