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在清朝末年掌权十几年,教慈禧打麻将,是溥仪最恨的人

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最烂的朝代,千疮百孔的清朝中随时都有可能轰然倒塌,对于清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一般很多原因都是集中在君主之上,但是清朝就比较复杂。

灭亡的清朝无论怎么找原因,始终和这个人都离不开关系,这个人就是溥仪最恨之人--奕劻

他在清朝末年把控着非常大的权力,在爬升的过程也是靠一手麻将,对没错就是麻将而加官进爵。

奕劻

靠麻将而发家

奕劻出身贵族但时间都推移到清朝末年了,家族早就没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情况。整天也就是游手好闲,始终不离手的就是麻将。

慈禧一般都是下棋打发时间,这奕劻愣是将麻将带到宫中,而且手把手的教人打麻将,还教会慈禧。这一碰上就着了魔,立马使打麻将成了晚清皇宫中,最流行的娱乐活动,从宫女到太监,无不乐此不疲。

为了讨的慈禧的欢喜,还经常让一群人跟慈禧打牌,而且只能输不能赢,一边打一边闲聊,久不久吹一下自己的好。这样一来地位就是直线上升,后直接到了铁帽子王,兼任内阁总理大臣,这基本上是皇族、国家大权一肩挑了。

清朝照片

溥仪的心头之恨

而溥仪对这个人恨之入骨的原因则是在于当时局势非常复杂,清朝贵族中出现两种声音,一种是主张主张与南京和谈,逊位共和,一派则支持君主制,主战。而这位奕劻则是主张共和的积极推动者之一。

据溥仪在 《我的前半生》 中披露,载泽经常在载沣府邸建议扳倒奕劻,并称如此,“老庆就把大清断送啦! ”

而且在奕劻死之后坚持赐予恶谥,称 “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怎么可以给个美谥? 只能是这个: 丑! 谬! ”

溥仪

不维护清廷而反水的原因

为什么奕劻如此主动的推动共和很大程度上有几个原因:

喜欢钱不是主要动力

奕劻是一个贪官,很多人认为是因为受贿而导致共和,其实这只是一个原因。喜欢敛财是不错,但是并没有说敛财之后就满足对方条件。经常接受袁世凯的好处,但并没有帮袁世凯说多少好话。

奕劻藏富的手段也是高明且引领潮流的,大部分存外国银行,国内的银号基本不会存。后来根据《泰晤士报》的记者调研,奕劻的银行存款可能高达700万英镑。

奕劻很清楚的知道两个人的合作动机和风险,不能同时得利,奕劻则选择自保优先。接受好处只是在表明一种态度,观望列强态度、国内舆情、清廷自身力量后,出于最大化保护自身利益考虑而做出的举措。

列强的态度

奕劻在对列强的探访中得知列强无意维护清廷,通过与外国公使的会谈、获取外国商团的电报,奕劻探询出外国势力无意帮助清廷维护帝制,相反,他们谴责清廷,倾向共和。

反正皇帝这个位置轮不到他,自己又不缺少钱,以后的日子还是照过,在这一点上肯定是主张共和。

故宫一角

趋势局势逼迫

当时整个社会都在谴责清廷,不仅各方舆论、清廷的和谈代表、驻外使节、国务大臣建议改行共和段祺瑞亦领衔与各军都统电奏要求清廷明降谕旨,立定共和政体。

奕劻还没有被所谓的皇帝制度懵逼双眼,很清醒认识到局势的变化。

自身利益

通过与外国公使的会谈,奕劻得知外国势力无意维护清廷统治,整个社会舆论风向,清廷的议和代表、军队都有此呼声。在这种情势下,奕劻主张清帝逊位是必须选择。

除了顺应大势所趋外,革命军政府最后给出的皇室、皇族优待条件,尤其是保护王公贵族的爵位与财产等承诺,又满足了奕劻自身利益的需要。所以,可见奕劻是在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后,才做出主张清帝逊位的抉择。

关注 发现历史,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