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少帅【张学良】到底是怎样一人?《系列一》:九一八揭秘

张学良此人,曾三造共和,特别是“西安事变”,客观上为全国统一抗战,以及我党在国民政府“第五次围剿”高压下获取时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一直以光辉的形象存在于大家心目中。对短期的民族利益有好处,对长期的国家形势是否有贡献?这个见仁见智。

文章、李雪健主演的电视剧《少帅》有没有改变大家对张学良的认识?历史人物都是复杂多面的,不能简单以好和坏来区分,就像张学良在自己90岁大寿时忏悔:“我是一个罪人,并且是罪人里的罪魁。”

张学良和蒋介石

笔者浅知一些历史文献、电报,以及唐德刚撰写的《张学良口述历史》(以下简称回忆录),试着从其它角度将张学良展现给大家,尽量少的提出个人观点,只摆事实。他到底是怎样一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

第一:九·一八揭秘

张学良1931年不战而丢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察哈尔共五省。直接导致后来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以及1932年惨烈的“一·二八淞沪抗战”。

事件经过:

1931年9月18日夜,张学良陪同英国公使在北京中和戏院看戏,褚民谊刚好上台唱了一出《空城计》,就有人向当时拥兵40万的“全国陆海空副总司令”张学良通报:日军一个营500人没有带武器,赤手空拳冲进北大营,抵抗不抵抗?他说:不用,小事,我了解日本人,日本政府不会支持那些军官的,我父亲早都说过。

北大营是奉军最精锐的驻扎地,东北军还没来得及动手,就接到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北大营里有坦克、飞机、大炮等等,是当时全国最好的陆、空军,当时“国民中央军”飞机只有50架,而奉军飞机就有260多架,且其空军主力都是留法深造过的。驻扎在东北的就有16.5万人,而总共驻军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才1万多人。就这种情形下,十几万东北军仓皇撤退,将东三省拱手相让。

东北军

九·一八之后,实际上日本并没能占领东北全境,最重要的锦州、山海关还在东北军手里,这俩地方自古以来都是咽喉要道。比如明清之间的战争,只要守住这里,当年的“关宁铁骑”也是进不来的。全国呼吁张学良守住,张学良就是不守!最后锦州、山海关也不抵抗放弃掉了。紧接着日本就到了热河、察哈尔、华北,当时的行政院长汪精卫飞到北平去求张学良守住热河,说如果不打,中央政府可能就维持不住了。张学良给他一个理由:“我那样做问心有愧,我不惜一战用我部下的生命换取你们的政治生命?那不是我张学良干的事!”自此汪精卫和张学良交恶。

锦州实守导致东北全部沦陷

而这个时候,其他人在干嘛?抗战爆发,西北军、国民中央军著名的关麟征第52军、阎锡山的晋军里商震一个军,共同赶赴长城抗战,交战惨烈。数十万东北军在旁边观战,国仇家恨去哪了?他为什么不打?张学良的“不抵抗主义”后来所有的历史学家都证明并不是蒋介石的命令,张学良在晚年被采访时也对记者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以不抵抗表示我抵抗。”记者问他是否觉得不抵抗导致东北丢失很快,他说“我抵抗了,不是一样的快?”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狠心将东北三千万父老扔给了日本鬼子?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人能这么丧地辱国的!汉奸汪精卫也没出卖这么多土地呀;蒋介石抗战虽然也失地,但至少打了,卢沟桥打了,上海淞沪也打了,四川也保卫了,没打赢那是没办法。所以说,真正不战而拱手相让中国三分之一国土面积的,仅此一人!

《张学良口述历史》

其实,张学良不开一枪另有原因。且听下回分解。

笔者将于下回,从政治、军事、经济、性格四个方面揭秘张学良不抵抗的真正内幕!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