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女英雄有哪些?能否谈谈你对她的认识?

用户5368094154312


妇好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妇好多次受命征战沙场,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她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然而,妇好不幸在三十余岁去世,不过在商朝时期也不能算是早逝,然而,相对于在位59年的武丁来讲确实算是过早的逝去了,武丁十分悲痛,妇好有独葬的巨大墓穴,而且有拜祭的隆礼。这在商朝时期是非常少见的。1976年在河南安阳小屯西北发现其完整墓葬,在现存的甲骨文献中,她的名字频频出现,仅在安阳殷墟出土的1万余片甲骨中,提及她的就有200多次。

吕后

梁王彭越谋反,刘邦将其废为庶人、削职流放蜀地。吕后将其带回咸阳。向刘邦报怨:“你把彭越放走,等于放虎归山。刘邦认真听取了意见,杀彭越并且还夷灭三族。吕后还曾经帮助刘邦,镇压叛逆、打击割据势力,对巩固汉朝统一政权起了重要作用,并为她日后掌权作了充分准备。 吕后当政内,创自刘邦的休养生息的黄老政治进一步得到推行。吕后虽实际掌握大权,但她是遵守刘邦临终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遗嘱的,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在吕后统治时期,不论政治、法制、经济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都为“文景之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班昭

班昭的哥哥班固著写《汉书》,八表和《天文志》未完成就谢世了。 汉和帝下诏让班昭到东观藏书阁,将《汉书》续写完成。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班昭为老师,称为"大家(gū)"。 每逢各地贡献珍贵稀奇物品,就叫班昭作赋赞扬。邓太后临朝听政后,特许班昭参与政事。班昭为政勤奋,邓太后非常满意,破格加封班昭之子曹成为关内侯,官至齐国的国相。《汉书》刚面世时,许多人读不懂,同郡马融便拜伏在藏书阁下,跟随班昭学习《汉书》;后来皇帝又下诏书叫马融的哥哥马续接替班昭,完成《汉书》。

穆桂英

穆桂英五十三岁犹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通俗文学中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1、抗辽-大破天门阵,痛歼辽国的萧太后亲率的侵宋辽军主力,此后辽军再也不敢南侵,辽宋边境再无大战事。

 2、平南—广西侬智高叛乱,穆桂英及夫挂帅出征,平定南方的叛乱。

 3、穆桂英战功卓著,被宋朝廷封为浑天侯。 

 4、征西-穆桂英率12寡妇征西,虽然她在虎狼峡中了埋伏壮烈牺牲了,但杨门女将最终还是大获全胜,西夏议和臣服。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军令如山


华夏男儿多豪杰,但同样不乏巾帼英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说到女英雄,由于艺术作品的影响,有不少都为人们所熟知,但有的却只是文学作品的虚构人物,例如穆桂英。那么,历史上真正存在的女英雄,你又知道几位呢?

商朝妇好:有记载的第一位女将

妇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且是其原配王后,乃是我国有历史记录的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殷墟出土的甲骨卜卦表明,妇好曾多次受命征战沙场,攻克了诸多周边诸多方国。

武丁时期曾大肆对外扩张,使得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其一大重要臂助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一年夏天,商朝北境发生战争,双方僵持不下之际,妇好主动请缨率兵出战,最终获得大胜。此后,武丁便经常让其担任主帅,先后击败周边二十多个方国。

甲骨文有“辛巳卜,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的记载,而这也是妇好出兵最多的一次。要知道,受限于当时的生产能力和人口总数,彼时战争动用的人数往往不多,而这次攻打西羌妇好率兵一万三千,已经是规模极大的一次战争了。而此战之中,羌人的实力大为削弱,商之西境得以安定。

虽然妇好年仅三十多岁便去世了,但在现存的甲骨文献中,她的名字却频频出现,仅在安阳殷墟出土的1万余片甲骨中,提及她的就有200多次。

晋朝荀灌:12岁率军突围求援

荀灌是颍川郡临颍人,晋朝平南将军荀崧的女儿,荀彧的五世孙女。荀灌自幼喜欢舞文弄墨,却爱拳打脚踢,舞枪弄剑,身为女儿身,却比男儿还要彪悍,常常跟在父亲荀崧身边行军作战,东奔西跑。

