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惊人的相似事件?

书生侃史


不说世界历史,只中国历史就有不少惊人的相似事件。

人亏天不亏,天道好轮回---祖宗夺位子孙还

大理国的开国皇帝段思平在建国时期,弟弟段思良立下汗马功劳。段思平死后,儿子段思英即位,没多久就被叔叔段思平废掉。段思平白开了开国,为弟弟做了嫁衣,大理国皇帝由段思平及后人传承下去。

到了段思良的八世孙段素兴时,段素兴被权臣高智升所废,迎立了段思平的玄孙段思廉,皇位才从段思良一系转回段思平一系。

【段思廉影视图】

就在段思平篡位之后没多久,惊人的相似事件就发生了。宋国赵匡胤突然死了,不是儿子即位,而是在他黄袍加身时没少穿针引线建立功劳的亲弟弟赵光义即位,赵匡胤也是白给弟弟做了嫁衣裳。

到赵光义五世孙赵佶时,他这一系子孙都被金国女真人邀请北国旅游去,赵光义的六世孙赵构因为生不出儿子,只好把皇位传给已经是平民百姓的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昚,兜兜转转的,皇位又从赵光义系转回赵匡胤系。

【宋孝宗赵昚】

这两件相似事件可不是人亏天不亏,天道好轮回?

善恶终有报,苍天饶过谁---得国于孤儿寡母失国于孤儿寡母

宋国开国皇帝赵匡胤本是一小卒,被后周世宗郭荣赏识,一路提成殿前都点检,郭荣前脚死,留下孤儿寡母让赵匡胤辅佐呢,后脚,赵匡胤自己就黄袍加身夺了孤儿寡母的江山。

有人说赵也是学郭威啊!郭威家人全被后汉皇帝杀了,君不仁臣不义,凭什么不能造反?但是,周世宗可有对不起你赵某人一星半点?不要说什么没有赵匡胤还有李匡胤,你篡了恩主家的位就是篡了,何必还把自己打扮成白莲花,说对得起恩主?

【后周恭帝】

南宋末年,蒙元兵临城下,赵匡胤的后裔赵显投降,也是孤儿寡母失国,不知道,赵显母子可有想起后周恭帝郭宗训母子,会不会想起一句善恶终有报看苍天饶过谁这话?

【宋恭帝】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同样是祖父看着孙子亡国

后周世宗郭荣,本是柴氏,从小过继给了姑妈,郭荣继承了姑父的江山,自然得奉郭家的宗庙,所以,有良心的郭荣终生不见亲爹柴守礼,以元舅之礼相待,给他荣华富贵衣食无忧。柴守礼也就是后周恭帝郭宗训的亲爷爷,郭宗训被赵匡胤背叛时,柴守礼还活着,眼看着孙子失国。


南宋度宗赵禥,是养父理宗赵昀的亲侄子,生父是赵昀的亲弟弟荣王赵与芮。赵禥死后,嫡子赵显即位,被蒙元灭国,当时赵与芮也还活着,也是眼看着孙子失国。

中国历史上,爷爷看着孙子当皇帝的,大概就是柴守礼和赵与芮他俩个人了。


请多多关注猴格!欢迎赐评!


猴格大人


历史长河中相似的事件不胜枚举,很多重复的事件一次次发生,天道轮回,只是仅仅变换了其中的主角,来看下历史上有哪些惊人的相似事件!

一、从哪开始再到哪结束!

后周世宗柴荣北伐辽国病逝后,留下了小符后和一个7岁的幼子柴宗训继位,正是主少国疑的时候!

公元960年,此时作为殿前都点检掌握禁军的赵匡胤与手下亲信谎称北边辽国入侵,没有施政经验的小符后和宰相范质匆忙中将军权委任给赵匡胤前往迎敌。赵匡胤率兵经过陈桥驿时,授意亲信造谣拥立自己,然后半推半就黄袍加身,再带领军队回到开封,造成既成事实,逼迫小皇帝禅让给自己,轻而易举登上皇位,几乎兵不血刃。赵匡胤欺负后周孤儿寡母孱弱,夺取政权,得国之易可与杨坚相媲美。

