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 8 年,估值 20 億美元,這家僅有 40 人的公司有多牛?

2012 年,一個位於美國舊金山的小團隊在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辦公室裡,開發了一款工具產品,取名為「Notion」。


2018 年,我第一次知道並試用了這款產品,當時最大的感覺就是簡約,那時他們的團隊才 14 個人。


2020 年,當我再次打開這款產品時,發現它比以前更強大了,繼續保持簡約風格的同時也展示了宏大的產品願景。


根據 Forbes 今年 4 月 1 日的報道,Notion 在最新一輪融資中獲得 5000 萬美元的融資,達到 20 億美元的估值。



要知道,一家公司估值超過 10 億美金就可以稱之為「獨角獸」了。


而他們背後的投資者們也都是聲名顯赫,不僅帶來了資金,也給了他們很多專業上的支持。



從 2012 年成立到今天,8 年過去。


Notion 總計服務了 400 多萬用戶,去年營收 3000 萬美元,但公司團隊只有不到 40 人。


很多人覺得 400 萬用戶不算多,但美國總人口才 3.3 億。更何況,Notion 還沒有國際化。


Notion 的創始人同時也是產品設計者 Ivan Zhao 是一個出生在中國的華人,小時候就去了加拿大,後來到了美國。


今年 33 歲的他已經創業 8 年了,可以說是華人中難得的一位優秀產品經理和創業者。


Ivan 正在帶領他的團隊打造極致簡約、高效、開放的辦公工具產品,他們希望自己成為下一代的微軟 Office。


01

Notion 是什麼?


按照官方的說法,Notion 是一款集筆記、任務管理、wiki、數據管理為一體的一站式在線工作空間。



在 Notion 的產品理念中,主打「All-in-one」。


我們先從場景和用戶需求的角度看。


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會使用一些辦公軟件,例如微軟的 Office 套裝,包括 Word、PowerPoint、Excel、OneNote 等。


還有人會使用一些雲端工具,例如 Google Docs、Dropbox、Trello、Github Wiki,包括國內的石墨文檔、有道雲筆記、Teambition、禪道等。


這些產品在不同領域提供便捷的辦公功能,但同時也給用戶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龐大的安裝包、正版高昂的價格,使用過程中產品太多、內容分散、且不利於管理。


比如,在 Evernote 記筆記、然後在 Google Docs 或者石墨寫文檔、最後在 Teambition 或者禪道上進行團隊協作。


一天工作下來,可能需要同時打開很多辦公工具。


此外,個人資料和工作內容交織在一起,既不利於管理、也不方便查閱,時間都消耗在不同工具的切換和使用中。


而 Notion 之所以主打「All-in-one」的產品理念,就是想讓用戶從紛繁複雜的辦公產品中脫離出來,然後集合到一個平臺上。


所以,Notion 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辦公解決方案


02

Notion 的主要功能和特點


場景和需求以及用戶痛點明確了,接下來看 Notion 到底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的。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記錄筆記和文檔是工作中最常用到的場景。


在這一點上,Notion 提供了強大的文檔編輯功能,且支持 Markdown 語法。



在編輯過程中有一個非常方便的操作,就是在編輯區直接輸入“ / ”這個符號,就會出現各種快捷選項。


寫過代碼的同學對這個肯定很熟悉,像極了代碼輔助輸入。


同時,支持的文本和多媒體類型也非常豐富,多選框、摺疊列表、圖片、視頻、表格、日曆都支持,而且還支持代碼顯示。



每一個視圖元素就是一個「block」,多個「block」可以相互組合和拖拽,非常方便。


相比傳統的文檔編輯工具,Notion 的使用體驗有種寫代碼的感覺,而且是所見即所得。



Notion 還有一個特別強大的地方,對於同一份數據支持多種視圖的切換和展示。


例如會議記錄的集合,你即可以通過列表的方式查看,也可以基於表格的方式查看,還可以按日曆視圖查看。


滿足了豐富的查閱需求和視覺體驗。



同時,還支持很多人喜歡的暗黑模式。



除了單頁面之外,Notion 實際是以「Page」的方式存在的,即每一個頁面(文檔)就是一個 Page。


但它不用像石墨文檔或者騰訊文檔那樣按照文件和文件夾的形式管理,Notion 的形式更像是網頁導航。


左側是導航條,裡面包含了各種你新建的 Page,右側就是內容區,這也符合絕大多數用戶的使用習慣。



此外,Notion 還支持多人在線實時協作,並且支持把寫好的內容以網頁的形式進行公開發布,也支持導出成 PDF 等格式。


(2)個人/團隊知識庫


很多人都習慣將自己平時的一些記錄或者收集歸類整理,建立自己的知識庫,便於以後集中查閱。


很多團隊也都有自己的公告板,有的是團隊的工作流程說明、有的是團隊資料彙總、有的是新人指導。


這些內容統一彙總到一個地方既能保存知識資產,同時也能提高個人和團隊運轉效率。



(3)項目協作


隨著產品的迭代,Notion 不僅支持筆記管理、日程管理、wiki 管理,還支持團隊協作和任務管理。


這對於多角色合作模式下的團隊任務管理和進度跟蹤非常有效。



目前,我帶的 4 個項目小組其中就有一個把所有的工作、文檔、協作全部遷移到了 Notion 上。



(4)多端支持


Notion 支持網頁版、桌面版、App 三端同步,帶來了非常便捷的使用體驗。



03

靈活的創作空間,好產品激發創造力


Notion 有一個跟其他工具產品非常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它沒有固定的格式,一切規劃和內容管理都取決於使用者怎麼用。