在名师指导之下,荀灌小小年纪就有了一身好武艺,刀枪剑戟,骑马射箭样样娴熟,尤善枪法。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建兴三年(315年),奉长安所遣征南大将军,监荆、梁、益、宁四州第五猗之命,杜曾率领一万兵马围攻宛城(今河南南阳)。

眼看城中粮食即将耗尽,荀崧便打算派人到襄阳求援,当时年仅12岁的荀灌,便主动请缨出城求援。荀崧开始不同意,后来经过荀灌多次恳求,他终于答应了。荀灌于是带领十几个勇士,穿越杜曾的重重包围,最终抵达到达襄阳。南中郎将周访派遣其子周抚,会同襄城郡太守石览援救宛城,最终击退了杜曾的军队。

蔡东藩在《两晋演义》中评价,“(荀灌)以十三龄之弱女,独能奋身而出,突围求援,如此奇女子,求诸古今史乘中,得未曾有。”

前秦毛皇后:率军力战不退,被俘宁死不屈

毛皇后是将门之后,其父为前秦镇守上邽的将军毛兴,出身将门的她自幼习武,一身功夫极为出众。长大之后,毛氏嫁给了前秦高帝苻登,并被立为皇后。

毛氏虽然贵为皇后,但因其擅长骑射,又极为悍勇,因而在苻姚之战中,毛皇后也随军出征并统军一万,负责驻守苻登的辎重粮草重地大界营。后来,后秦姚苌因战局不利,便派儿子姚崇率军绕道偷袭大界营,毛皇后则与苻登率军两面夹击,斩杀后秦军队两万余人。

然而,取胜之后的苻登却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姚苌得知之后便亲自率领三万骑兵再度偷袭大界营,毛皇后虽然率领军队和女侍卫力战不退,但最终还是因寡不敌众而战败,而她自己也力竭被擒。姚苌见毛氏美貌出众又武艺高强,便想纳其为妃,但却遭到毛皇后的怒斥。

姚苌见其宁死不屈,虽然不忍,但无奈之下还是命人将其推出帐外,斩首示众,毛皇后就此香消玉殒,年仅21岁。

南北朝冼英(谯国夫人):巾帼英雄第一人、岭南圣母

冼英,又称冼夫人、冼太夫人、谯国夫人,是南梁、南陈、隋朝时期两广地区的俚族女首领、将军,因率领汉、俚各族百姓归附隋朝而被封为谯国夫人。历朝历代也曾对其进行多次追封,尊称其为“岭南圣母”。

冼英本为广东茂名人,自幼跟随父兄逞勇斗狠,颇有男儿气概,后嫁给北燕后裔、高凉太守冯宝为妻,婚后两人共同主政,一起处理政事。隋朝攻灭南陈时,她以岭南的粤西、桂南、海南之地归顺隋朝,而在此后的岭南反隋运动中,她又不顾年老之躯,协助朝廷平定岭南,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

冼夫人以边陲番族历事三朝,为人明大体、识大义、安抚百姓、绥靖地方,使岭南地安定繁荣达半个世纪,是中国女性的杰出代表。冼夫人不仅在协助梁、陈及隋三朝治理岭南方面业绩辉煌,而且她还是一位杰出的女将军,一员勇冠三军的猛将。

冼夫人先后被陈朝、隋朝敕封为“石龙郡太夫人”、“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死后谥封为“诚敬夫人”。明太祖和清朝同治帝分别追封为“高凉郡太夫人”、“慈佑太夫人”。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则誉之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唐朝平阳公主:大唐开国功臣,娘子军、娘子关因其得名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史书上虽然没有留下她的名字(李秀宁乃虚构),但对于她的战功记载却较为详细。后世甚至称,大唐江山一半是李世民打下的,另一半则是平阳公主打下的,这个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足见其功绩。

作为李渊与嫡妻窦皇后的爱女,成年之后嫁给了遂末武将薛绍,两人就此居于长安。当李渊决定起兵之后,薛绍返回李渊身边,平阳公主返回了关中李氏庄园,散尽家财聚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并凭借胆色收编了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仅仅三个多月便扩军数万。她不仅多次率军击退朝廷军队,而且接连攻占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因其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平阳公主被当地百姓称为“李娘子”,而将其军队称之为“娘子军”。