公元1274年,三百年后的宋王朝已经风雨飘摇,此时在位已经十年的宋度宗因为常年沉溺于酒色,听信权臣贾似道,使国家日益衰落,自己也英年早逝,而他却只留下了三个年幼的皇子。后嫡长子宋恭帝继位,年仅3岁,太皇太后谢氏辅政,一年以后,伯颜就率蒙古铁骑逼近临安,谢太后妄想与蒙古人和谈,被伯颜拒绝,最终只能投降,并被押往大都,后宋廷分别立宋度宗的另外两个儿子为帝,一个病死,一个在崖山和陆秀夫一同投海殉国,自此绵延三百年的大宋王朝以同样孤儿寡母极其悲怆的方式结束了历史的进程。

二、两次北上结盟,两次引祸上身!

公元1118年,辽国东北部的女真部落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整个辽国,并建立金国。而当时的宋朝是宋徽宗在位时期,这位皇帝认为辽国目前外强内干,屡被打击,是收复故土燕云十六州的绝佳时机,因此派人从海陆前往东北金国协商共同灭辽,最后两国协定共同出兵攻辽,而金国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交给宋朝,宋朝则将给辽国的岁币转交给金国。

而最后的结果也出人意料,童贯率军北伐燕云,却在辽国南京被二线部队打的抱头鼠窜,而金国则顺利拿下燕云十六州,最后还是宋朝增加岁币才得到了燕云的六个州,而且北伐损失了神宗改革以来积攒的大量军事物质和装备,为后来的惨败埋下了伏笔。在了解到了宋朝军事实力的同时,金国也逐步认识到宋朝的内部虚实,因此很快金国就将铁蹄踏入宋朝,两次南下攻宋,并引发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灭亡。

公元1232年,此时崛起于漠北草原的蒙古帝国已经占据北方,灭亡西夏,而当年横扫中原的金国已经迁都到当年的宋朝都城开封,仅占据河南一带。而蒙古派遣使者与宋朝联合进攻金国,两国协议宋朝可以得到河南作为回报。1233年宋将孟珙出兵金国,并与蒙古军将金哀宗围困于蔡州城下,后蔡州城破,金哀宗自缢身亡,金国灭亡,孟珙带回了金哀宗的尸骨,算是报了当年的靖康之仇。

然而金国灭亡之后,蒙古人并没有按照约定给宋朝土地,导致二者联盟破坏,宋朝也试图武力夺回河南的土地,但是被蒙古人击退,而蒙古也很快调转枪头对准宋朝,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宋蒙战争,最后南宋也在蒙古的持续打击下逐渐走向灭亡。

宋的统治者显然没有完全领悟唇亡齿寒的道理,致使两次引祸上身,一次教训不够的情况下还又一次在同一个地方掉入坑里,君臣的时事判断能力极差,战略眼光堪忧,令后人扼腕。

三、我的今日就是你的明天!

公元1127年,已经准备多年的金国南下进攻宋朝,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两人最终攻破汴京城,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二帝以及皇室、后宫、贵族等三千多人,并被押送前往金国。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肆意凌辱,特别是后宫女眷被金人随意蹂躏,贵族大臣被任意杀害,在押送途中,哭声不绝于耳,不堪受辱自杀者比比皆是,凄惨程度令人不忍直视,到了北方则更是被随意买卖,变奴为娼。昔日繁华东京也被抢掠一空,这个东方大都会从此凋零,再也没有重返往日的盛况。

公元1233年,蒙古窝阔台和拖雷率大军进攻金国,拖雷在三峰山钧州一战中歼灭金国主力并斩杀金国多位主要将领,从此金国大势已去。金哀宗逃离开封,开封守将西面元帅崔立投降,并将金国太后、宗王和宗室贵族五百余人押送到蒙古大营中,这之中的男性统统被杀,女性则成为蒙古人泄欲的玩物,可为惨绝人寰。百余年后,完颜一族也终于尝到了靖康之耻的味道,而且蒙古人与完颜一族有世仇,对完颜氏更是赶尽杀绝,其结果比当年施加于宋朝宗室的十倍有余。

一个王朝的末期被倾覆,孤儿寡母自然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时机,如果是一个周世宗这样的有为之君,怎么能让赵匡胤之流乘虚而入!宋朝重文轻武三百年,庙堂之上缺乏对战争及战略的足够认识,也不能及时意识到金国和蒙古的威胁,做出结盟的决定基本依赖于侥幸,谋略较浅,因此才有西夏和交趾的独立,这样的战略失误已经不是首次发生,最终也是因为战略误判导致国破家亡!金国崛起源于辽国压迫,但兴起后又压迫辽国、蒙古、宋朝,从而树敌太多,诛戮太深,就像一个暴发户,肆意挥霍,当武力消磨人力平庸之后,必然为众敌所反噬,灭亡也在情理之中!

