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评鉴心得之(一)——望

新会陈皮评鉴心得之(一)——望

明朝医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写道:“陈皮纹粗,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广中(新会)采者为胜。”“其味属辛、苦、温。辛能散,苦能泻能燥,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



新会陈皮随着其温、和、陈、香的特性,以及显著的保健功效,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陈皮商品,但如何辨别什么才是真正、优质、足年份的新会陈皮?个人认为可以从“望·闻·泡·食”四个方面进行鉴别。


本期推文,我们首先从“望”的方面,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如何分辨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按照柑果的生长阶段,大致分为:青柑、二红柑、大红柑,分别对应的皮就是青柑皮、二红柑皮、大红柑皮。

新会青柑果实的颜色呈鲜青绿,二红柑果实颜色显鲜青黄,大红柑果实颜色鲜橙红。鲜果的颜色鲜艳光亮,采摘、晾晒干后的皮,颜色会从光亮转变成哑色。


(三种皮的图片,在图片中注明:哑青绿、哑青黄、哑橙红)

久陈之后,颜色加深,青柑皮颜色逐渐转为青黑,二红柑皮颜色逐渐转为棕黑,大红柑皮颜色逐渐转为黑红。



观察新会陈皮,优质的新会柑皮,表面都会具有清晰可辨的小坑。新会陈皮表面的小坑,称之为“油胞”或“油坑”。新会陈皮主要有效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等,就蕴含在这个一个个油胞之中。

油胞大、深、密集的柑皮,品质较为优秀。


新会陈皮以越陈越香、越陈越佳而闻名于世,有部分不良商贩,采用各类制旧手段,将较新的柑皮制作成老旧陈皮。这样的手段怎样判断?

我们可以掰开一小片干陈皮,从掰开的断面观察内外颜色。表皮颜色至中心部位的颜色相近,有蔓延过渡感觉的,是自然陈旧的陈皮。如果表皮颜色与中心部位颜色反差太大,则可判断为制旧的陈皮。


观察陈皮,优质新会陈皮应含有柑果的蒂。无蒂的柑皮,多为病果、落地果制成,品质较为低下。


优质的新会陈皮,内表面的白膜,在蒂的中心位置,有呈四周分散的絮状物体。新皮内膜颜色白,久陈之后,色泽呈灰暗,陈放久远的陈皮,会呈棕灰色。如果出现黑、红等颜色,则不太正常。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会陈皮内表面的白膜会慢慢脱落,而陈皮也会变得越来越薄,到最后就只剩下外皮。所以放了很久的陈皮周围会出现很多粉末状的物体,就是脱落下来的内膜。



优质的新会陈皮,外表皮会有非常油润的感觉。直接用指甲或者较硬的物品刮擦表皮,会看到非常明显的油脂溢出。溢出的油脂,气味非常舒适。而品质低下的陈皮,表皮色泽暗哑,刮擦后的油脂感亦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