当李渊率军进入关中时,“娘子军”已经扩充至七万,且已经在关中打下了一片极为可观的地盘。此后,平阳公主又与李世民合兵攻克长安,李渊称帝之后则封其为“平阳公主”。关中平定之后,平阳公主则奉命前往山西驻守李家大本营,而其驻兵之处后来便被命名为“娘子关”。

然而,此后平阳公主的事迹便不再见于史料,再次出现则是在武德六年(623年)二月初,原因则是平阳公主的突然去世,对于这位战功赫赫的女儿,李渊为其举办了极为特殊的葬礼,而平阳公主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以军礼下葬的女性。

北宋折太君:出身“折家将”的“杨门女将”

“杨门女将”虽然极为出名,但其中多数均为文学作品虚构,与她们不同的是,折太君却是确有其人。从其祖父折从远开始,折家便是府州(今陕西府谷)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从其父折德扆开始,“折家将”便成为了北宋的名将世家,包括其父折德扆、兄弟折御卿和折御勋,以及折家后代折惟昌、折继闵、折克行、折可适、折可存等先后八代为将。

生于武将世家的折太君,青年时期便已经成长为了一名熟知兵法、文武双全的女将,经常协助父兄抵御外敌。后汉乾佑二年(949年),府州折家和麟州杨家结亲,折太君嫁给杨业之后,便随夫侍奉北汉,夫君在外征战,她便组织杨府的男女仆人丫环习武。

北汉被灭之后杨业归宋,折太君便又迁居开封府。雍熙三年(986年),杨业于“雍熙北伐”途中阵亡,折太君据理力争,上书陈述杨业战死缘由,最终使得潘美官降三级,监军王侁和刘文裕则被削职为民。

作为“杨门女将”的核心人物,史书关于她的记载并不多,其事迹大多出自《杨家将传》《杨家府演义》等艺术作品。不过,杨家之所以能够成为北宋名将世家,杨业不幸战死之后,与折太君的贡献应该是分不开的。

南宋梁红玉:南宋抗金女英雄

梁红玉出身武将世家,自幼便随父兄练了一身好武艺。北宋末年,方腊发动起义,官兵屡次围剿失败,结果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均因平定方腊起义时延误战机而被处死,梁家就此衰落,而梁红玉最终也沦落为了京口营妓(军营之中的妓女)。

方腊起义被平定后,童贯班师回朝后召营妓侑酒,梁红玉因此与韩世忠相识并嫁给对方,韩世忠的原配夫人白氏去世后,梁红玉便成为了韩世忠的继室。北宋灭亡之后,赵构建立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梁红玉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战功,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

此后,梁红玉多次随韩世忠出征,并在建炎四年(1130年)的“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

绍兴五年(1135年),梁红玉随丈夫韩世忠出镇楚州,结果在同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年仅33岁。史书中虽然对梁红玉有记载,但只是称其为梁氏,“红玉”则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的名字。

明朝瓦氏夫人:明朝第一抗倭女将

瓦氏夫人本名岑花,其父岑璋乃是归顺直隶州(今广西靖西县)土官,其自幼便聪明好学,不仅饱读诗书,而且习练武艺、精通兵法。成年之后,岑花嫁给了田州(今广西田阳县)土官岑猛,改称“瓦氏”。

岑猛作为土官,平日里飞扬跋扈、不服朝廷,结果最终因屡屡侵犯临部、不服征调而被朝廷派兵围剿,最终与其子岑邦彦战败身亡。岑猛死后,因其子岑芝年幼,瓦氏夫人代其主管政务,岑芝后又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奉调前往海南镇压黎族叛乱而战死,瓦氏夫人便又担负起了抚育岑芝之子岑大寿、岑大禄的责任,并继续掌管州内政务。瓦氏夫人理政极为出色,使得当地百姓安居乐业,赢得了百姓的广泛爱戴和拥护。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由于倭患严重,瓦氏夫人奉命率兵前往江浙前线征倭,被授予“女官参将总兵”军衔,隶属于总兵俞大猷指挥。次年四月初五,瓦氏奉令到漕泾镇截击倭寇,因敌众我寡,被敌重重围困,战斗激烈,头目钟富、黄维等十四人阵亡,瓦氏极为愤怒,亲自披发舞刀,往来突阵中,所乘马尾鬃为倭拔几尽,浴血奋战而出。同年四月二十八日,倭寇由平望奔王江泾(在嘉兴县北州里),瓦氏参加对倭寇进行追击围剿,全线斩贼首和溺死者约三千多人。五月初五,敌经金山卫,又被瓦氏击溃。六月,在陆泾坝(今江苏苏州境)战役中,瓦氏夫人率兵斩获倭首三百余级,烧毁海盗船只三十余艘。

