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之《周礼》第十五讲:春官宗伯·郁人

《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世传为周公旦所著,但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 。《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经学大师郑玄为《周礼》作了出色的注,由于郑玄的崇高学术声望,周礼一跃而居《三礼》之首,成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

郁人掌祼器。凡祭祀、宾客之祼事,和郁鬯以实彝而陈之。凡祼玉,濯之陈之,以赞祼事,诏祼将之仪与其节。凡祼事,活盥。大丧之渳,共其肆器。及葬,共其祼器,遂狸之。大祭祀,与量人受举斝之卒爵而饮之。鬯人掌共秬鬯而饰之。凡祭祀,社壝用大罍,禜门用瓢赍,庙用修,凡山川四方用蜃,凡祼事用概,凡事用散。大丧之大渳,设斗,共其衅鬯。凡王之齐事,共其衅鬯。凡王吊临,共介鬯。

【译】郁人掌管行裸礼的器具。凡祭祀或招待宾客有行裸礼的事,就调和郁鬯盛在彝中而加以陈设。凡行裸礼用的圭瓒、璋瓒,要洗涤干净,加以陈设,而佐助行裸礼,告教王献裸的礼仪和时间。凡行裸礼都要洗手。有大丧将洗沐尸体,供给洗沐所用的器具。到将出葬时,供给设遣奠所需的裸器,用毕随即埋掉。大祭祀的礼仪完毕后,同量人一起接受王所赐最后一斝酒而饮之。鬯人掌管供应柜鬯并用布巾覆盖。祭祀盛酒的器具,凡祭祀社稷用大垦,在国都城门举行萦祭用瓢盛酒,宗庙祭祀用卣尊,凡祭祀山川和四方用蜃尊,凡行埋祭用概尊,凡毁折牲体用散尊。大丧将为尸体沐洗,就设置斗,供给涂抹尸体用的柜鬯。凡王斋戒,供给沐洗用的柜鬯。凡王临吊臣下,供给洒被王身用的柜鬯。

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大祭祀,夜虖旦,以百官。凡国之大宾客、会同、军旅、丧纪,亦如之。凡国事为期,则告之时。凡祭祀面禳衅,共其鸡牲。 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诏其酌,辨其用与其实。春祠、夏禴,祼用鸡彝、鸟彝,皆有舟。其朝践用两献尊,其再献用两象尊,皆有罍。诸臣之所昨也,秋尝、冬烝,祼用斝彝、黄彝,皆有舟。其朝献用两著尊,其馈献用两壶尊,皆有罍,诸臣之所昨也。凡四时之闲祀、追享、朝享,祼用虎彝、蜼彝,皆有舟。其朝践用两大尊,其再献用两山尊,皆有罍,诸臣之所昨也。凡六彝六尊之酌,郁齐献酌,醴齐缩酌,盎齐涚,凡酒修酌。大丧,存奠彝。大旅,亦如之。

【译】鸡人掌管供给祭祀用的鸡牲,辨别鸡牲的毛色。举行大祭祀,夜将尽时就呼喊天亮了以叫起百官。凡王国有招待来朝诸侯、会同、征伐、丧事等,也这样做。凡王国有事确定了行事的时间,就把时问报告主事官吏。凡祭祀,或四面禳祭以消灾,或举行衅礼,供给所需的鸡牲。司尊彝掌管六尊、六彝的陈列位置,告教执事者酌酒,辨别各种尊彝的用途以及所当盛的酒。宗庙春季举行祠祭,夏季举行榆祭,行裸礼用鸡彝、鸟彝,都有托盘;行朝践礼用两牺尊,行醑礼用两象尊,春祠和夏禴都设有基,供诸臣酌酒行自酢礼。秋季举行尝祭,冬季举行熏祭,行裸礼用稼彝、黄彝,都有托盘;行酯礼用两著尊,行馈食礼用两壶尊,都设有孽,供诸臣酌酒行自酢礼。凡四季之间的祭祀,如追享、朝享,行裸礼用虎彝、蛙彝,都有托盘;行朝践礼用两大尊,行醑礼用两山尊,追享和朝享都设有基,供诸臣酌酒行自酢礼。凡六彝、六尊中之酒的酌用,郁鬯要经过搓拌再过滤而后酌用,醴齐用茅草过滤而后酌用,盎齐用清酒掺和经过滤而后酌用,三酒要掺和明水再过滤而后酌用。王、王后或太子的丧事,省视举行大遗奠时所设的彝尊。举行大旅祭也负责省视彝尊。

