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一介書生,危難時刻起身帶兵,與岳飛齊名

“我年適五九,復逢九月七大廈已不支,成仁萬事畢。”這是張煌言被殺前所賦的絕命詩。張煌言何許人也?張煌言字玄著,號蒼水,南明儒將,著名的抗清名將,和岳飛、于謙並稱為“西湖三傑”。

萬曆四十八年六月九日,張煌言出生在浙江寧波鄞縣一個官僚家庭,父親在朝廷在刑部和鹽運司任過職,母親在他十二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張煌言從小就喜歡研究兵法而且胸懷大志,如果生在盛世,張煌言也許可以抒發自己的大志。可惜他出生成長時期的明朝已經是岌岌可危的時期。

崇禎十五年,李自成的起義軍戰火已經蔓延到全國範圍。張煌言也是在這時候接受朝廷的人才儲備培訓,雖然他是文舉人出身,但是仍然需要接受武備科目的培訓。張煌言的表現都是非常拔尖,大家都非常的敬佩他。

盛世出能臣,亂世出英雄。明朝終究還是走到了最後,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自縊而亡。張煌言正是在清軍南下的時候挺身而出,當是的南京、揚州、嘉定都已經失守。這一年張煌言25歲,他在面對國破家亡的危難時刻,他沒有選擇逃避,而是挺身而出,這是民族正義感的一種體現。

隨後到天台迎魯王朱以海北上監國,舉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可是清軍很快就攻下了杭州,張煌言不得不護送魯王南下逃亡直浙閩沿海,佔據舟山。

二十年轉瞬即逝,張煌言與清軍周旋於多地,曾三入長江與清軍作戰,也就是有名的三入長江之役。

張煌言清軍周旋近二十年,只為心中不滅的心念,光復大明,可是現實是很殘酷的,這麼多年的努力,這麼多年的艱苦對抗。終究還是失敗了,唯有不滅的新年,不滅的民族心。

康熙三年1664年,永曆帝、監國魯王、鄭成功等人相繼死去,張煌言眼見大勢已去,於是解散義軍,隱居不出。康熙三年1664年,永曆帝、監國魯王、鄭成功等人相繼死去,張煌言眼見大勢已去,於是解散義軍,隱居不出。不久後被捕,清庭曾多次招降,張煌言都不為所動,最後在杭州被殺身亡。

​就義前作了那首《絕命詩》。死後追諡忠烈,入祀忠義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