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念奴娇.昆仑》赏析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魚鱉。

干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一九三五年十月。也许是红军历经千山万水,干难万险,即将胜利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带来的喜悦。

也许是红军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阻截,即将到达抗日前线,展开中国革命新的一页的兴奋之情。

也许是诗人对茫茫雪景,情有独钟。总之。在一九三五年的十月,尽管红军仍然困难重重,仍然任重道远。但诗人的心情充满喜悦,充满乐观,充满豪情。。

诗人才完成了一首《七律.长征》诗词。

刚刚吟诵完“更喜岷山干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岷山干里雪景,让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眺望莽莽昆仑雪山的情景。触发了诗人压不住的勃勃诗情。

在写完《七律.长征》后,一首《念奴娇.昆仑》又在诗人的笔端喷涌而出。

“横空出世,莽昆仑”给人一种天外飞来,突然降临的感觉。就像在茫茫太空,滚滚云海中突然降临下一座横亘千里,莽莽苍苍,巍峨挺拔 ,高耸入云,雄奇壮观的云雾仙山。

让人惊讶!让人惊叹!让人惊呼!让人目瞪口呆,让人瞠目结舌 。

真是神来之笔。一下子就抓住了眼球,聚焦了目光。似乎是天神从外太空突然搬来了一座琼玉银山。

“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融 ,江河横溢,人或为魚鱉。”

昆仑山,号称中国第一神山。传说西王母就住在昆仑山上。

昆仑各山脉之雪,积世不灭。登高眺望,玉龙万干,纵横飞舞,寒天彻地。

民间传说,孙悟空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遇此地,原来是赤地干里火焰山。是孙悟空借来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扇灭了火焰山,变成了延绵几干公里白雪皑皑的昆仑山。

诗人面对白雪皑皑,群峰蜿蜒起伏,似万干玉龙,腾空飞舞,搅得周天寒彻,延绵几干公里的莽莽昆仑山。

想到了夏日消溶,江河泛滥成灾,给人民群众造成的灾难。

想到了美,英,法,德帝国主义,在近现代历史上(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

特别是日本 帝国侵占我东北,又把魔爪伸向华北,妄图吞并中华民族。。

又想到了神话传说中孙悟空借芭蕉扇。扇灭火焰山,变成干里雪山的故事。

诗人满怀豪情,纵观历史,放眼世界。

“干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这一震撼天地,震撼山河的发问,与诗人在《沁园春.长沙》一词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发问,似有异同工之妙。

因为只有像诗人这样,俱有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的共产党人才会想到这个问题。

接下来诗人放飞浪漫主义想象的翅膀,翱翔天上人间。以天地,世界主宰者的口吻写道: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赠美,一截遗欧,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世界上有没有可以把昆仑山裁为三截的神剑?

天地间有没有能够把裁为三截的昆仑雪山给美帝,欧洲,日本运送过去的神仙?

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一文中写道:

愚公每天挖山不至,感动了上帝,上帝派两个神仙下凡,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搬走啦。我们也会感动上帝,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搬走,这个上帝就是全中国的劳苦大众。

诗人应用拟人化的语言,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想象力,既形象生动逼真,又充满几分情趣。

用神剑象切豆腐一样,把昆仑雪山切成三块。

象分蛋糕似的,给美帝,英法德等欧洲帝国主义,日本帝国主义,一家一块。分送过去,不偏不倚。

对世界列强的傲视之情,对帝国主义的藐视之态,跃然纸上。

试问,千百年来,有谁真正关心过干年水患给老百姓遭成的灾难?

有谁能够带领中国人民打败世界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压迫和欺侮。让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

千年江河水患泛滥成灾能不能治理?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能不能被打败?诗人告诉人们:

江河水患一定可以根治!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一定能够打败!

因为我们有倚天宝剑!

这把倚天宝剑,就是全中国的劳苦大众。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有能力,有决心带领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世界上一切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有能力,有决心解放中国人民,解放世界上被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和人民。实现世界大同。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就是最有力,最响亮的回答。

诗言志!这首诗词的中心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

诗人这首诗词,气魄之宏大,笔调之浪漫,情感之真切,意境之高昂,格局之广阔,想象之丰富。真乃神来之笔。

放眼古今中外诗词作品。皆难以与之齐肩,难以与之媲美,难以望其项背。

二零一九年九月八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