司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须知与其位。凡大朝觐、大飨射,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黼依,依前南乡,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黼纯。左右玉几,祀先王昨席,亦如之。诸侯祭祀席,黼筵、缋纯,加莞席、纷纯,右雕几。昨席,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筵国宾于牖前,亦如之,右彤几。甸役,则设熊席,右漆几。凡丧事,设苇席,右素几。其柏席用萑,黼纯,诸侯则纷纯,每敦一几。凡吉事变几,凶事仍几。

【译】司几筵掌管五几、五席的名称种类,辨别它们的用途和所当布设的位置。凡大朝觐、大飨礼、大射礼,凡封建国家、策命诸侯,在王位设置黼依,黼依的前边面向南布设有黑丝带镶边的莞席,莞席上加放边缘画有云气图案的五彩蒲席,蒲席上再加绣有黑白花纹镶边的竹席,席左右两端设玉几。为王祭祀先王和接受酢酒所布的席也是这样。诸侯祭祀宗庙,布设边缘绘有花纹的蒲席,蒲席上加用黑色丝带镶边的莞席,席右端设雕几。为诸侯接受酢酒设带有黑色镶边的莞席,莞席上加放边缘绘有花纹的五彩蒲席。在王的宗庙里为国宾在室窗前布席也是这样,为国宾中的孤卿大夫在席的左端设红漆几。王发徒役田猎,在立表处举行貉祭时就设熊席,席右端设黑漆几。凡丧奠,设苇席,席的右端设素几;奠祭时放置黍稷的席是边缘绘有黑白两色花纹的萑席,诸侯设奠放黍稷的席就用黑色丝带镶边,每只敦放在一张几上。凡吉礼随着仪节的进行要变换几,凶礼则仍沿用一几。

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藏之。凡官府、乡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以诏王察群吏知治。上春,衅宝镇及宝器。凡吉凶之事,祖庙之中,沃盥,执烛。季冬,陈玉以贞来岁之媺恶。若迁宝,则奉之。若祭天之司民、司禄而献民数、谷数,则受而藏之。 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与其用事。设其服饰:王晋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朝日。公执三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缫皆三采三就。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缫皆二采再就,以朝觐、宗遇、会同于王。诸侯相见,亦如之。瑑、圭、璋、璧、琮,缫皆二采一就,以覜聘。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两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祼圭有瓚,以肆先王,以祼宾客。圭璧,以祀日月星辰。璋邸射,以祀山川,以造赠宾客。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珍圭,以征守,以恤凶荒。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璧羡,以起度,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敛尸。谷圭,以和难,以聘女。琬圭,以治德,以结好。琰圭,以易行,以除慝。大祭祀、大族,凡宾客之事,共其玉器而奉之。大丧,共饭玉、含玉、赠玉。凡玉器出,则共奉之。