因此历史总是遵循其自身发展的规律,看似偶然的结果,实际也是必然!

欢迎关注柔玄,一起品味历史的乐趣,把握兴亡的脉络!


柔玄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苹果手机有7.8、X,却没有苹果9?为什么win7到win10,中间就没有win9?

这里就牵扯到了西方音乐界的忌讳—对9的忌讳!

贝多芬,一个天才音乐家,西方的乐圣,只可惜在写完著名的第九交响曲后就与世长辞。

从此,这开始了9的死亡魔咒。

舒伯特·弗郎茨· 彼得,一生创作了1000多首音乐,在写完《第9交响曲》后,去世了。

安东·布鲁克纳完成《第9交响曲》后,也走了。

俄罗斯的作曲家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也这么和世界说拜拜了。

接下来还有瑞典的科特·艾特博格、奥地利的埃贡·威勒斯、英国的沃恩威廉斯·拉尔夫、美国的罗杰·赛辛斯……

许多人在写到第九交响曲后就去了另一个世界。

等到音乐家们觉察到这个问题,在恐惧中也各显神通,以防止魔咒上身。

捷克的安东尼·德沃夏克,为了阻止9字魔咒,特地把他的第九首交响曲命名为“第五号”,结果还是去见贝多芬了。

奥地利的古斯塔夫·马勒为了活命,狡猾的把自己的第九首交响曲命名为“大地之歌”,结果还是被死神召唤了。

芬兰的让·西贝柳斯倒是看穿了名与利,写完了自己的第八部交响曲后,他宣布不再写交响乐,结果,老爷子一直活到92岁才安然进天堂。


云中史记


据说西方音乐界有一个著名的“9”字魔咒,不少音乐家的都中招了。

(贝多芬)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完成了他的《第九交响曲》之后,刚刚受邀请去写《第十交响曲》,就去世了,享年57岁。

(舒伯特)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天才一样的人物,他在1825年的开始写《第九交响曲》,呕心沥血三年,1828年3月完稿,年底,舒伯特去世,年仅31岁。

(安东·布鲁克纳)

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安东·布鲁克纳,作品产量也很惊人,他1896年10月去世,享年72岁,死的时候还在创作自己的《第九交响曲》,还没来得及写完。

据说还有俄罗斯作曲家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美国著名作曲家罗杰·赛辛斯、英国作曲家沃恩威廉斯·拉尔夫……还有不少人,都是中了招。

那怎么办?

(安东尼·德沃夏克)

捷克作曲家安东尼·德沃夏克完成了自己“第九交响曲”之后,命名为《自新大陆》(也有翻译《新大陆》或者《新世界》)。这部作品完成于1893年,他没有接着写新的交响曲,但是,撑了10年之后,还是死于心衰竭,享年63岁。

换个名字也不行?还有办法没?

(让·西贝柳斯)

芬兰作曲家让·西贝柳斯,作品数量也不少,他出生于1865年,到1924年的时候,完成了自己的《第七交响曲》,然后他就基本不创作了。一直活到1957年去世,享年92岁……

不知道是不是西方音乐界真的有“9”字魔咒,就算没有,这也算是一个神奇的巧合了。

话说,微软也直接跳过win9,直接来了win10,你凑什么热闹啊……


七追风


说说武则天和慈禧,这两个人发迹的路线,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她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有权势的女人。除了生活的朝代不一样,一个称帝了,一个没有称帝。其它的关于发生在她们两人身上的经历,竟然是惊人的一致。

先说两个人的出身?

