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书店没消失,100只猫开始“接客”,文艺广州活过来了

· 城市复苏系列 |

广州·

复工潮过去两周了。

广州令人闻风丧胆的三号线重新开始挤挤挨挨。

中山大道和黄埔大道,早晚高峰,开始从中山一立交堵到梅东路口。

闭关了两个月,春分前后,广州热热闹闹的烟火气,又重新升腾了起来。

不过,与此同时。

体育东路上,以24小时不打烊而闻名于全国的独立书店1200bookshop,自开业六年后,第一次取消了夜间的营业。

不打烊的意思,就是可以在这里看一整夜的书

北京路上那家以“猫”而闻名于文艺界的“撸猫店”,度过了艰难的两个月后,才刚刚迎来第一波人流高峰。

好在,这个城市的一切,都像广州大道上的车流一样,并没有哪一辆停下自己的马达。

因为书店多,美术馆多,文创环境好,广州一直是很多年轻人心中的文艺高地。

我们,也深入广州腹地,进行了一次春天的探寻。

24小时书店还没消失,100只猫开始“接客”,沙面开始街拍,我也干了这杯中的酒。

这个世界啊,会好的。

01 保卫独立书店

六年前,爱书人刘二囍,在广州天河开了第一家1200bookshop,1200的意思,是凌晨,也就是凌晨也能看书,这里24小时不打烊。

书店不大,藏于阁楼,几乎只能容纳两人并行的楼道入口,需沿楼梯而上。

视线所及之处,皆是书和旧物,椅子从建筑材料垃圾堆里捡回来,书桌用旧木门做,吊灯装饰由破椅子拼接,墙壁好似90年代的房屋触感…

但在这片小天地,每个人都能就着柔和的光,捧着最爱的书自由阅读。

不不,是捧着最爱的书,一整夜自由阅读。

才是真正的酷。

六年来,刘二囍把这家酷酷的1200,开到了广州的好几个区,甚至深圳也有一家。

那一座城专访1200bookshop创始人刘二囍

刘二囍说,他爱死夜晚的广州,因为有酒鬼,有失恋的人、迷失的人和加班的狗,他想做广州的守夜人。

可是,在刚刚过去的疫情期,1200bookshop纵然一天都没有关门,刘二囍却不得放弃了他最钟爱的,广州的夜晚。

“迷茫、观望,严重的时候,根本猜不到疫情还会持续多长时间。”

刘二囍回忆起,当时的他预计二月份书店将面临全线亏损。

书店官微2月15日的推送

在2月15日,他在大众面前揭开了书店的伤痕。

刘二囍也没想到,这篇《79.04%的实体书店撑不过三个月| 1200bookshop之求生欲》,真的让书店“活了”。

因为售卖周边单品,书店获得了50万现金回流,“书店又能多撑一个月”,二囍搓搓手。

当然,也有人质疑这是在让别人为自己的情怀买单。

刘二囍倒是豁达,“没有人会为别人的情怀买单,我的情怀本身也是很多人自己的情怀。”

书店里,随处可见的“情怀”,也文字,是特色,也是很多人心头上的致命一击。

刘二囍的朋友圈里,都是1200

3月9日,作家许知远为“保卫独立书店”,联合带货女王薇娅、以及,当年凭借那首《白衣飘飘的年代》而走红的歌手叶蓓,一起开了场卖书直播,当时还邀请了包括1200bookshop在内的四家独立书店。

让刘二囍深刻印象不是当时卖了多少书,而是乌托邦书店创始人小童讲的一句话。

“开书店这几年,除了损失一些钱,其他东西都是赚到的。”

谈起这艰难的两个月,刘二囍很平静

我们在“沙发客”的小房间采访了刘二囍,书店三楼靠近入口处。

极小的房间内放了张宽约60cm的小床,有窗户、空调、沙发和桌子。

沙发客的房间,样样俱全

六年来,小房间免费收留了许多“无家可归”的人。

他们会在墙面写东西,写感悟、故事、情书或发泄情绪。

有的沙发客会在周六晚12点深夜故事会上和留守书店的陌生听众畅聊。

2016年某位沙发客的留言,字迹工整

“前阵子一个俄罗斯青年睡这里,他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游记。向我借了3500块,在房顶留下一行字就走了,他还说等我一起游荡世界,走遍199个国家。”