【译】天府掌管始祖庙中宝物的收藏,以及有关的禁令。凡王国的玉镇和大宝器都收藏在祖庙中,如果有大祭祀或大丧事,就拿出来陈设,事毕再收藏起来。凡各官府、各乡、州以及各采邑治理政事的文书,都接受而加以保存,以诏告王考察官吏们的政绩。春正月,用牲血涂抹宝镇和宝器而祭之。凡祭祀或丧事,在祖庙中举行,有关官吏洗手时就为他们持火把照明。冬十二月,陈设玉器而占卜明年年成的好坏。如果迁移祖庙的宝器就负责奉送。如果是在祭祀司民、司禄的时候,有关官吏向王呈报人民数和谷物数,就从王那里接受薄书加以保存。掌管玉瑞、玉器的收藏,辨别它们的名称和种类以及运用它们的事项,为它们设置装饰物。王腰插大圭,手执镇圭,圭垫上用五种色彩绘饰五匝,这样行拜日礼。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圭垫都用三种色彩绘饰三匝;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璧垫都用两种色彩绘饰两匝:这样来向王行春朝、秋觐、夏宗、冬遇和会同之礼。诸侯相见也执同样的瑞玉。有刻纹隆起的圭、璋、璧、琮,它们的衬垫都用丽种颜色绘饰一匝,用以看望或慰问王。用以璧为本的四圭祭祀天,并用以旅祭上帝。用以琮为本的两圭祭祀地,并用以旅祭四方名山大川。用有勺的裸圭肆祭先王,并用以向宾客行裸礼。用圭璧祭祀日月星辰。用以琮为本而锐出一璋的玉器祭祀山川,并用在造赠宾客时拿着它致辞。土圭用以测度四季的日影、月影,封建诸侯国就用以测度地域。珍圭用以征召诸侯,抚恤灾荒。牙璋用以发兵,用以调动驻守的部队。璧的径长可用作度量的标准。用丝带贯穿圭、璋、璧、琮、琥、璜沟纹中的孔眼,使璧、琮上面的沟纹上下贯通,这样用来敛尸。谷圭用以调和仇怨,用以行聘女礼。琬圭用以表彰有德的诸侯,用以缔结诸侯间的友好。琰圭用以告喻诸侯改变行为,消除恶行。举行大祭祀、大旅祭,以及凡招待宾客的事,供给所需的玉器并奉送到行礼之处。有大丧,供给所需的饭玉、含玉和赠玉。凡有玉器赐出,就供给并奉送到被赐者之处。

典命掌诸侯之五仪诸臣之五等之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出封,皆加一等,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亦如之。凡诸侯之适子誓於天子,摄奇牸,则下其君之礼一等。未誓,则以皮帛继子男。公之孤四命,以皮帛,眡小国之君。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其士壹命,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目氐其命之数。侯伯之聊、大夫、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壹命,其士不命,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眡其命之数。

【译】典命掌管诸侯的五等礼仪,以及王的诸臣的五等礼仪。上公九命担任伯,其都城、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的规格都以九为节度;侯伯七命,其都城、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的规格都以七为节度;子男五命,其都城、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的规格都以五为节度。王的三公为八命,王的卿为六命,王的大夫为四命,到他们出封王畿之外,都加一等,其都城、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的规格也依命数为节度。凡诸侯的嫡长子被天子命为太子,代理他的国君朝聘天子时,就比国君的礼仪降一等;未被天子所命,朝聘天子时就拿着用皮裹饰的束帛继子男之后行礼。公的孤卿的等级是四命,朝聘天子时手拿用皮裹饰的束帛而比照小国之君的礼仪;公的卿三命,公的大夫再命,公的士一命;他们的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的规格,各依他们的命数为节度。侯伯的卿、大夫、士也一样。子男的卿的等级是再命,子男的大夫一命,子男的士不命,他们的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的规格,各依他们的命数为节度。

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辨其名物与其用事。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生,则衮冕;享先公、飨、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群小祀,则玄冕。凡兵事,韦弁服;眡朝,则皮弁服。凡甸,冠弁服。凡凶事,服弁服。凡吊事,弁绖服。凡丧,为天王斩衰,为王后齐衰。王为三公六卿锡衰,为诸侯缌衰,为大夫士疑衰,其,服皆弁绖。大札、大荒、大灾,素服。公之服,自衮冕而下,如王之服。侯伯之服,自鷩冕而下,如公之服。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服。孤之服,自希冕而下,如子男之服。卿大夫之服,自玄冕而下,如孤之服。其凶服,加以大功、小功。士之服,自皮弁而下,如大夫之服。其凶服,亦如之。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凡大祭祀、大宾客共其衣服而奉之。大丧,共其复衣服、敛衣服、奠衣服、廞衣服,皆掌其陈序。 典祀掌外祀之兆守,皆有域,掌其禁令。若以时祭祀,则帅其属而修除,征役于司隶而役之。及祭,帅其属而守其厉禁而跸之。