她们两个比较幸运,都是生在官宦之家,正是因为有这一层关系,所以,他们才能有选秀的资格,才有进入到皇帝视野的资格。

更加幸运的是,她们都被皇帝点中了。当然她们的地位还是很低的,武则天也只不过是唐太宗的一个才人而已。慈禧仅仅是咸丰皇帝的一个贵人。两个人的品级都是最低的。



不过,武则天始终没有得到唐太宗的喜爱,所以,她也就没有为唐太宗生孩子。

在这一点,慈禧比武则天强,因为她为咸丰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

武则天走上人生开挂之路,是从丈夫唐太宗死后,她勾搭上了唐太宗的儿子李治也就是唐高宗开始的。

李治这个人很软弱,用今天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妈宝娃。

这样的人,喜欢强势的女人。而武则天就是强势的女人。所以,李治对武则天宠爱有加,还把武则天给封为了皇后,武则天为他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咸丰皇帝也是一个比较窝囊的皇帝,在加上他所处的时代比较乱,经常受外国入侵者的气。咸丰帝一肚子的委屈无处诉说,他去找皇后也就是慈安去倾诉,慈安根本不鸟他。所以他只能找到慈禧来商量。



慈禧不但听他的唠叨,而且听得还津津有味,瞬间咸丰觉得找到了人生的知己。

渐渐地咸丰就把奏折,拿给慈禧让他代替自己审阅,先是从不重要的,再到重要的。

最后就到了离不开她的地步。

武则天和唐高宗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因为唐高宗身体比较差。所以,他就把朝中的大事,交给武则天来处理。奏折也都是武则天说了算,一开始武则天是垂帘听政。这和后来的慈禧如出一辙。

久而久之武则天和慈禧,都尝到了权利的甜头。

他们的老公都是英年早逝的,这时候尝到甜头的他们,就开始为以后掌权布局了。



你看他们选继承人的时候,都是选傀儡当皇帝。

武则天因为大儿子比唐高宗去世早,所以只能让二儿子当皇帝,但是二儿子当皇帝后,不听武则天的,武则天一怒之下,就把他给废掉了,并且贬到了边远地区。

武则天选了第三子当皇帝,第三子因为在二哥那里得到了教训,开始让位给母亲,武则天只好勉为其难的,当了一代女皇。

慈禧也是这种情况,她是在自己的丈夫死后,让自己儿子继位,他的儿子也就是同治皇帝。可是,同治是个短命鬼,因为嫖娼得了病,早早地死去了。

所以,慈禧只好把他们妹妹的儿子,年仅只有四岁的儿子,也就是光绪帝接来当皇帝、

就这样慈禧成了大清的掌舵人,光绪仅仅是慈禧的一颗棋子。

只不过不同的是,武则天把大唐治理的越来越好,慈禧把大清治理的越来越差。这不但是时代背景造成的,也是个人能力不同的表现。

你看他们两个的历史轨迹是不是极其的相似,对了,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历史机遇,是因为他们都是饱读诗书之士。武则天对过往的历史如数家珍,慈禧更是熟读过二十四史。


史学达人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最“惊人”的就是肯尼迪和林肯:

相似1:林肯1846年进入国会,肯尼迪在100年后的1946年也进入国会。


相似2:林肯1860年当选总统,肯尼迪在100年后的1960年也当选总统。

相似3:林肯和肯尼迪都是遇刺身亡的。

相似4:林肯在一个星期五先遇刺,肯尼迪在100年后同样也是一个星期五遇刺。

相似5:两位总统遇刺的时间都是下午3点30分。

相似6: 杀林肯的凶手布思生于1839年。杀肯尼迪的凶手奥司华德生于1939年。杀林肯的凶手从一间戏院跑出,在一间仓库被抓获;刺杀肯尼迪的凶手从一间仓库跑出,在一间戏院被抓获。而且两人都是南方人!

相似7:两位总统的继承人名字相同,林肯的继位人名叫约翰逊,肯尼迪的继位人也叫约翰逊。

是不是惊到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还有咱们中国古代,每隔几个朝代就会出现“红颜祸水”,奸妃扰乱朝纲,祸乱后宫,最早有妲己、褒姒,后来有明朝的郑贵妃,清朝的慈禧等等。

再说个现代社会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请看下图:

北京的房价永远是“高攀不起”的,1989年就这样,现在不也还是这样吗!

