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经典,被誉为皇家空军的"多面手":英国"堪培拉"轰炸机

英国和德国的战机率先拉开了喷气时代的序幕,而到了二战结束时,美国、苏联、英国等国家都或多或少的掌握了喷气式飞机的相关技术,有着各自的喷气式战机。但此时还有一个领域尚未发掘,那便是喷气式轰炸机。喷气战机时代的初期,人们大多数将精力放在研发性能更好、速度更高的战斗机身上。而直到他们在使用喷气式战机进行空中对抗,但仍用传统的螺旋桨战机进行火力支援时才幡然醒悟,本文要讲的便是英国在战后开发的第一款专用化的喷气式轰炸机,即"堪培拉"轰炸机。

"堪培拉"轰炸机横空出世

二战刚结束时,各个国家所研制的喷气式轰炸机,大多数都是在传统的螺旋桨式飞机上加装喷气式发动机改造而成的,缺乏专用性和实用性,这些飞机大多没有运用好喷气式发动机的优秀性能。到了1950年,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英国电气公司,竟然成功开发出了一款双发喷气式轰炸机,并一度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最终还被美国购买了生产许可进行仿制。这就是英国"堪培拉"轰炸机。

"堪培拉"轰炸机三视图

"堪培拉"轰炸机项目在1944年便已确立,英国空军希望开发一种新的轰炸机,能够替代目前大量使用的"蚊"式轰炸机。新的轰炸机特点要求有高空、高速,为了上面两个特性可以没有自卫武器。很多公司没有能力设计这样的飞机,但英国电气公司在1945年成立了内部飞机设计小组,意图攻克这个难题。1944年提的要求中,并未要求新轰炸机必须是喷气式,但很显然,未来的大趋势是喷气时代,英国电气公司的设计人员敏锐的觉察到了这一点。

到了1945年末,原型机的设计基本成型,它采用内部弹仓,并且使用双发设计。两台发动机将会尽可能的为其提供大的推力。而原先的高空、高速性能也因为喷气式发动机带来的增益完全达标。在1946年,这台原型机成功吸引到了英国军方的注意,得到了军方的认可和支持,军方向英国电气公司下达了四份有关"堪培拉"原型机的订单,这意味着一旦该项目成型,便很有可能被军方大量采购。

首次试飞,性能优异

试飞员是罗兰-比蒙特

在1949年5月13日,首架"堪培拉"原型机进行了试飞,试飞员是罗兰 比蒙特,据试飞员评价说,"堪培拉"的性能、引擎的发挥都十分不错,在飞行过程中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首飞极大鼓舞了英国电气公司的信心,同时也加快了"堪培拉"的研发进程。"堪培拉"的原型机和量产版本的区别在于,安装了一个新的透明玻璃机鼻,以便投弹手进行投弹,在操纵系统上稍加改进外,除此以外没有什么太大变化。

"堪培拉"轰炸机结构图

"堪培拉"的设计在1950年基本全部结束,接下来便是英国皇家空军的大量订单,英国皇家空军在1950年向公司下达了超过100架的"堪培拉"轰炸机的订单。而没过多久,作为英联邦国家的澳大利亚,成为了"堪培拉"轰炸机的第一个海外用户。英国电气公司将其视为公司荣誉,因此该系列轰炸机被命名为"堪培拉"(澳大利亚的首都)作为永久纪念。首批"堪培拉"B.2型轰炸机在1951年进入英国皇家空军101中队开始服役。

"堪培拉"使用两具"埃汶"引擎

高空、高速为重要指标

"堪培拉"轰炸机的最大特点就是高空、高速,"堪培拉"轰炸机曾经两次打破历史升限记录,一次是18288米,另外一次是21336米高空。"堪培拉"轰炸机曾经在这两个高度中飞行过一段时间,对于当时的大多数喷气式战机来说,这都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同时,"堪培拉"的速度和续航能力也非常不错,两具"埃汶"引擎可以为其提高最高超过850千米每小时的时速,"堪培拉"是第一架能够在一天内横跨大西洋进行飞行,途中不落地,不进行加油补给的飞机。