【译】司服掌管王行吉礼或凶礼所当穿的衣服,辨别这些衣服的名称和种类,以及所适用的礼事。王行吉礼穿的服装:祭祀昊天上帝就穿大裘而戴冕,祭祀五帝的穿戴也一样;祭祀先公、举行飨礼、射礼就穿鳖服而戴冕;祭祀四方名山大川和一般的山川就穿毳服而戴冕;祭祀社稷和五行之神就穿希服而戴冕;祭祀各种小神就穿玄服而戴冕;凡军事穿韦服而戴韦弁;处理朝政就穿白布衣裳而戴皮弁;凡田猎穿缁衣白裳而戴玄冠。凡丧事戴丧冠、穿丧服。凡吊唁的事戴爵弁加环经,穿吊服。凡服丧,为天王服斩衰丧,为王后服齐衰丧;王为三公、六卿服丧穿锡衰,为诸侯穿缌衰,为大夫、士穿疑衰,头上戴的都是爵弁加环经。发生大瘟疫、大饥荒、大灾害,君臣都穿戴白色的衣帽。公的服装,从衮冕以下如同王的服装;侯伯的服装,从氅冕以下如同公的服装;子男的服装,从毳冕以下如同侯伯的服装;孤的服装,从希冕以下如同子男的服装;卿大夫的服装,从玄冕以下如同孤的服装,他们的丧服,还要加上大功服和小功服;士的服装,从皮弁服以下如同大夫的服装,他们的丧服还要加上大功服、小功服以及缌麻服,他们斋戒的服装有玄端和素端。王亲自参加祭祀或招待来朝诸侯,供给所需的礼服并奉送到王那里。有大丧,供给招魂所用的衣服,大敛、小敛所用的衣服,奠祭死者所用的衣服,以及用于陈列的明衣,掌管所有这些衣服陈列的次序。典祀掌管外祭祀坛位的守护,都有一定的范围,掌管此范围内的禁令。 如果是按季举行的祭祀,就率领属下对祭祀坛场进行扫除,并从司隶那里征调徒役以供役使。到祭祀那天,率领属下守护警戒而禁止闲人通行。

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庙祧,其遗衣服藏焉。若将祭祀,则各以其服授尸,其庙则有司修除之,其祧则守祧黝垩之。既祭,则藏其隋与其服。世妇掌妇宫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诏王后之礼事。帅六宫之人共齍盛,相外内宗之礼事。大宾客之飨食,亦如之。大丧,比外、内命妇之朝莫哭,不敬者而苛罚之。凡王后有拜事於妇人,则诏相。凡内事有达於外官者,世妇掌之。内宗掌宗庙之祭祀,荐加豆笾。及以乐彻,则佐傅豆笾。宾客之飨食,亦如之。王后有事,则従。大丧,序哭者。哭诸侯,亦如之。凡卿大夫之丧,掌其吊临。外宗掌宗庙之祭祀,佐王后荐玉豆。眡豆笾,及以乐彻,亦如之。王后以乐羞齍,则赞。凡王后之献,亦如之。王后不与,则赞宗伯。小祭祀,掌事。宾客之事,亦如之。大丧,则叙外内朝莫哭者。哭诸侯,亦如之。

