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中“道”是什么意思?

岁月都江堰


“道可道”是《道德经》的第一句,单独来看这两个“道”字,其实是不完整的。

完整的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我们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讨论下“道”的意思。


第一,“道”本身的意思。

完整的一句话的意思是: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常“道”。能命名的“名”,就不是常“名”。

实际上,前两个道字,本身是“说”(动词),以及“道”(名词,泛指世间的道德、规律、虚无的道等等),这个是没有大的争议的。但是放在具体的《道德经》里的时候,完整的话就产生了巨大的争议。


第二,“道”的争议

会产生争议,是因为这句话是整本《道德经》提纲挈领的一句话,是理解书的基础。对这句话的阐释的不同,对这本书、乃至对老子的哲学思想的理解都会有所不同。

现在比较常见的理解有三种。

第一种的断句是:道/可道?非/常道。这种断句呢,就是把第一个道作为名词,第二个道作为动词。常道作为一个固定名词。意思是“可以被说出来的道,不是恒常之道。”这样也是最广为接受的说法。

第二种的断句是:道/可/道,非/常/道。这种断句下,就是,道是可以被说(理解)出来的,但不是人间常俗之道。这里是把“常道”理解为人间常俗之道。

第三种的断句是: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道是可以被言说的,但道不是恒定不变的。这里是把“常道”理解为恒常不变的道理。



第三,“道”的争议的根本

上面梳理的“道”的三种争议,而这三种争议,就是对老子的哲学思想到底追求的是什么的争议。

如果认为,老子的哲学思想,追求的是“恒常不变之道”,是在追寻绝对真理,追寻宇宙的根本规律,就会认同第一种说法。就是说,宇宙的根本真理是存在的,但是是不能言说的。

而如果认同,老子追求的是“超越世俗”的道理,就更容易认同第二种理解:道是存在的,但是不是常俗所能理解的。(常就有平常、平凡之意)。

如果认为,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在讨论“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规律也是有变化的”,那么就会支持第三种说法,道是不断变化的,不“恒常”的。

从上面三个方面的讨论可以看出来,“道”的具体释义依然存在一定的争议。对老子的哲学思想的理解不同,“道”就会有不同内涵和外延。不能一概而论。


江楠樾


“道可道,非常道”中的第一个“道”是指:混沌未分的原始物资,可判断为“万物”;第二个“道”是指:自然,本来存在;第三个“道”是指:事物的规律,人、物、自然、社会都离不开道。

“道”是精神的还是物资的,老子没有深说。后人用现代认识来解释老子,做进一步阐发。老子哲学,使人从宗教、神学初步摆脱,当时是了不起贡献。


奔流30


“道可道,非常道”六字出自《道德经》第一句。

这六字翻译现代汉语就是:能说出来的“道”不是永恒的“道”。

六字中的第一个道字,就是《道德经》三字中的“道”的意思,道是万物本源,包含演化万物。

六字中的第二个道字,是言语表达的意思。

六字中的第三个道字,与第一个道字含义类似。

重点根本不是这句话怎么翻译,而是为什么说出口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永恒的道。

我们用所语言表达的东西,本质来讲,都是外在的、有形的东西。汉字,是象形字。所谓“象”,就是“表象”,外在的,有形的形状。所以早期文字都是模拟日月、动物、场景所“绘画”出来的象形字。

但是人和几乎所有生灵,都是可以感受到一些无形的东西的,比如逻辑、情绪、道德。那些这东西怎么表达呢?我们称之为“抽象”,抽取无形东西动作的痕迹为“象”,举个不恰当但是直观好懂的例子:风吹过树枝,树叶颤抖,就体现出了风,风就有“象”了。

然而,树叶颤抖不是风的本质。

《道德经》里有说过“大象无形”,同样道教经典《清静经》也说过“大道无形”。

“道”就像风,风是无形的,“道”也是无形的,抽象的解释是对的,但不可能永远对。因为,并不是只要有树叶动就一定是风,还可能是有人在摇树干。

所以,用有形的象来“抽象”而产生的语言来描述的道,不是本真的道。

悟道,在内不在外。外在之象有限,无法原本倒映出无限的内在之道。


猴孩子王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出自《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原文: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道可道”中“道”的意思是什么?

白话文理解:修炼的道路,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依据修炼道法的方法去修行的。

这里的道解释为修炼的道路。现在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万物运动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实际上“道”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事物,“道”可以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代表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理。

“道”的运用

1、“天道远,人道迩.”出自邵雍《大人吟》

全文如下

天道远,人道迩。 尽人情,合天理。

2、“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中庸·第一章》

白话解释:上天所给予人的气质叫做性,依照本性去作事叫做道,修道的方法就是教化。这个道,不能离开片刻我的身心;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正道了。

3、《孙子兵法·计篇》:“兵者,诡道也.”

白话解释: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出其不意。

总结

“道可道”告诉我们,很多事、物、人除了会变化这层意思外,根据每个人的经历和角度不一样,也会得到不同的成功路径,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即使是同一时刻看到事物也会仁者见仁见智。

以上就是我对“道可道”中“道”是什么意思的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卜尘古


道;只是现今文句说说的意思,不用多解释:


豪野林啸


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是可以言说的道理不是真实的道理。

第一种道是言说,说出来的意思。

第二种道是大道,也就是自然规律的意思。


中国传统文化导读


 【原文】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非常名③。无,名天地之始④;有,名万物之母⑤。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ao:四声)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⑦。玄之又玄, 

  【注释】

  ①道:构成宇宙的实体与动力。

  ②道:用语言表达出来。

  ③常:恒久不变。

  ④名:这里指道的名称,文化思想。

  ⑤名:用语言表达出来。

  ⑥徼(jiao:四声):通“窍”,踪迹的意思。 

  ⑦玄:幽昧深远。  

  【译文】

  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开端,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观察天地的奥妙;常从“有”中寻找万物的踪迹。有和无,只不过是同一来源的不同名称罢了。有和无都是幽昧深远的,它们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俏花旦


万物中的一个点


易轩居三哥


大道要是能说出来,就不是一般的大道


至尊宝孙猩猩


前一个“道”是道路的意思,引申意“自然法则”“规则”;后一个“道”是指“行动的准则”。

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大自然的法则是我们需要遵守的行为规则。

当然,任何白话文的翻译,都不是对原文最精确的解释,也就是说可意会领悟。

老子说的“道”,概括起来,就是人们要顺从自然,从“顺从自然”四个字,您可以想象理解“道”的含义。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您满意。

祝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