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为何印度人能创造出硅谷神话?

据统计,硅谷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高管是印度人。

谷歌在2015年10月2日,任命皮查伊成为谷歌首席执行官。无独有偶,微软曾在2014年2月4日宣布任命纳德拉为第三任首席执行官。还有Adobe 总裁山塔努,诺基亚CEO拉吉夫,软银集团总裁尼科什,美国500强企业中,印度裔CEO同样比比皆是。

在我们印象中,可能还停留在电影里的印度——一个穷苦落后,缺水少粮的国家。

那么为何他们能培养出那么多精英?或许上面这些精英都是在美国出生长大,并且受到良好教育的印度人而已?

但事实是,他们几乎都是土生土长的印度人,并且在印度读完本科之后才去美国深造发展。

那么让我们来一起探究什么样的印度教育,能培养出如此多高精尖的人才?

一、硅谷CEO的摇篮——印度理工学院

谷歌的首席执行官皮查伊、业务总裁艾米特,美国摩托罗拉手机公司最初技术负责人瓦利尔,太阳计算机系统公司联合创始人维诺德,思科首席技术官德马锡,

都是来自于印度最高学府——印度理工学院。

有个传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在开学的时候,问一名印度学生“你们印度不是有传说中的印度理工学院吗,为什么还来麻省理工呢?”

印度学生回答道“因为没考上印度理工学院,所以才来麻省理工上学。”

那么让我们来一同揭开印度理工学院的神秘面纱:

在人口有10亿之多的印度,每年只有不到5000名学生才能升入印度理工学院。

现实十分残酷,并且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为了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会在落榜之后,仍旧每年坚持考JEE(联合入学考试),争取拿到进入印度理工的名额。

印度有部经典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院长在新生动员会上,就告诫大家要珍惜万里挑一的入学机会,自己的儿子就是那个连续三年都被残酷淘汰的失败者。

JEE被誉为世界上最难的考试,因为JEE从来不会出相同的题型,每次考试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题型。所以无论你刷过多少模拟题,毫无疑问,面对考试你都无法胸有成竹。如果想用填鸭式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来应对如此灵活的考试,显然是无效的。

在印度有着严重的种姓制度歧视,为了改变贱民的穷苦出身,唯有依靠成功升入印度理工学院。所以无数的穷苦印度家庭会砸锅卖铁,想方设法送孩子去专门的培训班。贫穷出身的孩子,为了改变命运,选择离家外出大城市求学,每天没日没夜的奋战在书桌前,不懈努力以求摆脱贫穷出身的枷锁跟无端的歧视。

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500强企业中,职位较重的人物无不是出身印度理工学院。美国硅谷的创业者中有15%,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有32%,美国医生有12%来自印度理工。

事实证明,只要毕业于印度理工,相当于有了一张进入硅谷的黄金通行证,各大世界一流企业都会竞相聘用。

因此,顺利进入印度理工学院读书,成为在贫富与身份差距悬殊的印度社会中,脱颖而出并且出人头地的唯一快捷通道。

二、不能输在起跑线

2017年印度有部高评分电影《起跑线》,影片大致讲述的是一对印度中产阶级夫妇,服装店老板拉吉跟他的妻子米塔,想让女儿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因而转去德里买了学区房,并绞尽脑汁想办法送女儿进入名校的故事。

米塔一直认为自己跟老公即使跻身有钱人的行列,却始终进不了上流社会的原因,就是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米塔担心女儿重蹈父母的覆辙,坚持说服老公拉吉去德里抢占名校入学资格。

到了德里之后才发现,富人区的父母从怀孕就开始为孩子进名校而筹备,即使临时抱佛脚的使劲各种努力,始终没有获得名校录取资格。

最后不得不通过变形记,伪装成穷人,住进贫民区,占用穷人孩子家的名额而进入最好的德里文法学院。最终因良心发现,深感愧对一直帮助自己的穷人夫妇。于是帮女儿转学到公立学校,与穷人夫妇的儿子一起上学,并且大力资助公立学校,使得所有的孩子都能有权接受良好的教育。

影片通过上流社会精英与贫民区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无比重视,来真实的反映整个印度的教育现状,竞争相当激烈。

富人会通过开派对的形式来聚众学习,并且让孩子从小养成说英语的习惯。家长们轮流组织家庭聚会,每次聚会都有不同的学科主题:关于阅读、科学或者数学。在头脑风暴、演讲分享与手工实验的训练下,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具备独立思考分析能力、良好的口才跟实践能力。

贫民区的孩子则因为资源的稀缺,会格外的珍惜有限的学习机会,每个家庭即使再穷,也会努力申请政府的贫困补助名额。

例如在《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穷困家庭出身的莱俱因为父亲瘫痪,仅靠母亲微薄的薪水负担整个家庭开支,姐姐也因为极度贫穷而嫁不出去。莱俱肩负着改变全家命运的重大职责而考入名校,格外珍惜学习机会。