由于瓦氏抗倭有功,被朝廷封为“二品夫人”,而这也是“瓦氏夫人”这个称呼的来源。后因主战的总督张经被严嵩陷害入狱,瓦氏悲愤之下告老还乡,不久之后病逝,享年59岁。

明朝秦良玉:唯一一位位列王朝名将的女性

秦良玉,明朝忠州人(今重庆中部),擅长文章和骑射的她堪称文武双全。明末天下崩溃之际,秦良玉以一介女子之身,率领“白杆兵”屡屡出战,立下赫赫战功,就连崇祯帝也曾作诗四首对其大肆赞赏。

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乃是汉朝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世袭石砫宣慰使(俗称土司)。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杨应龙在播州发动叛乱,马千乘奉命率军三千前往平叛,秦良玉则率兵五百押运粮草,后夫妻二人均立下大功,秦良玉更是位列南川路战功第一。

马千乘后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因得罪监军太监邱乘云而被囚禁致死,秦良玉因儿子马祥麟年幼,遂代领夫职。明末天下大乱,秦良玉与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

历朝历代在修史时,即使要为女性名人列传,往往也只会将其列入列女传中,而秦良玉则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作为王朝名将而单独列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太平天国苏三娘:天地会出身的太平天国女将

苏三娘原姓杨,本是一个江湖卖艺女子,擅长使用飞镖,后嫁给苏三为妻。苏三本是灵山天地会首领之一,手下有一支农民起义队伍,苏三娘于是便经常跟随丈夫外出征战。后苏三因叛徒出卖被杀,苏三娘为丈夫报仇之后,遂率部加入太平天国。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冬,苏三娘率天地会两千余人到武宣东乡墟加入太平军,参加金田起义,跟随洪秀全转战沙场,立下汗马功劳,位至女军军帅,先后参与守永安、围桂林、打长沙、攻武汉、破南京等战役。入南京城后,苏三娘任女营副总管,协助洪宣娇管理女营。

咸丰三年(1853年),苏三娘奉命与罗大纲各率男女军攻打镇江,战斗中她冲锋陷阵,飞身登城,其英雄事迹不胫而走。之后,苏三娘奉命镇守镇江,曾指挥女军多次粉碎了官兵的反扑。

不过,令人费解的是,从咸丰四年(1854年)之后,威名赫赫的苏三娘便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史籍中关于她的记载几乎不见了。《天国志·列女传》对她最后的记载是,“乙荣五年(太平天国历,即1855年)嫁与罗大纲,自后无闻”。

除了以上十位之外,著名的巾帼英雄还有替父从军花木兰、镇国夫人樊梨花、勇抗蒙古杨招讨、白莲教首领唐赛儿、南明侠女杨娥、将门虎女葛嫩娘、秦淮八艳柳如是等等,她们虽是女儿身,但其故事却同样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


香茗史馆


历史上的女英雄有哪些?我来说说我知道的吧!

隋唐末年的女英雄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在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时,平阳公主就和丈夫柴绍,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并且平阳公主还组织了一支女兵队伍,这在当时的战场上也算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平阳公主治军非常严明,她所率领的军队,战斗力非常高,在当时攻克了许多州县,并且军队所过之处对老百姓没有半点骚扰,所以深得老百姓拥护,当时的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而她曾经驻守的地方也被人称为娘子关!


宋朝抗金女英雄梁红玉!

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武将出身,因些她小时候就父亲学过一些功夫,后来,由于她父亲在一次围剿敌人的过程中失利而被处斩,而梁红玉则被充作军妓,但她在军营中却以出的功夫,让很多军士都对她刮目相看。

后来,梁红玉偶遇韩世忠,两人一见钟情并结为了夫妻。之后,梁红玉就跟随丈夫征战沙场,在“黄天荡”一战中,梁红玉站上船头为将士们擂鼓助威,大大提升了军队士气,也就是这一战打得金兵心胆俱寒,从此再也不敢随便过长江南侵。后来韩世忠和岳飞联合北伐,而梁红玉带着她的一支女兵队伍,时常冲杀在队伍的最前方!