最后,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连长相也惊人的相似:


宫殿君


要说相似的无过于周武帝宇文邕和周世宗柴荣,这两人都可以称得上雄才大略的英明之君。可惜却都因为英年早逝而被杨坚和赵匡胤夺走了基业,此二人如果能多活十年,那么天下格局就又是另一番变化。

首先来说说宇文邕,他是西魏政权的奠基人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年少时就提现出了非凡的才干,其父宇文泰对其也夸赞不已。

《周书·卷五·帝纪第五》:大统九年,生于同州,有神光照室。幼而孝敬,聪敏有器质。太祖异之,曰:“成吾志者,必此儿也。”

后来父亲死后,宇文邕入朝担任职位,他的哥哥也因为他的才干对他赞叹不已。后来北周权臣宇文护毒杀他的两个哥哥立宇文邕为帝,由此也开启了他的皇帝生涯。

虽然当上了皇帝,可是宇文邕并没有很开心,相反当时的朝政都在权臣宇文护手里。但是深谙帝王之术的宇文邕吸取了两个哥哥的教训并没有急于收回权利而是默默积蓄实力最终在十二年后一举诛杀宇文护,并迅速清除党羽之后默默的发展国力最终北周统一北方。

《周书·卷五·帝纪第五》:三月癸卯,日有蚀之。齐遣使来聘。丙辰,诛大冢宰晋国公护、护子柱国谭国公会、会弟大将军莒国公至、崇业公静,并柱国侯伏侯龙恩、龙恩弟大将军万寿、大将军刘勇等。大赦,改元。

再来看周世宗柴荣,其本是后周太祖郭威养子。郭威念及着柴皇后的恩情外加上自己的亲儿子被后汉皇帝给杀死,最终立柴荣为帝。

《新五代史·周家人传第八·柴守礼》:周太祖圣穆皇后柴氏,无子,养后兄守礼之子以为子,是为世宗。

周世宗柴荣继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决议结束自唐末之后的五代乱世,他曾说过:“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可惜他在位只有短短五年,但是却也完成了许许多多丰功伟绩。

即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整饬军队,当时大周军队军队繁杂,兵虽然多但是不精,所有精兵都必须经过一一选拔。而当时负责这件事的人就是赵匡胤,最终在柴荣的整顿下,大周有了一支精锐无比的禁卫军,而后来宋太祖赵匡胤就是这支军队的殿前智慧使。当时的五代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周世宗柴荣希望结束这种局面因此在位五年三败南唐,西征后蜀,北击辽朝。后周军队所过之处皆望风披靡,可惜最终周世宗柴荣也英年早逝。

首先这两位君主的国家国号都为周,或许当年八百年的周王朝用尽了气数,以至于后世的周王朝寿命都不长,北周和后周加起来时间也不过数十载。

其次周武帝和周世宗命运是和其想似,后面杨坚赵匡胤都是接了他们打下的基础才能开创基业。宇文邕为杨坚统一了北方,周世宗为赵匡胤打造了一支强大无比的强军,可惜两人都英年早逝,周武帝死时三十六,周世宗死时三十九,都没过四十。这难道不是惊人的相似吗。


小闵学历史


泱泱中华几千年历史,其中出现的惊人巧合实在是太多了。

秦二世胡亥和隋炀帝杨广,都是弑兄即位,大秦和大隋也都是二世而亡。

北朝权臣高欢和宇文泰,将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两人分掌两魏权柄,但最终都没有称帝,将当皇帝的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儿子。

提及高欢,又不得不提及魏晋时期的司马懿,这两人的生平,也是十分相似。

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后周世宗柴荣,是历史上最令人惋惜的帝王。这两位皇帝都是有雄才大略的帝王,拥有在乱世之中一统天下的能力。只可惜天不假年,宇文邕和柴荣皆英年早逝,将即将统一的大好河山拱手送给了外姓人。