此外,在三傻影片开端,另一个来自印度普通家庭的法涵有段经典旁白:

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你就会惨遭蹂躏。在我刚出生那一刻,我爸爸就宣布:我儿子将会是个技术工程师。我的命运之戳就此盖下,至于我想做什么,从没人问过。

法涵的个人理想始终都是成为一个野生动物摄影师,但父亲从他出生那一刻起,就不容置疑的给他定下一条工程师的道路。虽然法涵很痛苦,但面对父母对自己教育方面的无条件付出,他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愿,依旧努力考进理工学院。

重视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改变自身命运的强烈愿望以及不留退路的入名校决心,使得这些印度精英能够一路过关斩将,在硅谷占有一席之地。

三、每个专业都必修管理学

为什么硅谷的创业人才跟500强高管中印度裔占了那么高的比例?

有很多人认为是印度人的英文口语好,或者印度人擅长口才,会曲意逢迎。其实是因为MBA(工商管理硕士)是印度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有个经典的外企案例,在中国外企招聘中,科技公司往往会高薪聘请外国语学院英语八级的优秀毕业生。这些中国学生的英文口语标准与流利程度,远超印度裔的学生,但是在出差谈具体业务的时候,他们的表现就往往不如印度人了,差异就在于中国的大学生掌握的大多只有自己专业的知识与技能。

例如我之前在一家德资通讯行业上班,人事高薪聘请了一个从外国语学院英国文学硕士专业背景的学生。老板带她去德国出差,在工作之余的用餐时间,你让她跟老外谈论莎士比亚文学,她可以头头是道。但一旦对方问起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大多情况只能哑口无言。

而印度学生由于精通专业领域的同时还掌握了管理学的知识,加上从小锻炼的沟通技巧,使得任何一个技术背景出身的学生,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的研发人员,都具备了做管理者的潜质。

他们在对产品的技术理解与沟通方面,更善于倾听并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从而更精准的达到客户满意度,在职场平步青云,一路晋升。

四、参与式管理与抱团成长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一个人单枪匹马总是比不上一群人抱团成长、共同进步来的高效。

早在80年代,第一代成功的硅谷印度创业家,意识到外来移民在美国发展的难处与障碍,基于印度有着古老的师徒文化,他们开始毫无保留的帮助前来追随的印度老乡。

经过几代印度企业家们的努力,他们在硅谷创造出一个良性发展的印度圈生态,包括引荐人脉、设立天使投资、专门帮助初来乍到的印度创业者。

新罕布什尔南方大学一项研究比较了跨国企业中,印度经理跟美国经理的差别。该研究发现,印度高管的风格是,上级会非常真诚的替下属考虑,两者之间往往会建立极强的忠诚度,甚至超越了薪水回报。

不同于美国高管,印度高管倾向于参与式管理,喜欢和下属建立非常深远的关系。这种发源于印度手工艺行业的古老师徒传统文化,极大的推动了印度裔工程师大面积融入硅谷。

前几代印度移民另一个突破性成就是,打破了美国人所认为的“印度人只能成为优秀工程师”刻板印象,每个工程师所拥有的MBA背景,使得他们深谙管理学之道,不仅能成为优秀的工程师,更能晋升为卓越的管理者。当第一代硅谷的印度移民打破职业天花板的瓶颈之后,他们决定相互扶持,抱团成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谷歌皮查伊跟微软纳德拉便是最好的受益者。

如今的谷歌跟微软两大帝国的印度裔CEO已经向科技世界宣示,硅谷神话是由印度人创造的并且印度裔工程师在硅谷没有上线。

总结与回顾:

从印度人创造的硅谷神话上,我们不难看出,要想获得卓越的成功,离不开以下几点:

1. 家长重视教育投资,政府制定极具难度跟挑战的名校选拔制度,拒绝填鸭式教育。

2. 印度贫民缺乏资源,因而拥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顽强学习毅力,这是消除种姓歧视跟改变全家命运的唯一出路。

3.育儿方面,家长更注重培养倾听与沟通的技能,重视头脑风暴,注重培养科学人才。

4.大学教育重视管理学,要求每个专业都必修MBA

5.古老的师徒传统融入印度高管参与式的管理方式,相互扶持,抱团成长,共同应对职场的困境与障碍,在硅谷创造出良性的印度圈生态。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印度人在硅谷的巨大成功,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学习启示。

择善而从,我相信作为最具智慧的东方人,我们一定能取得更卓越的成功,如同我们民族的骄傲—华为。在未来,中国肯定有更多的优秀高科技创业者,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硅谷。

今日话题:

关于印度创造的硅谷神话,谈谈你们的想法。

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