只是,疫情暴发至今,不打烊书店熄了深夜的灯,沙发客也暂停对外开放。

疫情好转,书店也恢复了不少人气

2003年刘二囍从安徽考到华南理工大学,之后就没有离开过。

他对广州有着复杂的情愫。

“广州有好也有不好,但住久了就像我的家一样,我是爱广州的,但不是极端的爱,是很复杂的。”

往日的现在,广州的夜晚正在逐渐恢复,1200的夜晚却仍打着烊。

刘二囍也在观望,保卫独立书店,不只是说说和情怀而已,同样需要变通。

研发文创产品,线上售卖也好,更多的可能性,都会发生。

“不管怎么样,这家书店我是绝对不会放弃的,它是我一生的爱好和追求。”

这一点,二囍很笃定。

02 拍照圣地沙面

如果说广州独立书店的美是内敛而清冷着的,那么沙面的美,就是端庄秀美而淹然百媚的。

沙面洋房众多,也正是因为这些洋房的韵致,一直是广州文艺青年中年们的拍照打卡圣地。

被古树包围着的蓝绿色洋楼

这里见证了广州近代史的变迁,留下了鸦片战争时期英法租界的缩影,但它应该没有见过这么冷清的春节。

沙面朝西南靠珠江边有个机械停车场,去年底建成。

据停车场保安舒大哥回忆,刚开通时480个车位依然供不应求,春节疫情时期车辆不到50辆。

沙面的机械立式停车场,恢复了往日的忙碌

我们到沙面时,半数以上的停车位被停满了。

“在家呆了这么久,得出来透透气啦。”保安大哥春风满面,有序地指挥着出入的车辆。

属于广州的,欧式花园

去年,广州荔湾斥资3.5亿、用4个月的时间改造陈旧的沙面。

这个属于广州人的欧式花园,换上了新衣。

这几天,街拍的模特随处可见

翻新的建筑前、路口转角处,随处可见的街拍的年轻人。

这是新沙面的独特风景线,摘掉口罩,拍完再带上,都想赶在暖冬离开之前,留下自己的足迹。

有着独特风格的麦当劳,特别受欢迎

沙面北街上开了家新店,它是广州唯一一家欧式风格的麦当劳。

镶在窗上的M形的黄色LOGO搭配和原始建筑的外墙完美契合,光是LOGO本身也都成为不少人拍照的打卡景点。

麦当劳的隔壁有一家的西式餐厅,一周前他们开放了堂食,但疫情还没完全过去,店内用的基本是一次性餐具。

虽然堂食,但餐厅里使用一次性餐具

沙面,有一段时间没这么热闹了。

或许是听到人群的喧闹声,沙面三街一处居民住所的二楼阳台。

一只猫咪好奇地探出了头。

阳台外的小猫(Mia供图)

03 100只猫开始“接客”

不止沙面有猫,广州海珠区有一家猫主题餐厅,这里才是“铲屎官”和“猫奴"们的朝圣地。

猫主题餐厅“就是这样的喵”

“B5号,轮到你撸猫了喽!”

寻着叫号机的声音,关掉手机导航,也能很快找到这家店。

排队的人还不少

复工一周,这里的顾客数量是往常的三分之一,但也有不少人在门外等待。

按照店员指示,洗手、测体温、换拖鞋,酒精消毒,开始撸猫。

这家店的主人是一对年轻人,大宏和小鸿。

因为都是重度撸猫爱好者,四年前两人决定搭档,一拍即可,就有了现在我们看到的100只小可爱。

2020你好,请善待我和我的猫

现在,他们拥有两家店,八成以上的猫都是两人一手带大的。

有些猫怀孕,大宏还会亲自接生。“第一次接生的时候,我手抖得很厉害。”大宏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也不免自嘲了一下。

