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芳千古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其实质乃是玄武门政变功臣

在大唐盛世的长卷中,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篇可以说是光彩熠熠,不论是当朝还是后世,大家都对这二十四位国家栋梁叹服不已。

唐代诗人刘公兴便不加掩饰地写道:

画阁凌虚构,遥瞻在九天。

丹楹崇壮丽,素壁绘勋贤。

霭霭浮元气,亭亭出瑞烟。

近看分百辟,远揖误群仙。

图列青云外,仪刑紫禁前。

望中空霁景,骧首几留连。

充满了对二十四位大臣的敬仰之情。

然而,殊不知,凌烟阁上的二十四位大臣,其实质乃是玄武门政变功臣,如果当初玄武门政变失败,恐怕他们也无缘凌烟阁了。

凌烟阁第一位功臣是长孙无忌,他以妹夫的身份,从太原起兵开始就是李世民的铁杆追随者。在武德九年之前,长孙无忌的官职仅仅是比部郎中,封爵为县公。武德九年时,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等人的斗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长孙无忌多次请李世民下决心夺储,但李世民一直犹豫不决。后长孙无忌分别与房玄龄、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苦谏李世民,最后得到李世民首肯,长孙无忌实是玄武门之变的谋主,所以事变成功后,他便被封为齐国公、吏部尚书。

凌烟阁排名第六的功臣高士廉,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舅舅,从小抚育了这姐弟二人,所以与李世民的关系也非同一般。高士廉是武德五年从萧铣阵营投降李渊的,之后一直跟随外甥女婿李世民左右,职位只做到了雍州治中。在玄武门之变时,他跟长孙无忌一起释放囚徒,带着他们与太子、齐王的兵士对抗。事变成功后,高士廉被封为侍中,义兴郡公。

凌烟阁排名第七的功臣尉迟敬德,政变前更像是李世民的私人保镖。尉迟敬德开始追随刘武周,在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尉迟敬德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因李世民的保护得以活命。唐郑决战时他有单骑救主之功,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

玄武门之变前,他多次劝说李世民夺储,在李世民决定发动事变时,房玄龄和杜如晦因为李渊的旨意不能进秦王府,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去秘密地把他们请来,房玄龄等人回话说:“陛下诏令规定不许我们再事奉秦王,如果私自拜见,一定会杀我全家,不敢接受秦王的命令。”李世民大发脾气,对尉迟恭说:“房玄龄、杜如晦难道要背叛我吗?”取下腰间的宝剑交给尉迟恭说:“您去一趟,看见他们没有来的意思,斩下他们的首级带回来。”由此可见李世民对于尉迟敬德的信任。

事变中,尉迟敬德亲手杀死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事后,尉迟敬德以一等功被封为鄂国公,其他一等功的人每人赏赐了一万匹绢,而李世民把齐王府的钱财器物,连同整个府第,都赏给了尉迟恭。

其余的凌烟阁功臣:房玄龄、杜如晦、侯君集都是在李世民登基后被列为一等功的人,而张公瑾、张亮、段志玄、刘洪基等无不是玄武门的拥立功臣。只是李孝恭、魏征、李靖、萧瑀、屈突通等人实在是名望太高、功劳太大,才被与这些玄武门功臣画到了一起,而当时号令半壁江山的李孝恭竟然还排在了长孙无忌之后,而冲锋陷阵、勇猛无比的秦琼,因为没有力挺李世民政变,竟被排到了24位功臣的倒数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