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信陵君不死,刘邦去投靠他,会有什么事发生呢?

我的17


真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脑洞真大呀。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出生日期不祥,公元前243年去世,那时刘邦16岁,此时距离秦始皇一统天下还有22年。

信陵君在战国四公子中声望最高,如果刘邦去抱这样的大腿,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事情发生。毕竟刘邦的天下不是刘邦打下来的,刘邦善于用人,靠的是手下的一帮文臣武将得了天下。

要是说韩信萧何张良等等一票人投奔信陵君倒还有聊头。毕竟信陵君最缺的是这样的人才。不过去了也没用,因为信陵君他那当魏王的大哥本来就猜忌的不得了,再来了这么一票人只会加速信陵君的死亡。






史海逐浪大徐


自古开国皇帝,都是英雄豪杰,都有过人之能。像是没有本事只会耍嘴皮的小混混是无法取得天下的。汉高祖刘邦因为出身卑微,一直被人说是靠流氓混混才最终取得天下。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刘邦能够取得天下,是因为他一辈子都在向信陵君学习,在某些方面他都把自己当成了信陵君翻版。

刘邦这辈子最佩服的人就是信陵君,不为别的,就冲信陵君能够礼贤下士,带领六国联军打败秦国,就已经足以让青年时候的刘邦崇拜了。所以刘邦年轻时候,曾经想去投奔信陵君,在他的手下做事。但是走到半路,信陵君却死在了魏国内斗中,因此刘邦效力信陵君的愿望没有实现,但是这并不妨碍信陵君成为他一辈子追求的目标。

刘邦成为沛公之后,心里也觉着自己不能再像个小混混了,应该提高点档次,改变自己。那朝着什么方向改变呢?答案就是信陵君的方向。刘邦尊敬人才,这一点是人所共知,而这一点摆明就是从信陵君那里学的。最典型的刘邦对待郦食其的表现,活脱脱就是信陵君对待候嬴的翻版(洗脚那一段另当别论)。而后来刘邦对待张良,更是借鉴信陵君对待自己门客态度。

信陵君是战国时候无冕之王,他如果当国君,那么统一六国的估计应该是他。我们现在说战国四公子,其实主要指的是信陵君,孟尝君也勉强算是,其余春申君跟平原君就是来凑数的。信陵君没有统一六国,实在是可惜。而如今刘邦借用信陵君的思想取得天下,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信陵君当年未取得天下的补偿吧。






爱发视频的小伙


历史上没有发生的事情要我们去揣测有一定难度,但是依然可以根据一些蛛丝马迹去推理。

按照《史记·高祖本纪》来看,刘邦在年轻时候就是一个痞子式的人物,为人圆滑在当地十分吃得开。原本他是打算投靠信陵君魏无忌,但是还在半路上,信陵君就因病去世了,于是他又转投信陵君门客张耳门下。

后来魏国灭亡,张耳逃难他的门客也纷纷逃散,刘邦也跑回老家沛县,混了个泗水亭长,到后面相继结识了后来大部分汉朝开国功勋。

从因果关系来看,因为没能结识信陵君,刘邦退其次变成了张耳的门客,从社会地位上来讲低了那么一些层次。所以信陵君没死的话,刘邦就会成为与张耳处于同一地位,再加上刘邦的性格,在信陵君身边非常可能混得比张耳还要好。

但有一点不可逆的是信陵君在当时已经不受魏王重视,甚至是忌惮,如果刘邦想要更上一层楼的话,势必会抛弃信陵君转投魏王的怀中,从而在魏国得到更高的地位。

还有一点就是,不管刘邦在信陵君处混得如何,秦国统一大势不可逆,在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势必会统一六国,这个时候刘邦的未来就取决于秦国对六国官员的态度了。

在《史记·始皇本纪》中有这样记载:“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其富豪指的便是六国贵族及官员,也就是说除少部分逃亡的官员外,大部分六国官员都被秦始皇安置在了咸阳城内,并处于重重监视之下。

而刘邦可能就成为了这12万户当中的一员,一直到陈胜吴广起义这部分贵族官员才相继扶持各自国家的贵族起义。而刘邦也可能会错失结交沛县豪杰的机会,被六国官员贵族裹挟成为起义军当中某一个位置的重要官员,而不是某一只起义队伍的首领。

在没有军队,没有将领的情况下,失去原始角逐资本的刘邦,最终的结局很可能是在战乱中被杀?亦或者凭借其混不吝的性格成为最终胜利者手下的功勋?但是大汉天下就很可能不在出现了。

以上皆为本人妄自揣测,如有不同意见拒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