"堪培拉"轰炸机的投弹瞬间

标准的"堪培拉"轰炸机并不具有任何自卫武器,主要的任务就只有投弹这一项。"堪培拉"的最大载弹量是四吨半,可以投放250磅、500磅、1000磅等重量的传统炸弹。在中低空执行轰炸任务时,"堪培拉"一般使用机鼻的光学投弹器进行投弹,在高空时便会使用雷达自动投弹系统来保证精度,这也表明了英国在机载电子设备上的成就。

皇家空军的“多面手”

堪培拉还被人们誉为:皇家空军的"多面手",英国在1952年核试验进行成功,在此之后便拥有了核打击力量。而在当时,英国的第一代战略轰炸机"火神"还没有研制结束,因此具有高空、高速特性的"堪培拉"轰炸机还暂时担任了战略轰炸机这一角色。同时因为有高空、高速这两个特性。英国电气公司又发展出了两个特殊的改型,分别是高空截击机和高空侦察机。

"堪培拉"轰炸机的体积并不大,基本上和它要替代的前辈"蚊"式轰炸机相差无几,但是却拥有良好的机动性能。因此英国电气公司还为其开发了一个四门23毫米机炮的吊舱,供其使用。因为在随后不久,它的同等级对手—伊尔-28也相继进入了服役阶段,两者性能相差无几。但英国暂时也缺少能够升到如此高度的战斗机对它们进行拦截,因此此类任务暂时又交给了"堪培拉"轰炸机,摇身一变成了重型高空截击机。

而高空侦察机这一角色,似乎是所有轰炸机都不可避免的。在此之前,其前辈"蚊"式轰炸机也曾担任过皇家空军的侦察机,进行大量的情报收集工作。而接任的"堪培拉"轰炸机自然也要将这一任务接过来。高空侦察机版本的"堪培拉",在内部设置了一个新的乘员舱,供乘员进行拍摄任务,这一型号"堪培拉"大多数没有任何自卫手段。

落户美国,B-57应运而生

经典的USAF美国空军的涂装

美国购买的"堪培拉"轰炸机,国内生产版本叫B57

如此优秀的性能自然会引来美国的关注,美国向英国电气公司购买了生产许可,对其进行国产化仿制,仿制出来的"堪培拉"轰炸机被命名为B-57轰炸机。而美国当时没有能够担任喷气式轰炸机这一角色的喷气机,英国的堪培拉轰炸机飞抵美国后让美国空军进行评估,这架堪培拉成为了第一架不中停加油而飞越大西洋的喷气式轰炸机,当时的竞争者还有马丁公司的XB-51,经过评估,“堪培拉”轰炸机的各方面性能皆优于XB-51型轻轰炸机,“堪培拉”轰炸机胜出,当时英国的生产线为了供应英国需求,无法再为美国额外生产,所以是美国引进了生产线。

美国装备的几种型号B-57

因此美国在购买到生产许可后,对其进行了部分修改和升级,美国的B-57外形大致上与堪培拉相似,没变化多少,但更换了新的的发动机,增加了翼尖油箱,换了新的炸弹舱门,座舱设计及座舱罩造型有些变化,在美国本土生产了403架各型号的B-57轰炸机。

“堪培拉”轰炸机在中国

津巴布韦赠予中国的英国生产版"堪培拉"轰炸机

和其他早期英国喷气机一样,"堪培拉"也被大量出口给其他,在当时喷气技术刚起步的国家,如瑞典、印度、阿根廷等国家。非洲也曾购买过"堪培拉"轰炸机,这其中的购买国:津巴布韦,还曾赠送给我国一架退役的"堪培拉"轰炸机。在2011年5月,津巴布韦赠送给我国一架"堪培拉",这架"堪培拉"大家现在可以在中国航空博物馆里见到,属于双方交流的友好见证。

进行退役处理后,摆放展示后期型"堪培拉"

小结

目前绝大部分"堪培拉"轰炸机都已经退役,但是"堪培拉"轰炸机却服役了约半个世纪,英国的最后一家"堪培拉"是在2006年退役的。因为至今仍有一些国家使用初代喷气机,例如米格-15等战机,因此"堪培拉"的退役仅仅代表了英国喷气时代的一个重要逗号。但现在的英国已经缺乏再开发出"堪培拉"这样优秀的喷气机的能力了,到现在,皇家空军已经参加了F-35计划并接收了一部分,如果再不努把力,恐怕最后皇家空军会变成“心是英国心,机是美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