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伦通奸杀国君,春秋时候的这一幕简直就是R级电影的情节

诗经的齐风里面有这么一首

诗经-齐风-南山

翻译成我们现在的白话,大概意思就是:

南山是多么的高峻啊,

南山上雄狐狸的毛是那么蓬蓬松松,

通往鲁国的大陆是多么的平坦啊,

齐国的公主从这道路嫁到鲁国去了。

既然你已经嫁出去了,

怎么又老往娘家跑呢?

诗经里面的齐风,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齐国当年的民间小调,齐风里面暗示齐襄公和他妹妹文姜的八卦就有好几篇,可见老百姓当时对国君的这点桃色新闻,那是喜闻乐见的。我们可以想象到,从街坊到田间,老百姓聚在一起满脸兴奋的议论着国君这些事情,说者口沫横飞如现场所见,听着频频点头会意大笑。毕竟这是一场乱伦通奸杀老公的大事情,拍成电影妥妥的R级,剧本都不一定能过审,真是播出来剧情会被大家指责太狗血太离奇。

文姜是当年齐国的公主,她爹就是齐僖公,她哥就是齐襄公。齐僖公在位的时候,本来想把文姜许配给郑国的太子忽,结果小小郑国的太子忽居然看不上强大齐国的公主,还回了一句:“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意思就是每个人喜欢的类型不一样,你们齐国太强大了,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高攀不上。这跟现在宅男宅女相亲互相看不上对方找的理由也差不多,反正就是“你很好,可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就不耽误你了”这种意思。太子忽倒是聪明人,避免了当接盘侠的命运,我们现在也可以八卦一下,是不是当年坊间已经对文姜的暧昧事情有风言风语,太子忽听到了不敢冒险当接盘侠也不一定。

后来文姜就嫁给了鲁国的国君鲁桓公,俩人做了15年的夫妻。这一天,文姜要求回娘家看看。当时齐僖公已经死了,齐国国君就是她哥哥齐襄公。结果是,鲁桓公就陪着文姜一起回娘家了。鲁国虽然国力微小,可是最重礼法。老婆回娘家,国君居然陪着去了,你一国之君的威严何在,地位何在,那么多国家大事不去做,居然陪老婆回娘家,这简直是天塌下来一样的违背礼法的事情,在当年肯定就有一堆老夫子们痛心疾首之至。后世有注重礼法的儒学大师评论这个行为“双行匹至,似于禽兽”,骂的可是真狠。

当然我们现在不知道鲁桓公为何非要跟着老婆回去,也许也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要看着老婆避免发生一些事情?当然也没看住。文姜出嫁时候是少女,回来齐国这时候已经是熟妇了,貌似时间并没有冲淡彼此的感情,齐襄公跟文姜迅速就重新搞到了一起,可见我们前面的八卦还是有道理的,按说俩人以前没有点事情的话,重新见面没理由这么快就干柴烈火。最郁闷的应该是鲁桓公,老婆没看住,肯定心情不好,就把文姜严肃批评了一顿。

《春秋公羊传》有这么一段:

春秋公羊传

写的也是绘声绘色,大概意思就是,鲁桓公对文姜一堆批评,言语肯定很激烈,居然说:“你俩搞一起了。我看我们的儿子长的不像我,是不是你们俩的种啊。”当然这事情也是子虚乌有的,文姜嫁过去是鲁桓公三年,儿子出生是在鲁桓公六年,时间上来看也不可能。鲁桓公无非是被戴了绿帽子借题发挥,骂一顿解气。文姜被骂了以后找齐襄公去哭诉。按说齐襄公给自己的妹夫戴个绿帽子也不至于发怒,被别人诬陷当个便宜老爹也不至于发那么大火,肯定是文姜被骂的太委屈了,添油加醋说了不少坏话,齐襄公大怒,就起了杀心。

写到这里不得不感叹,春秋时候的国君们,贵圈好乱啊。

齐襄公就把鲁桓公叫来喝酒。喝酒说了啥咱们也不知道,想来无非是哄着这个接盘侠说点好听的开点空头支票拍拍胸脯之类之类,不过说啥不重要,喝酒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借机把鲁桓公给灌醉了,然后叫了公子彭生来把喝多了的鲁桓公给送上车,这个送客人的家伙应该是个大力士,有一膀子力气,借着扶醉汉上车的机会,抱着一使劲,把鲁桓公的肋骨都给抱断了。可怜的鲁桓公,成了死的最惨的一个接盘侠。

国君被杀,要说也是大事,可是鲁国势弱,也不敢报复,只是让齐襄公把公子彭生处死了事,文姜继续过她的自在日子。这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只留下一地的八卦。诗经的齐风里面还有一首

诗经-齐风-载驱

大概意思就是,马车奔驰鞭子啪啪响,漂亮的车帘多么的耀眼,去往鲁国的大道是多么的平坦啊,齐国的公主坐着马车又来了。

可见这件国君乱伦通奸,然后杀了正牌妹夫的事情,当年的老百姓是多么的喜闻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