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过早”接触的4件事,对娃伤害很大,愚蠢的父母还在做

很多父母崇尚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其实也是为了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而担心的问题。

相信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很多父母都会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不断的“加速”,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宝宝隐藏的一些潜力,来达到父母的预期值。

但是,有许多事情对于宝宝来讲,都是不宜“操之过急”的。

你知道吗?生活中有很多事是不能让孩子“过早”的接触的,对宝宝的伤害会很大。

宝宝不应该“过早”接触的4件事:

1、过早脱纸尿裤

有些家长认为纸尿裤价格昂贵,又属于消耗品,于是就会提前就给宝宝拿掉纸尿裤,用手抱着宝宝上厕所。但这种行为会伤害宝宝脊柱和颈椎,影响宝宝的身体发育,同时也会干扰宝宝的睡眠质量。为了宝宝的身心健康,家长不要过早的戒掉宝宝的纸尿裤,否则会适得其反。

宝宝脱纸尿裤,最好在2至3岁。

2、过早学走路

人生的第一步是很重要的,因此,一定要教孩子走好。很多的父母认为孩子早早的能学会走路是孩子聪明的表现,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去练习。但是,有关育儿专家就提醒父母,孩子走路过早不宜,因为孩子的骨骼和骨肉都没有达到一定的承重能力,双腿支撑起身体需要一定的力度,会影响到孩子的形体发育,孩子学走路不宜太早。

宝宝走路最佳的时间,应该是10个月之后,一般13个月左右,孩子就能独自行走了。

3.过早学写字

幼儿手部关节骨化过程还没有完成,手部肌肉的力量也很差,不能胜任需要持久用力的动作。同时,宝宝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也没有发育完全。

如果让孩子过早就拿笔写字,除了会造成握笔姿势错误外,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手容易酸痛,久而久之,会造成肌肉伤害,留下手指变形驼背等后遗症。

宝宝最佳学习写字时间是在5岁以后

4.上学年龄过早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龙成凤,考上名牌大学,于是会过早的送孩子去幼儿园,甚至是上学。

但孩子的年龄和心智还没有达到上学的阶段,强行送去学校,孩子跟不上课程,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这会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越来越厌恶学习,孩子的学习成绩会一点一点下降。

宝宝3岁上幼儿园最合适,宝宝在3岁以前是和爸爸妈妈接触沟通的最好时期,这个时候宝宝需要强大的安全感,所以妈妈爸爸要和宝宝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

虽然年幼的孩子还处在发育阶段,有很多事情不能做,但是这个时候培养孩子的性格却是关键点,研究表明6岁前是孩子性格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这段时间形成的。

那么6岁前可以教孩子做哪些事呢?

独立阅读一些简单的故事绘本,养成固定、自觉的阅读习惯,流畅地把书中、生活中的故事向他人表述。

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孩子静下心来学习,更能开阔视野,形成正能量价值观;而那些精美的图书通过语言和画面的双重刺激,还会促进孩子语言、想象力和创造力及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

优秀的孩子必定是见过世面的孩子,他们的背后一定站着一对有眼界有见识的父母。

有见识的父母,不等于有钱的父母。比如,给孩子买一本童书绘本用不了多少钱,但会让孩子学习到很多知识。阅读能够活跃脑细胞,孩子喜欢阅读,就更聪明!从小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岁半-8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这个时期好好培养,有助于让孩子形成终生的阅读习惯

这套《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就很不错,一套共有10册。中英双语绘本,对于家长启蒙孩子的英语思维也有很大帮助。在3岁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8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这套绘本共有10本,分别是《我能保护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随便发脾气》、《我们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礼貌》、《分享是我快乐》,《妈妈我能行》、《养成好习惯》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教会孩子学会表达。

感兴趣家长可以直接点击下方链接进行购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