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1937:香港旧报纸中的义仓,清末民国的义仓兴衰命运史

1880-1937:香港旧报纸中的义仓 清末民国的义仓兴衰命运史

清末,香港开埠后依靠自己得天独厚的制度优势,纷纷创办报纸等新媒体,如《循环日报》、《香港華字日報 》、《香港工商日報》也成为革新派、改良派的宣传阵地,这些媒体大多关心内地时事,对于一些社会事件保持很高的敏感性,且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思想。

众所周知,进入晚晴民国,中国社会内忧外患,义仓也受到了社会大变革的影响,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慈善形式和社会保障制度,义仓也常见于香港的报端,一方面以媒体视角记录了那个时代义仓所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也第一次让义仓这种传统公益形式面对现代媒体的舆论与监督。

本文搜集整理了1880-1937年共57年间香港《循环日报》、《香港華字日報 》、《香港工商日報》等报纸中有关义仓(主要是广东地区)的28篇新闻报道,以便大家了解这一时期中国义仓的生存现状。

本文报纸文献来源于香港公共图书馆的多媒体资讯系统: https://mmis.hkpl.gov.hk/zh/old-hk-collection

透过这些报道的描述,书写下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清末民国的义仓命运史,见证了义仓在晚晴民国的兴衰过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一、清末1880-1910:义仓士绅党争,政府调停,劣绅侵吞义仓公款,政府追责,义仓值理亏空,士绅担保归还。

这一时期共涉及嘉应州、揭阳县、佛山镇三个义仓6篇报道,其中1篇是关于义仓内部管理士绅党争案--《嘉应州义仓党争批词》,4篇关于揭阳和佛山义仓财产侵吞和亏空案,并分别进行了跟踪报道,包括《揭阳县黄某侵吞义仓诉讼案 督宪批词》,《彻查义仓--揭阳县义仓绅董黄某侵吞公款案后续跟进》、《佛山义仓亏空担保案》、《侵吞义仓巨款者看-佛山义仓侵吞巨款案的后续跟进》,1篇关于佛山义仓开仓赈米的报道,见《佛山定期开仓赈米》。

1880.5.17《嘉应州义仓党争批词》

1881.10.22《揭阳县黄某侵吞义仓诉讼案 督宪批词》

1881。10.26《彻查义仓--揭阳县义仓绅董黄某侵吞公款案后续跟进》

1908.7.15《佛山义仓亏空担保人一同赔偿》《佛山义仓定期开仓赈米》

1910.6.6《侵吞义仓巨款者看-佛山义仓侵吞巨款案的后续跟进》

透过这些报道,可以看出清末义仓出现内部管理和贪腐问题时,但都受到了地方士绅的严密监督和揭发,并且都得到了官府的高度重视和参与解决,且义仓仍然可以发挥正常的赈济功能,见《佛山义仓定期开仓赈米》。

二、辛亥革命前后1911-1917:义仓款难追回,又遇新政府财政摊派,致义仓值理不义

这一时期社会面临大的动荡,旧的清政府体系崩溃,新的政府尚未建立,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形。共涉及佛山义仓1个,佛山义仓遇到新政府强行摊牌,导致义仓值理不义,辜负百姓,具体报道为《佛山义仓值理之不义》,透过报道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义仓遭遇外来力量的冲击,生存艰难,参与义仓管理的士绅们承受了巨大的冤屈与无奈!

1913.3.14《佛山义仓值理之不义》

三、军阀割据与混战1918-1929:土匪掠夺,劣绅盗卖,军阀提响,政府设法控制没收财产,义仓勉强展开救济活动,但大部分停止运作。

这一期时期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混战时期,义仓成为军阀、土匪、官府、劣绅掠夺和控制的对象,共涉及义仓有:惠来县义仓、广州惠济义仓、佛山义仓、潮阳义仓等四个义仓,共8篇报道,其中涉及土匪强提义仓谷款案1篇,惠来县义仓遇到土匪抢夺义仓粮款、绑架仓绅,与民众对抗,引发社会恐慌和民愤,具体详情见:《惠来县 强提义仓谷款之风潮》,义仓管理者盗卖义仓谷及存款案2篇,分别为《潮阳人请究追义仓存款》和《惠济义仓 起诉盗卖义仓存谷》,军阀政府及国民党党部进一步强提义仓款,逼迫义仓值理交款案,见《佛山 义仓各绅释而复押专访》,此后政府通过产业登记法案强制控制没收解散广州惠济义仓和佛山义仓2篇,详见《整理惠济义仓产业法》,《佛山登记义仓产业》两篇,另外也涉及义仓在困难时期坚持发挥赈济穷人的功能报道1篇,见《惠济义仓派粥》,此外开明军阀意识到义仓的重要性,鼓励义仓的政令1篇,见《翟汪通令义仓储谷》。

