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得诸葛亮真传的姜维为何会输给邓艾?廖化没管住嘴,说了实话

三国时期是(公元220年-280年),将近100历史,加上前面数十年的纷争,可谓是精彩万分。那些耳熟能详的战争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合肥之战,无不让人为之震动。但要说到最出色的人物,除了,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个老板之外,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把眼光放到,诸葛亮,庞统,郭嘉,司马懿的身上。

诸葛亮,庞统,郭嘉,司马懿,这些人都有着可怕的才华。特别是郭嘉,世人称他是鬼才,不但智谋出众,而且他的眼光也高得出奇,就连曹操都要敬佩他三分。除了郭嘉之外,另外一号人物,他道号卧龙,一生算尽机缘,看破玄机。他犹如一个不败神话,在他的帮助之下,刘备迅速占领三分天下,从之前的草根直接翻身成为帝王。

此人正是诸葛亮。

诸葛亮虽然能力突出,但是他凡事都亲力亲为。在刘备死后,他更是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如何恢复生产,如何壮大国力,如何抵御外侵上面。

时间一晃便过去了,转眼刘备已经去世5年了,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诸葛亮终于开始北伐。可惜的是,除了第一次北伐带了三郡人民回到川蜀之外,其他几次北伐都徒劳无功。最终连自己的老命也丢在了军营。

诸葛亮这个人,精通天文、地理、能准确把握他人的心理,可以说他算得上是一个识人高手。在他即将断气之时,他便把一生的兵法宝典,全部都交给了一个人,他就是姜维。

姜维这个人,不但通晓兵法,往往还入木三分,通常可以看到兵法之外两三步,因为这样,诸葛亮才真正放心把自己的心血交给他,而放弃留给自己的儿子。一来,这个时候他的儿子仅仅只有8年,连屁都不懂 。二来,姜维这个人跟他的脾气有些类似,认准了的事情,不会轻易改变!

孔明之用心良苦

众所周知,在孔明去世之前,姜维只是一个带兵的将军。他并无实权,就算有,也是芝麻大点的权利,在大的军事行动面前他根本连话都插不上的。

因为在孔明去世之前,早就有了执权者:蒋琬,董允,费祎。

孔明如此安排,真的算是用心良苦。

一来,给姜维充分的时间研习自己的兵地。

二来,可以给姜维更多的时间去实战,以此来弥补自己,马谡的不足。行军打仗讲究的就是实战经验,如果完全凭感觉,就算姜维再牛B,他也终也会和马谡一样。

公元253年,费祎被刺杀。这个时候的蜀中,几乎没有一流的大将,更别说是大将军了。为了撑起蜀国的军事防务工作,姜维主动请缨,后来便直接当了蜀国的大将军。

姜维北伐报恩

姜维统事之后,他便履行了诸葛亮的遗愿,继续北伐曹魏,以改变川蜀的被动局面。这个时候的蜀国总人口也就只有九十余万,除去耕地的农民伯伯,和在家带娃的妇女之外,真正可以上战场的男士也就只有十多万。好在,曹魏发生数次内乱,司马懿和曹爽内斗,后来司马懿又一命归西。这个时候正是北伐的最佳时候。

公元254年,姜维率兵出关,打败徐质,攻破河间、河关、临洮等地,再次将此地区人民带回人口稀少的川蜀,可以说这是继诸葛亮北伐以来最大的成功。

深得诸葛亮真传的姜维为何会输给邓艾?

然而,在经过内斗之后的曹魏,虽然实权没在姓曹的人身上,但是实际控股的却是司马懿的子孙,司马氏比起当时的曹魏政权的掌门人来说更可怕。

因为司马昭,等人,是跟随司马懿一起见过大世面的,而且又深懂兵法。这样的人,就够可怕了,他还有钟会、邓艾等人相助。

钟会、邓艾这两个人有实力吗?这么说吧,姜维一共北伐10余次,有几次眼看就要成功了,但是却被邓艾率先发现了姜维的用意,而后导致兵败,要么是败在了粮草之上,要么就是败在了邓艾手中。总体来说,姜维还是没能斗过邓艾的,虽然姜维有诸葛亮的兵法在手。

邓艾这个人,其实是司马懿在掌权之时,破格提拔的。司马懿这个人的眼光非常独道,他不会用一个毫无本事毫无远见的人。从邓艾后期的表现来看,司马懿当时是做了正确的选择。

那么,姜维为何偏偏会输给邓艾呢?且不说诸葛亮的兵法如何,来看一看,当年蜀中的老将廖化都怎么说的,他的话,或许能反应出事情的真相!

廖化可以说是三国时期较长寿的将领,他先后跟随过,关羽,刘备,诸葛亮等人。廖化在姜维北伐之后,在私下便对姜维道:”兵不戢,必自焚“这话的意思就是蜀国的兵力本来就不够,而你又长期用兵,最后肯定会自食其果的!后来又道,“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廖化的这几句话,的确可以反应出姜维的状况,廖化可是跟过刘备,诸葛亮混过江湖的。他说姜维的本事比不过,邓艾,钟会,智力又不比司马昭高明,最终怎么可能会有立身之地?虽然现实残酷,但忠言逆耳,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