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第一名山,尋找武當之旅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內,又名太和山,是世界文化遺產地,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武術的發源地。武當山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以其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的武當武術著稱於世,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明代,武當山被皇室封為“大嶽”、“治世玄嶽”,尊為至高無上的“皇室家廟”,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的“五嶽之冠”的顯赫地位標名於世,被列為道教第一名山,使武當山成為全國最大的道場。武當道教不斷吸收儒、佛兩教精華,充實、完善教義,一度成為明代統治者維護江山社稷的“國教”。

武當山古建築群敕建於唐貞觀年間,明代達到鼎盛,歷代皇帝都把武當山作為皇室家廟來修建。明永樂年間,“北建故宮,南修武當”。明成祖朱棣大建武當山,耗資數以百萬計,日役使軍民工匠30萬人,歷時12年,建成9宮、8觀、36庵堂、72巖廟、39橋、12亭等33座建築群,嘉靖年間又增修擴建。

進入景區走過一段平緩的石階路首先來到這裡,南天門。在中國的傳說中,南天門是進入天宮的第一重大門,也是帝王宮殿大門,莊嚴而神聖。這整個石梯比較陡,臺階也較多,需花點力氣才能上去。

竄過南天門,走過一段石階路首先到達的是這裡,大碑亭。

玄帝殿,民國十五年(1926年)南巖宮玄帝殿被大火焚燬,殘存遺址。如今看到的是後期修復的。

“壽福康寧”摩崖。沿著大殿後神道前行,左行50米處是一座小山門,山門內巖壁上刻有“壽福康寧”四個大字。簡單的四個字,卻說出了人間一切美好的願望。道教的真諦不僅在於修行,而且在於普度眾生、教化育人,給人間以美好的祝願。

兩儀殿內還供奉眾多的道教神仙像,其造型之美,工藝之精,可謂神工鬼斧,精美絕倫。

天下第一香:龍頭香。穿過兩儀殿,就可以看到著名的龍頭香了。用青石雕鑿而成,通體長2.9米,寬0.3米,橫空挑出,下臨深壑,龍頭朝向金頂,龍頭上放一小香爐,探身俯瞰毛骨悚然。龍身浮雕祥雲,造型美觀,線條流暢,是古代石雕藝術中極為珍貴的佳作。

古時道教信徒為表達對神的虔誠,冒險步入龍背祈福上香,墮崖喪命,不計其數。清康熙十二年(1673)湖廣總督蔡毓榮下令“禁燒龍頭香”,並立碑以示。因此現在遊客能燒的龍頭香是放在相對安全的地方。

武當山整個建築群嚴格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統一佈局,並採用皇家建築規制,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臺隱映金銀氣,林岫迴環畫鏡中”“仙山瓊閣”的意境,綿延140裡,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築群。大有玄妙超然、渾然天成的藝術效果,充分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堪稱我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觀,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博物館”和掛在懸崖峭壁上的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