918年9月2日 《惠来县 强提义仓谷款之风潮》

1923.1.06《潮阳人请究追义仓存款》

1927年3月16日 《惠济义仓 起诉盗卖义仓存谷》

1926.1.25《佛山 义仓各绅释而复押专访》

1929.03《整理惠济义仓产业法》

1929.11.29《佛山登记义仓产业》

1919.2.11《惠济义仓派粥》

1919.2.7《翟汪通令义仓储谷》

透过这些报道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义仓遭遇外来力量的冲击,内忧外患,生存艰难,参与义仓管理的士绅们生命岌岌可危,令人揪心,但即便如此,部分义仓仍不忘使命,坚持发挥赈济功能,也能感受到人民如何奋不顾身保护义仓,誓于义仓共存亡的豪情壮举!

这一时期,尽管有个别开明军阀支持保护义仓,但大势难挡,收效甚微,最终一些义仓所聚集的公共财富被军阀政府强制没收,义仓消失,。

四、国民政府时期1930-1937:民国黄金经济十年,乡村凋敝,广东地方政府提出三年经济发展规划,乡村建设,政府大力推动和支持恢复义仓,并进行治理改革,但困难重重。

这一时期,蒋介石通过北伐,实现南北统一,国民政府政权相对稳定下来,开始进入所谓黄金经济建设十年(1927-1937),陈济棠主政广东,粤系军阀在两广地区的统治也相对独立,为广东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稳定到政治环境,期间广东省注意到到由于工业快速发展,出现乡村凋敝等问题,加上灾荒不断,意识到恢复义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省政府民政厅的号召下,开始在全省上下恢复建立义仓,一直到抗日战争发生截止。

这一时期,共包含3份省级政府单位鼓励恢复义仓的政府文件及报道,其中1份为省民政厅《规复各县义仓办法》、2份为广东省粮食调剂委员会如何努力恢复义仓及规划的报道,详见《粮食会力谋恢复义仓》、《胡继贤关心粮食 恢复各县义仓赶筑三总仓库》,其余涉及仁化、南海、河源、大庾(江西)、陆丰、台山、惠阳、龙川、广州、惠阳二区、博罗县等1市、9县1区等地恢复创办义仓的报道,其中仁化、河源、大庾、惠阳、陆丰、南海等地义仓恢复办理的较为顺利,详见《仁化 募款整理义仓》、《河源 县政府整理义仓存储》、《大庾存谷定期开始出粜》、《惠阳 义仓整理办法三项》、《陆丰 拨田捐四千元建义仓》、《南海 劝办义仓以防荒歉》等报道,特别是大庾、河源、惠阳、仁化等县,义仓可以正常推陈出新、并发展了分会,扩大了义仓规模,而台山、龙川、惠阳二区等县区义仓筹建未见成效,广州义仓恢复更是困难重重,详见《台山 劝导人民贮粮》、《龙川 筹划义仓储备粮食》、《惠阳二区筹设各乡义仓》、《恢复广州市义仓 恐难办到》等报道。

1933.1.20《规复各县义仓办法》

1934.9.23《粮食会力谋恢复义仓》

1935.4.5《胡继贤关心粮食 恢复各县义仓赶筑三总仓库》

1930.8.6《仁化 募款整理义仓》

1934.3.24《南海 劝办义仓以防荒歉》

1934.9.14《河源 县政府整理义仓存储》

1935.7.1《大庾存谷定期开始出粜》

1936.2.26《惠阳 义仓整理办法三项》

1935.7.14《陆丰 拨田捐四千元建义仓》

1935.12.5《台山 劝导人民贮粮》

1936.6.12《恢复广州市义仓 恐难办到》

1937.4.15《惠阳二区筹设各乡义仓》

透过这些报道,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在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义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义仓在恢复过程中存在行政主导、民间性弱等问题,一些有义仓社仓基础的地区,义仓恢复比较容易,但一些没有义仓传统的地方则困难重重,广州惠济义仓、佛山义仓因历史比较复杂、规模庞大,恢复更加苦难,总

体上广东地方政府推动恢复义仓并非一帆风顺、后期个别地区义仓也出现董事会盗卖仓谷等事件,但受到地方群众的监督和举报,具体详见《博罗县民愿请澈究义仓旧谷 以维国难时期民食》等报道。

1937.8.28《博罗县民愿请澈究义仓旧谷 以维国难时期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