当然,历史上还有很多女英雄,像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明朝女将军秦良玉等,她们都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姿态让后人记住了她们!


唐古看今


夏洛特·科黛

当你看到这个名字,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脑海中搜索几遍之后肯定还是从未听过。

没关系,知道这个小姑娘的人并不多,听我慢慢讲就好了。

说到夏洛特·科黛这个小姑娘,绕不开一幅世界名画,这幅名画便是著名画家大卫之作——《马拉之死》。当然,夏洛特·科黛不是马拉的另一个名字,也不是画家大卫的妻子或者女儿。

科黛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在修道院里长大并接受教育,后来刺杀马拉并且成功。

夏洛特·科黛便是杀死马拉的凶手。

此时,法国大革命的浪潮开始袭来,有人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为自由与人权奋斗,同样也有众多的革命狂热分子打着人权与自由的幌子重新分配社会利益。

而马拉,同样是一个狂热的革命分子。

马拉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虽然他十分好堵,但他也是医学博士,还是一个物理学家,甚至是当时极其热门报纸的主编。

强大的号召力与雷厉风行的手段使得他迅速担任了雅各宾派的主席,但马拉的专权与多疑使得他不经审批便将无数政敌送到了断头台上。

由于雅各宾派领袖马拉患有一种奇怪的皮肤病,导致他每天都要在药桶中泡澡,加上公务繁忙,不得不边泡澡变进行批阅公文。科黛多次写信告诉马拉,她有一份关于吉伦特派的重要机密情报需要亲自告诉他。

就在马拉某一日洗澡的时候,门外响起了敲门声,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进入了马拉的房间,这个女子正是科黛。

而马拉在泡澡的时候让科黛进门,并且毫无戒心,科黛趁着马拉不备,用小刀一刀刺穿了马拉的肺部、与主动脉和左心室,马拉一命呜呼。

科黛刺杀完成之后当即被捕,而她始终认为,她杀死马拉一人,能挽救十万人的生命。不就,科黛被被处以死刑,送上了断头台,而马拉的遗体则被雅各宾派送进先贤祠,和伟大的先贤伏尔泰、卢梭并肩。

不久,雅各宾派分崩离析,马拉从先贤伺中移除,而科黛所信仰的吉伦特温和派领袖人物,不久便被罗伯斯庇尔追捕杀尽。

而法国大革命时代死亡遍地都是,大概这一页也会被迅速遗忘。

而少女科黛用自己流下的鲜血谱写的,是无数鲜血遍布的历史中最凄美的一页。

不论别人怎么认为,而我坚信且深信,一个为了自己信仰献出生命的女子,值得被我记住。


蝉鸣八月


女英雄冷云的故事

1938年10月,在冰冷刺骨的牡丹江乌斯浑河渡口,有八名女战士为掩护大部队撤退,毅然决然放弃渡河,手挽手高唱国际歌投身冰冷的江水之中,为后人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八女投江故事。她们当中年龄最大的是只有23岁的冷云。

冷云,原名郑香芝,1916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桦川县悦来镇,由于家境较好,所以从小一直接受学校的教育。1931年,冷云考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在这里她受到爱国老师董仙桥的指引,接受了新的文化,新的思想。在老师的介绍下,1934年,冷云加入中国共产党,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她立志报国报民,因而改名郑志民。后来参加革命后,为避免牵连家人及掩护故乡党组织,才从自己喜欢的唐诗“冷云虚水石,水天一色中”取了冷云这个化名。

1935年,冷云师范毕业,到桦川一所小学(解放后改名冷云小学)任教,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作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当时的冷云被家人逼婚,结婚对象是伪满警察同乡孙汉奇,冷云把情况向组织上汇报。组织希望她听从父母的安排尽快完婚,婚后再策反孙汉奇。

冷云决定先完婚再开展党组织交代的工作,婚后冷云曾几次试探着劝丈夫走上抗联道路,奈何孙汉奇贪恋荣华名誉,不顾国家尚处水深火热之中,并不把冷云所想所念放在眼里,夫妻二人志向不和。这位充满抗日革命思想的女共产党员,每日生活在痛苦之中。好友董若坤想出一个办法,让冷云装作和同校的进步教师吉乃臣假私奔,以此逃出危险境地。为了革命的需要,冷云只有忍受着世俗的冷眼和家人的误解,离开家乡,来到抗日联军第五军,并在妇女团担任指导员。

