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家长从不跟孩子"唠叨",学会这3招,教你成为不唠叨的父母

聪明的家长从不跟孩子"唠叨",学会这3招,教你成为不唠叨的父母

跟孩子说了很多遍的事情,孩子依然是无动于衷,每次都要重复很多遍才能听进去,有时候还要大吼大叫的说才听。

久而久之,我们就悄然间成为了孩子们最反感的唠叨父母。

因为话说一遍就够了,要是一直反复的去说,就如同车轱辘来回滚一样,不停的碾压,十分的折磨人。

当你每天看着孩子看电视不好好写作业的时候,是不是一股无名之火一下就涌上来了 一开始还能苦口婆心的教育,当你带孩子一天累坏了的时候,会不会开始抱怨,当看到孩子成绩单上那少的可怜的分数时,你是不是也会爆发?

大吼大叫应该是现在年轻父母最常用的教育方式了吧,曾经看过这样一个采访,被采访者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记者问孩子:"如果给你一个魔法棒,你最想实现什么愿望?"孩子没有犹豫的说:"我希望妈妈别再冲我吼叫"。

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教育是一种最无效的教育,可能大家也知道是错误的,但是一股火上来之后,真是控制不住,但是要记住,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懂得教育的父母。

传统的教育"棍棒底下出孝子"大吼大叫甚至打骂,多见怪不怪了,不过错误的方式会让孩子更失败,只有改掉这种思想,孩子才有可能进步。

专家做过研究,结果表明,大吼大叫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未来,所以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味地总用自己的想法对待孩子,那自然会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亲子关系。

父母经常从自己的看法去对待问题,却是忽略了孩子的想法,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亲近。孩子经常是受父母压迫式教育,很难有自己独立的个性。

聪明的父母,从不跟孩子"唠叨"

想必吼叫式教育的家长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时间久了,孩子会产生自然的反应,在心里启动对于家长的无视和违抗机制。即使他们后来迫于压力暂时妥协了,但父母对他们说的那些话其实并没有放在心上。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认了错后,犯的错误依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

有着四十多年家教经验的、英国资深教育专家诺埃尔·简妮思-诺顿提出的"永远别说两次"法,就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3步教你成为不吼不叫好家长

第一,让孩子把听到的要求用自己的话准确、完整地重复一遍。

唠叨2遍、甚至更多,其实是无用的,检验孩子是否听进去我们说的话,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让孩子把听到的要求用自己的话准确、完整地重复一遍。

学会清楚明了、简明扼要地讲明要求,并且只说一次。然后让孩子重复,孩子再重复的过程中,将要求再描述一遍,也是二次吸收的过程。



第二,学会耐心倾听

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但是这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管教孩子,关键是要找出孩子犯错的原因,从源头下手,把原因除去。

面对任何状况,家长都要首先尝试着逼着自己冷静下来,告诉自己"亲生的,亲生的",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

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第三,学会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但是这样做往往会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这时,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总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孩子出生后本是一张白纸,未来长成什么样,更多的是在于父母如何去引导。

有些家长经常会在后台问我给孩子看什么绘本比较合适,其实我们在挑选书籍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适合!

李玟谨教授在一次育儿节中特意为父母推荐了一套《儿童情商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前段时间为自己的孩子买了一套,作为睡前故事讲给孩子听,孩子很喜欢,尤其对孩子的情绪管理、行为习惯和性格养成有很大的帮助。

此套全彩绘全套共10册,由多名育儿专家联合编写而成,绘本中每一个故事都是经精心设计,从多个维度对孩子加以引导,孩子听了后,可以更加的有自信、有毅力、有诚信、有爱心、有自律和有担当父母可以作为睡前小故事讲给孩子听,孩子也可以自己观看书中生动有趣的图片。

尤其在3-6岁的时候,是培养孩子优秀人格、优秀品德及良好行为习惯的最重要时期,很多父母忙于工作,缺席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导。父母再忙也要抽点时间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在3岁之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健全的性格会让“雏鹰”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们会飞的更高更远。不要错过了帮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