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撤出中國?外資全跑了?摩根士丹利:新冠疫情危機會放慢產業鏈搬離中國,而非加快

最近有兩個消息讓很多人操心。

一個是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拉里·庫德洛說,希望吸引美國企業從中國迴流,而且願意為美國企業從中國搬回美國的成本埋單。

另一個來自日本,日本經濟產業省推出了經濟救助計劃,其中“改革供應鏈”項目專門提供大概160億元人民幣,用於資助日本廠商實現生產基地的多元化,避免供應鏈過於依賴中國。

很多人不明就裡,感覺世界老大老三要聯手幹老二了,直接發出了“外資全跑走了!”的喊聲,還有些人甚至覺得“要開仗了!”

這就有點杞人憂天了,顯得大膽且無知。

人家庫德洛的原話是“100% immediate expensing”,這裡expensing的意思是“費用化”,表示企業將一些支出項目作為費用,可以抵扣應稅總額,從而幫助企業減少稅負。說白了,就是這麼幹可以少繳稅。

這意思和政府出錢讓企業搬家完全兩回事,美國政府自己負債一大堆,哪還再有閒錢幹這事。

關於日本的就更錯的離譜了。

人家原文裡也沒特指中國,咱們有些人強行加戲了,真實的背景是,因為疫情,中國零配件廠商沒法提供配件,導致日本汽車幾個工廠停產,日本五家車企佔了出口額的40%,可不著急嘛,安倍的建議無非是希望雞蛋別放一個籃子裡,分散下風險。

錯是錯了,但這些聲音的背後有強大的力量,最近這幾年市場力量弱化,大政府日益強勢,疫情以來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盛行,逆全球化加速,這些表態非常有市場,尤其像美國,製造業回遷是幾個總統的一貫主張。現在這麼一忽悠,難免更多人動心。

摩根士丹利:這次危機會放慢產業鏈搬離中國,而非加快

據摩根士丹利觀點稱,這次危機其實會放慢貿易戰以來產業鏈的搬遷趨勢,而非加快。

大摩的觀點:當前擔心疫情引發產業鏈搬遷之聲不絕於耳。我們的觀察角度不大一樣,我們跟產業鏈上的實際決策者—跨國企業們交流較多,發現這次危機其實會放慢貿易戰以來產業鏈的搬遷趨勢,而非加快。原因有二:

一,搬遷意味著新投資,但全球衰退陰霾無人願投。經此一疫,歐美經濟估計需要兩年才能恢復原有的元氣,中國以外的拉美、東歐、東南亞新興市場不乏薄弱環節、易被疫情、匯率、債務三殺成多米諾骨牌,因此跨國企業未來一段時間的重中之重是保留現金、減少投資,而非新資本開支。我們的調研發現,原本一些公司在疫情前打算在中國以外投資設新廠,或者在其本國加大自動化投入,這些意向當前紛紛被延期。



二,以TMT產業鏈為例,全球龍頭企業幾乎都認為,中國在復工的展現的管理能力,進一步驗證了它相對於其他新興市場的製造業優勢:在封城之後僅僅兩個月內,疫情受控,生產能力幾乎滿血復活,不論是紅黃綠碼技術應用,還是體溫、口罩、食堂隔斷等公共衛生管理,以及員工的配合度,都遠勝於其他潛在搬遷目的地如東南亞,後者目前正經歷更坎坷的生產停擺供應脫臼。

至於疫情之後的世界如何,大家當前都是揣測,但有一點在跨國企業調研結果中較為明顯:疫情促使下一階段的產業更重視數字基建,即雲服務、IoT、遠程等。中國恰巧正在5G、數據中心、IoT等數字基建上加速,未來的商業基礎設施或許優勢得到加強而非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