在当时的社会,私奔是非常不耻的事情,当地报纸更是以“艳闻”登载此事,大肆渲染,冷云的娘家人长期背着羞辱门风的名声,直到解放后,家乡的人们才知道“八女投江”为首的冷云烈士便是当年“私奔”的郑志民老师,转而对女英雄肃然起敬。

冷云在抗联第五军待了一年多的时间。她每天傍晚指导战员们在林间空地上,用烧焦了的树枝在白色的桦树皮上写字,耐心的教大家认字。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与她同为地下党员的吉乃臣给了冷云很大的帮助,二人因此产生好感。因为志同道合,他们两人真的结为革命伴侣。1938年夏,冷云生下女儿,吉乃臣却在战斗中牺牲了。部队西征前,她强忍悲痛,把仅两个月大的女儿送给一对朝鲜夫妇抚养。后来,组织上曾去寻找烈士遗孤,却已不见那对夫妇,也许回到朝鲜,也许迁移他乡了。

1938年10月2日,冷云等人随大部队行军到达牡丹江支流的乌斯浑河河边。由于日伪军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中到处布置了侦查炊烟和火堆的守望哨。所以部队燃起的几堆篝火很快就被奸细发现,通报日伪军立刻带着1000多人的大部队包围过来,冷云为掩护大部队撤退,率女战士猛烈向敌人开火以吸引火力。大部队冲上几百米外的柞木岗,脱离了险境。却发现冷云等八位女战士已被包围,她们在顽强抵抗后,将身上最后的手榴弹投向了敌人。弹药用尽,八位女战士相互搀扶,一起步入寒冷刺骨的江水,随即消失在汹涌的波涛中。

冷云战士是现代意义上的巾帼英雄,她敢于抛弃中国传统的节操观,追求民族独立和个性发展,追求新的爱和生活。她把花一样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值得我们永世歌颂和赞扬。

抗联老战士、原黑龙江省长陈雷是冷云当年师范学校同学,一直珍藏其所赠字帖,并作悼诗《记冷云》:

怒视敌围重重, 弹尽枪空,此际该如何?

不陷缧绁遭凌辱,

携手踏入清波。

忠烈儿女,毅然归去,

浩泪伤同学,神凝长天一色。


作册佐郎


如今,董明珠已经65岁了,半辈子都给了格力。这个投身商业的女人,没有娇滴滴,没有软绵绵,她说一不二,她刚强霸道。

欣赏她的人,觉得是铁面无私、真性情;讨厌她的人,说她过于自大、四面树敌。



浙里有衣


如果要为女英雄们正名的话,我个人要推荐这一位女性,虽然她若知道被我选为女英雄的话,一定会骂我!


女英雄,这个词本身就存在着问题。英雄一词隐藏着一层以男性指代为主体的含义,但这世间历来就不乏同样杰出甚至更加出色的女性人物,但因为没有指代至此,只得在英雄二字前面加个“女”字,称之为女英雄,把女性的用语,叠加在原本指涉男性的话语上,这反映出在话语权上、在中国传统思想上,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关系,以现代的角度来看,当然是有问题的。

其实,在20世纪初期,就有人发现了这一问题,她就是这样一位敢言天下先的“女英 雄”,其他历史上的女英雄们,其实都应该感谢她的正名。

“英雌”!即指女英雄。从构词方式上看,它正是与“英雄”对举而出现的。




1903年2月,湖北留日女学生王莲她在《湖北学生界》发表《支那女权愤言》,为男女平权张目,文尾更是质疑“英雄”的适用性,创造出了“英雌”之词,她应是晚清最早使用“英雌”之人。


“世世儒者,赞诵历史之人物,曰“大丈夫”,而不曰“大女子”;曰“英雄”,而不曰“英雌”。鼠目寸光,成败论人,实我历史之污点也。“——楚北英雌
王莲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幼学诗文经史,后来留学日本,受新思潮的影响颇深,到日本后所见所闻都让她对妇女解放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是中国最早觉醒的女性之一,也是中国妇女解放的奠基人。
她在文章后给自己署名为“楚北英雌”,隐隐然有独创先河、大开风气的豪壮情怀。而王莲之后,“英雌”也成为其他爱国女性昂扬的自我期许,如务本女校学生张昭汉感念时艰,作诗抒怀:“谁洗中国耻?崛起为英雌!”