至于夺取宇文邕及柴荣江山的这两个外姓人,分别是隋文帝杨坚和宋太祖赵匡胤。历朝历代开国皇帝的创业历程,没有比这两人更轻松的了。

提到杨坚和赵匡胤,又扯上了陈后主陈叔宝和南唐后主李煜,两人都称不上什么好皇帝,不过却是十分了不起的文人,陈叔宝对诗歌的贡献以及李煜在词坛的成就,是后世有目共睹的。

若论创业之艰难,必定要提到刘邦和朱元璋这两个草根皇帝了。至于两人在创业过程中是如何招贤纳士收买人心,以及称帝之后又是如何对待功臣的,相信不用我再作赘述,大家自然明白。

受限于篇幅,不能在这里详尽地表述上述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究竟如何的相似,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可以去深入研究一下,有很多事情看似是惊人的巧合,实则是历史的必然。





信笔千年


中国历史很多时候就是王朝的轮回,兴亡交替,自然容易发生相似事件。其中最著名的应该就是唐后主和宋徽宗了。

唐后主李煜除了当皇帝不行,在艺术方面是绝顶高手。他书法、绘画、音律和诗词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特别是在诗词上被称为千古词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李煜说: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怜工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李煜开创了词的一个时代。



但是治国不能靠诗词,最终李煜治国无方,把他老子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给丢了。不得不投降北宋,辞庙北上。过惯了“玉树琼枝作烟萝”的帝王生活的李煜成被为阶下囚。不得不过起了俘虏的生活。每每回首故国的明月,李煜便心如刀绞。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自己的夫人小周后还经常被宋太宗赵光义接进宫中奸污,天天以泪洗面。面对小周后哀怨的眼神,他不得不发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叹。最后这些牢骚被赵光义知道后,用牵机药毒死了他。据说药效发作是李煜痛苦的蜷缩成一团。这位前半生荣华富贵,后半生受尽屈辱的帝王终于结束了他的一生。

然而天道轮回,李煜惨死后的104年,大宋一位皇帝出生了。他就是宋徽宗赵佶。徽宗简直就是李煜的翻版。同样的精通艺术,绘画、书法和诗词无一不精。徽宗酷爱绘画,擅长工笔花鸟,技艺一绝。书法更是创造出了个人风格独特的瘦金体。在诗词的造诣几乎不输李煜。他也同样最不适合做皇帝。在他的折腾之下本来就积贫积弱的大宋很快就被折腾的国防虚弱、民不聊生。被金国抓住时机把北宋给灭了。在靖康之变中,徽宗和儿子钦宗连带大批的王公大臣和宫室子女被劫掠北上,昔日养尊处优的公主嫔妃更是受尽凌辱或沦为军妓,或沦为奴隶。钦宗的皇后最后不堪凌辱自杀。而脸皮厚的徽宗竟然在还在金国的折磨和侮辱中苟活了好多年,死后尸体被炼成了灯油。这熟悉一幕如果被李煜看到了不知会作何感想。




朱铁平


诚邀,如题。自文字诞生起,有记录的历史也已经有好几千年了。在这千年的时光中,历史不止一次的遵循着概率学原理,纵然纷乱不整,但总是会有些巧合,比如黄炎培老先生在延安提出的历史周期律,当然这不是小编今天要说的重点,小编要说的,是一些看似没有联系的小事

其一,爱美人而不要江山

江山对于帝王来说是最为重要的,没有什么能敌过皇帝对权力的迷恋,但是在中国的古代,却有着这样一位皇帝,他不爱江山爱美人,美人在世时千依百顺,美人去世了,就万念俱灰,连江山都不要出家为僧,这就是大清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顺治,这位美人就是董鄂妃。

巧合的是,在万里之外的大英帝国,国王爱德华八世为了娶一位美国女子华里丝,同样放弃了王位。不同的是董鄂妃起码爱过顺治,华里丝爱的却是爱德华八世这个“国王”

其二,亡国之君总会有个美人

这个巧合就很好理解了,俗话说“酒是穿肠药,色是刮骨刀”,酒色一道,皇帝的皇位可就难保了。放眼青史,亡国之君总会宠爱一个美人,商朝有妲己,西周有褒姒,隋末有萧妃,明朝陈圆圆,至于秦,元,末代皇帝宠爱的妃子就更多了,你说这是不是一个巧合呢?也许不是,也许是人性,毕竟男人本色嘛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