用大宏的话来说,店里100多只猫是他的“命”。他和搭档小鸿把猫当成自己的孩子,每只猫的长相和名字都记得住。

《延禧攻略》里,饰演海兰察的演员也会来撸猫,他最喜欢的是“卡姿兰”。

一只的确拥有着一双卡姿兰大眼的猫咪。

他说,他在这双眼睛里看到了整个宇宙。

只是,包括卡姿兰在内,所有的猫咪,万千宠爱都在前两个月因为疫情的到来戛然而止。

卡姿兰见不到她的宇宙,其他小可爱也见不到自己的“妈妈”(这里的熟客都自称是哪位小可爱的妈妈)。

两位年轻人两家店奔走,店门却一直不能开。

众所周知,这次疫情,猫猫狗狗们的日子都不好过,特别是疫区。

“想到别人的猫,受疫情影响,无法与主人团聚之类的消息,我都不太忍心点开。”大宏说。

所以,过年期间,他们会将自己囤的猫粮低价售给有需要的猫友,“能帮多少帮多少,尽绵薄之力。”

两个大男孩和他们的猫咪 受访者供图(禁止转载)

而对于自己的这些小宝贝,这两个月,他们更是牵肠挂肚。

100只猫咪一直在店里,为照顾猫咪,他们两边店来回跑。猫咪如何、生意如何,未来又将面临什么,他们常常忙到凌晨四五点,也常为此失眠。

对猫咪牵肠挂肚的不只是他们自己,还有之前店里的熟客们。

于是,春节期间,大宏决定为大家开直播,让猫友们宅家抗击疫情的同时,还能微信群里“云撸猫”。

老板大宏帮猫咪顺毛

只是“云撸猫”不能解决生计问题。

当两个人手头的积蓄逐日消耗,但好在3月初疫情出现好转,政府鼓励复工。再三纠结后,海珠区店3月7号重新开业。

大宏坦白,猫店的规矩其实挺多。

有一条是暂不接待1.1米以下的小朋友,还有不能抱猫,不能追逐猫等。

大宏说:“爱猫的人自然懂。”

长此以往,顾客熟悉了如何与猫相处,猫咪在顾客面前也是一副慵懒、安逸的状态。

它们迈着漫不经心的猫步,或就躺在你附近,互不干扰。

“未来还会一直在广州。”大宏在深圳当过兵,他喜欢深圳,也考虑过在深圳开店。

但最终他还是认为,适合他们和猫咪长期居住地方,还得是广州。

“广州住久了,就是家了。

是我们的家,也是猫咪们最熟悉的家。”

04 我的快乐,会回来的

大宏和小鸿的另一家猫主题餐厅开在了北京路。

这是位于广州越秀区一条集文化、娱乐、商业于一体的街道,广州年轻人最爱逛的一条街,有故事,也容易发生故事。

夜晚9点的北京路步行街

夜里,最难被喂饱的不是肚子,而是虚空的灵魂。

宅家两月,如隔三秋,藏在酒里的故事慢慢都在这条路上舒展开来。

北京路的“孖记士多”

忙碌了一天的城君单纯想慰劳自己的胃,凭直觉找到一家招牌惹眼的饭店。卸下沉重的相机包,松了松肩膀。

唉,谁还不是一个有故事的女同学男同学?

这是家开在室内的大排档,自诩“广州老字号”,金色招牌也着实亮眼。物美价廉,装修确实很复古。

广州美食出了名的多,但一份炒牛河、一瓶维他奶,足以在深夜疗愈吃货的心。

大排档里的饮食男女

就如到北京要走门前大街,去上海要走南京路,而来广州必打卡北京路。这条现代商业街下埋着千年古道的遗迹,民国的骑楼建筑下藏着多家广东老字号店。

八成以上的人到北京路都是为了吃,全长约1500米街道上浓缩了中国八大菜系,东南亚菜、日韩料理...

即便过了饭点,一家越南菜的门外依旧排着长队。

北京路上的越南菜馆

广州正在复苏,这一切肉眼可见。如雨过天晴,阴霾散去。

上周五,广东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回家。

时隔近两个月,白衣天使终于回了家

我们也想重整行囊,回到路上。

正如北京路上的烟火气,正如沙面洋房楼下街拍的红桃皇后,正如撸猫时平静的心,也正如1200bookshop里的标语。

“这个世界会好的”。

白天的上下九和夜里的丽影广场

而我的快乐,会回来的。

· 城市复苏系列 | 广州·

-END-

文中除受访者供图和网络图片外,图片版权归那一座城所有;

(部分图片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