就像一個大畫布一樣,如何作畫,取決於你想畫什麼,而 Notion 提供的是畫板和豐富的畫筆和顏料。


也就是說,這是一款需要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產品,靈活性非常大,有種自己設計和編程創造產品的感覺。


在我看來,Notion 更像一個自由的個人(團隊)網站


這個網站的信息架構設計、功能劃分、內容管理和延展性都需要自己完成,Notion 產品本身只是一款工具。



雖然它提供了一些模板,但也只是為了提效,很多人都是為了 DIY 的樂趣在構建自己的知識庫。


Youtube 和 B 站上有很多關於 Notion 使用的視頻,大部分是國外的 Notion 發燒友們在分享自己的使用體驗和 DIY 經歷。


我還加了一個名為「Notion Hacks」的 Slack 群組,裡面每天有大量關於 Notion 使用技巧和新發現的討論,非常有趣!



04

小產品,大願景


從實際體驗中可以感受到,Notion 儘可能在保持簡單,作為一款 8 年的產品,做到現在這樣確實很厲害。


Notion 一直在踐行他們「All-in-one」的產品理念,這非常考驗產品能力。


這麼多場景、這麼多的用戶需求全部集成在一款產品裡,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做產品的都知道,很難有一款產品能解決用戶的所有問題。


而 Notion 似乎想完成這個高難度的挑戰,它想通過一款產品解決所有的辦公問題。


去年「Inside Design」對 Notion CEO Ivan Zhao 進行了一次專訪,他在回答中提到了自己對 Notion 的理解。



90 年代,微軟 Office 滿足了人們工作中的思考、協作、交流的需求。


而現在,Notion 要重構這一解決方案。


如果這是 Notion 的目標,那他們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路還很長。


Ivan 認為,產品設計者應該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創新,而不是每次從頭再來


最近這些年我使用了很多類似的工具產品,很多都是來回用。


時隔兩年後再用 Notion,我覺得他們真的有可能實現他們的願景。


05

藝術氣質的產品團隊


看了 Ivan 的專訪和團隊介紹後,Notion 的背後是一個極具藝術氣質的團隊。


這是從創始人身上延續的基因。



上圖左邊第一位就是 Notion 創始人和 CEO Ivan Zhao,其他三位都是他們的團隊成員。


陽光、懶人沙發、拖鞋、寵物、開放自由的討論,這不就是很多人理想的工作環境麼。


這家硅谷氣質的公司和他們的團隊,有他們自己特立獨行的文化,在他們看來,辦公就應該像在家一樣舒適。


他們進入工作區是需要換鞋的,穿著拖鞋、坐在沙發上、旁邊有大家的寵物小狗,很愜意。



此外,他們喜歡在工作區充斥各種藝術元素,認為這樣能給他們帶來更好的工作靈感,從而創造更好的產品。



Notion 現在的團隊規模只有 40 人,按照去年的規模,產品經理只有 4 個人。


他們做產品有一個特點,從來不做原型,而是直接編碼開發出來可用的前端產品,然後實際上手試用。



如果開發出來的產品不符合預期,他們會重新調整代碼並修改設計。


而且他們在招人這個環節,通常要求是全棧型,既能設計產品也能完成交互。


最好是能直接上手寫前端實現代碼。


就是這種高要求和全能產出,讓他們只用 40 個人的團隊規模創造了全年 3000 萬美金的收入和 20 億美金的估值。


06

Notion 的未來


Notion 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基礎功能免費,高級功能付費。



而付費版沒有這個限制,並且細分個人版、團隊版和企業版。


如果按月自動續費,個人版是 4 美元一個月,一年合人民幣 336 元。


而單就石墨文檔的年費,一年的費用是 360 元。


更何況,從產品功能看,石墨文檔只是 Notion 的其中一個功能,這個差異是非常明顯的。


我們知道,一款產品如果要在市場上取勝,就要創造新的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且需要比原有解決方案好。


成本更低、效率更高,Notion 顯然都滿足了這兩點。


當然,萬事都擋不住萬能的某寶,現在在某寶上搜索 Notion,已經出現了相應的「服務」。



對於 Notion 的未來,我還是比較看好的,但前提是他們需要先解決一些問題。


一個是國際化,現在 Notion 只有英文版,而且服務器在海外,所以國內用戶使用起來可能會有一些障礙。


另一個是符合不同國家和文化下用戶的使用習慣,這更多是產品和運營層面的挑戰。


最後就是打擊盜版,任何付費產品都有盜版生存的空間。


如果 Notion 想生存好,對盜版的打擊也是非常關鍵的。


寫在最後


這並不是一篇產品介紹的廣告,而是我覺得好用的東西應該跟更多人分享。


所以,噴子們可以走了。


Notion 是一款神奇的產品,瞭解它的最好方式就是上手體驗,或許你也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真正做出一款好產品需要一些理想、也需要一些浪漫、同時需要一些匠心。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堅持。


堅持產品的初心,維持產品的原則,不斷踐行自身的產品理念。


最後,還需要有一點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