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余部的李傕、郭汜,是如何击败吕布,攻破长安的?


相对于三国时期的其他名将,董卓手下的一些将领的知名度还是比较低的,这里面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出场太早,连董卓算在内控制朝政也就六年的时间;另外也有可能是对东汉王朝的破坏性比较大,行事残暴,令人难以心生好感,自然没有了解的兴趣以及"粉丝滤镜"的作用。不过实际上,董卓手下的一些将领面对一些汉末三国名将的战绩可以说是非常的华丽,包括曹操、孙坚、袁绍、朱儁等等,还包括吕布。吕布背叛并杀死董卓,依附于王允,但又被李傕、郭汜等人反攻,仅仅十天的时间就丢掉长安,被迫出逃。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李傕、郭汜的反攻

李傕、郭汜等人即可以说是不幸的,也可以说是幸运的。王允得势以后,为了安抚关东联军的情绪,不愿意赦免在外的董卓旧部,这是一个十分错误的决定,也是导致李傕、郭汜等人反攻长安的最根本原因。这是所谓李傕、郭汜的不幸。然而幸运的是,李傕、郭汜的上司牛辅太过害怕,打算放弃军队逃跑,结果被亲信所杀。牛辅的这支军队的指挥权,包括被牛辅杀死的董越的军队就落到了李傕、郭汜的手中。

牛辅的根据地是在弘农郡的陕县。李傕、郭汜从陕县反攻关中,其实还要路过另外一个董卓旧部段煨的地盘。不过从前后的事迹来看,段煨似乎是一个独善其身的人,而且作为董卓旧部,王允杀死董卓,也应该算作段煨的仇人。所以在李傕、郭汜反攻长安的时候,段煨没有任何动作。他既没有阻碍李傕、郭汜,也没有参与反攻长安的行动,以争取对支配汉室的政治权益。越过潼关、华阴,李傕、郭汜的军队可以说是一马平川,到长安完全没有山川之险,而且还有渭水的运输的便利。

董卓统治时期虽然给一些士人比较高的地位,但是军权多掌握在凉州人手中。李傕、郭汜等人一边向西推进,一边吸收其他的凉州军队。王允得知这个消息,慌忙派遣胡轸、杨定、徐荣等人对抗李傕、郭汜。这三个人都是董卓余部,其中只有徐荣是真心投靠王允的,另外两个人都反过来投向李傕、郭汜,徐荣寡不敌众战死。等到围攻长安的时候,李傕、郭汜又吸收了樊稠、李蒙、王方等人,按照史料的记载,规模已经达到了十万以上。虽然不清楚王允手中的兵力的确切数字,但是小编以为是要低于李傕、郭汜的兵力的。

吕布挑战郭汜

如果仅凭王允等人,是很难成事的。在拉拢吕布之前,王允等人对董卓进行了至少四次刺杀,但是都以失败告终。直到吕布为首的并州武人的加入,才取得了成功。虽然在掌权之后,王允对吕布有所打压,"以剑客遇之。"但是当凉州军阀汹汹而来的时候,王允还是需要仰仗吕布的力量。

吕布在长安与李傕、郭汜等人相持了不到十天的时间。《三国志·魏书·董卓传》中记载是十天,而《后汉书·董卓传》中记载是八天。可能是《三国志》对时间进行了舍入取整。总而言之时间并不长。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吕布与郭汜之间的单挑。

在《三国演义》的小说中,经常看到两军对峙时双方武将进行单挑,胜利者往往挥军掩杀取得胜利。其实这种情况是小说家的艺术加工,为了突出武将的勇猛的形象。所谓"将军不敢骑白马",为将者勇武固然重要,但是作为一军的主心骨,也应该避免危险。将受伤或者阵亡的风险强行提升的单挑行为,在三国时期的战争确实是不多见。

一些被视为单挑的例子,比如太史慈与孙策;阎行与马超;关羽与颜良,其实都不能完全作为我们所理解的单挑的例子。太史慈和孙策是猝然相遇;阎行和马超的战斗,《魏略》中只记载"行尝刺超",当时的战场环境是什么样的完全不清楚;关羽和颜良也是典型的冲阵斩将,与张辽刺陈武于江东大军中的性质差不多。只不过目标不同,关羽的目标就是颜良,而张辽的目标是孙权,陈武是因为阻拦张辽而战死。

而吕布与郭汜的战斗,可以说是纯粹的小说家多描述的单挑的现象。当时郭汜出现在长安城北,吕布没有依托城墙被动防御,而是率军开城门与郭汜对峙。不过吕布也不是直接与郭汜交兵,而是提出了单挑的要求,"且卻兵,但身决胜负。"这一来证明吕布对个人武力的自信和崇尚,二来更证明长安守军相比于李傕、郭汜而言实在是不多,所以吕布只能寄希望于决斗的方式击杀对方主将,或者打击敌军士气,高风险高回报。郭汜本是凉州的一个盗马贼,草莽气很浓烈,也接受了吕布的挑战。结果郭汜在与吕布单挑的过程中中矛受伤,被身后的骑兵救回。吕布的这次胜利,可能起到了拖延郭汜进攻的效果。

蜀兵反水,长安告破

李傕、郭汜等人进攻长安的情况,按《后汉书·董卓传》中的记载是"城峻不可攻。"董卓集团击败曹操、孙坚、袁绍、鲍信、卫兹、王匡、朱儁等人都是在野战当中,唯一的攻坚战"阳人之战"则是以失败告终。"阳人之战"的失败当然是胡轸、吕布内讧的影响,但可能也是因为董卓集团在攻城方面的经验有所欠缺。何况李傕、郭汜等人反攻长安完全是听从贾诩的意见而采取的保命之策,在这之前甚至已经有崩溃的迹象,完全没有足够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之下,李傕、郭汜攻克长安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是在长安守军内部出现了意外。吕布的部下中的"叟兵",也就是蜀兵发动叛乱,迎接李傕等人进入长安。这里的"蜀兵"出现得比较突兀,也是比较有争议。因为李傕、郭汜与吕布的战争,牵扯的大多是凉州和并州人;作为吕布的老上级的丁原,《英雄记》中记载为"南县吏",根据汉朝时期佐吏多用本地人的旧制,丁原当为"南县人"。可惜《后汉书·郡国志》中并没有找到南县,从网络上找到的信息认为丁原是兖州泰山郡南城县人,可是荆州豫章郡也有南城县,可能是因为丁原"善骑射"的缘故,将其定为泰山郡南城县。如果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那么与蜀兵也没有什么亲密的联系。所以这些存在明确立场的蜀兵的来历和动机,也是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了。

总之没有了长安城墙的阻碍,李傕、郭汜的兵力优势就可以发挥出来。在长安城中吕布和李傕、郭汜再度交战,结果无疑是失败了,吕布从武关逃到荆州南阳投奔袁术、袁绍、张杨、张邈、刘备等人,最后利用陶谦的旧部夺取徐州;王允留在朝中被李傕、郭汜所杀,李傕、郭汜、樊稠、杨定等人掌控朝政,但是因为这些凉州武人也不是非常紧密,而是类似于联盟的关系,终究发生了内讧,失去了汉献帝,最后让曹操得利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中国历史地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