【译】守祧掌管守护先王、先公之庙,并负责把先王、先公遗留的衣服收藏在庙中。如果将举行祭祀,就把各庙所藏的衣服授给各庙的尸。将举行祭祀的宗庙就由宗伯负责扫除,由守祧负责把墙涂白、把地涂黑。祭祀结束,就把尸用以行食前祭礼的食物收藏起来,并把尸穿的衣服收藏起来。世妇掌祭祀前三日重申对女宫的告诫,到祭祀那天,依次具备祭祀器物。告教王后行祭礼的事。率领六宫的人供奉祭祀所用的谷物。协助外宗和内宗行祭礼的事。为招待来朝诸侯而举行飨礼和食礼时也这样做。有大丧,依尊卑次序排列外、内命妇的朝夕哭位,有不恭敬的就加以责罚。凡王后拜谢前来吊丧的夏殷二王后代国君夫人,就告教并协助行拜礼事。凡内宫的事有需要通知宫外官府的,就由世妇负责。内宗掌管宗庙祭祀时向尸进献加豆、加笾,到依照音乐的节奏彻除祭品时,就协助传递彻下的豆、笾。招待宾客举行飨礼、食礼时也这样做。王后有事就随从前往。有大丧,依尊卑次序排列妇人的哭位。哭诸侯也这样做。凡卿大夫的丧事,就代王后掌吊唁临哭的事。外宗掌管宗庙祭祀时协助王后向尸进献玉豆、玉笾,进献前要察看豆笾所盛的食物,到依照音乐的节奏彻除祭品的时候,也协助王后彻豆笾。王后依照音乐节奏向尸进黍稷时就协助王后。凡王后献酒,也协助王后。王后不参加宗庙祭祀,就协助代理王后的宗伯行祭礼。王后举行小祭祀,就为王后掌管祭事。接待宾客,也掌管须由王后参与的有关事宜有大丧,就依照尊卑次序排列外内宗和外内命妇朝夕哭的哭位。哭诸侯也这样做。

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士居后,各以其族,凡死於兵者,不入兆域。凡有功者居前,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其树数。大丧,既有日,请度甫,遂为之尸。及以度为丘隧,共丧之窆器。及葬,言鸾车、象人。及窆,执斧以莅。遂人藏凶器,正墓位。跸墓域,守墓禁。凡祭墓、为尸。凡诸侯及诸臣葬於墓者,授之兆,为之跸,均其禁。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为之图。令国民族葬,而掌其禁令。正其位,掌其度数,使皆有私地域。凡争墓地者,听其狱讼。帅其属而巡墓厉,居其中之室而守之。职丧掌诸侯之丧。及卿、大夫、士凡有爵者之丧,以国之丧礼莅其禁令,序其事。凡国有司以王命有事焉,则诏赞主人。凡其丧祭,诏其号,治其礼。凡公有司之所共,职丧令之趣其事。

【译】冢人掌管王的墓地,辨别墓地的范围而绘制地图,先王的墓葬处在中间,子孙们按照昭穆的次序分葬左右。凡做诸侯的子孙葬在王墓的左右前方,做卿、大夫、士的子孙葬在王墓的左右后方,各依他们所出之王安排前后左右。凡死于战争的人,不葬入王族墓地。凡有功者葬在王墓的前边,按照他们爵位的等级来决定所起坟的高度和种树的多少。有大丧,已经确定了葬期,就请求开始度量挖墓穴的地方,葬毕祭墓地就充当尸。到挖墓穴时,度量建造坟丘和墓道的规模,供给丧事下葬所需的器物。到出葬那天,告诉随葬的鸾车和人偶上路。到下葬的时候,手执斧在旁督察,接着便将明器藏入椁中,然后规正墓位,禁止闲人进入墓区,守护好墓区的地界。凡祭墓地之神就充当尸。凡王的同姓或异姓诸侯及诸臣要葬入墓地的,就划给墓葬区域,为之禁止闲人通行,并使守护墓地界域的人劳逸均等。墓大夫掌管王国中民间墓地的地域,绘制成图。令国中民众聚族而葬而掌管有关的禁令。指导民众排正昭穆位置,掌管其中依爵位所定墓葬规模的大小,并使各族都有本族私有的墓葬地域。凡有争夺墓地的,评断他们的争讼。率领下属巡视各墓地的地界,在墓地中央的办公处指挥下属分守各处墓地。职丧掌管诸侯的丧事,以及卿、大夫、士等凡有爵位者的丧事,依照国家规定的丧礼,亲临督察他们执行禁令,安排丧事的先后次序。凡王国的官吏依照王的命令前来行吊丧礼事,就告教并协助主人接受赠物。凡主人举行丧祭,就告教所用牲、谷等的名号,预习有关的礼仪。凡王国官吏按规定当对丧家有所赠送的,由职丧告令他们,并催促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