至此,“英雌”一词在清末民初,快速的,高频率、大规模地出现在报章新闻和文学作品中,一度成为当年的“网红”、“流行语”。

从清末到民初的20余年间,“英雌”指涉的对象不断泛化,其感情色彩也有较大转变。至于这一意识的践行者,在清末自然以秋瑾为典范,在民初可能当推沈佩贞为代表。秋瑾大家耳熟能详。而另一位沈佩贞却可以算是“英雌”没落的罪魁祸首了。


沈佩贞最初在辛亥革命中以组建女子军事团体受到舆论的称扬。民国成立后投身于妇女参政运动,然而后来又依附袁世凯政权,摇身一变为“大总统顾问”,之后她多次公开场合称自己是“大总统门生”,言行日益引人反感,终因大闹醒春居及与郭同的讼案而身败名裂。不幸的是,连带着她最初“英雌”的称号也因公众形象的转变,滑落为街头坊间调侃她的负面称号。

可怜众多“英雌”王莲、秋瑾等人的心血毁于一旦,这才有当我们现在说起女性的杰出人物,还只能称她为女英雄!


潞安府怪


提起来女英雄我脑子里可能第一印象就是男扮女装,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了吧。

花木兰从小就喜欢骑马射箭,练习武艺,当时北方边境时常骚扰,北魏政权决定每家一名男丁服兵役,但是木兰父亲年龄大了,木兰心疼父亲,遂代替父亲从军。木兰从来没有在宿舍脱过衣服,在加上从小习武,比女子要健壮些,才没有被怀疑,从军十二年,木兰屡立奇功,将士们对她很是佩服,等到战争结束后,皇上召见,问想要什么奖赏,木兰说只想快快回家,花木兰回家后,脱下战袍,换上女装,梳好头发,出来向护送她回家的将士道谢。同伴们见花木兰原是女儿身,都万分惊奇,没想到共同战斗十二年的花木兰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这等有孝心、勇敢无畏的女子很值得我们学习。

还有我们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将军--妇好

妇好是商王武丁之妻,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妇好多次受命征战沙场,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她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妇好和商王不止是夫妻关系,更是武丁的幕僚和将军,两人并不居住在一个地方,妇好有自己的封地,这在以后都是没有的事情。

自古英雄无性别,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兰替父充军,梁红玉策马扬鞭守边关,武则天雄才大略治国有方,李清照词艺一绝妙笔写丹青,黄道婆巧手织锦绣……

所以说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勇敢独立,在古时候对女子比较苛刻的时候她们能够做好,我们作为新时代女性,在这个时代更应该好好做自己。




雨凉念秋有虚堂临水


历史上的女英雄

我认为第一位首推 妇好 不接受反驳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且是武丁六十个妻子中,仅有的三个法定妻子之一。它是中国历史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位杰出的女性政治家,军事家。

出土的甲骨文中曾经记载他曾经在商之西境打败羌人,还打败过前来侵略的鬼方,多次出任将军,多次领兵打仗,击败前后二十多个小国,功勋卓著。

可惜三十九岁便去世了,虽然在那时候不算是英年早逝,但是武丁十分悲痛,为她建造了宏大的墓葬。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西北发现。

第二位抗金英雄梁红玉

宋朝抗金英雄,韩世忠之妻,1129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一夜之间奔驰数百里通知韩世忠前去平叛。

多次随其夫出征,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长达四十八天,从此名震天下。

后来转战各地,功勋卓著。

第三位瓦氏夫人

明代抗倭巾帼英雄,在倭寇入侵的紧急关头,不顾58岁高龄亲自率领广西俍军6000人,和倭寇展开战斗。纵马冲锋陷阵,多歼敌兵,打破了倭寇不可战胜的神话。为保卫国家立下了赫赫功勋,嘉靖封她为二品夫人。


王建国xxy


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柳琴科,苏联英雄,在傲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中击毙309名德军士兵,后来晋升至海军少将,是电影《敢死连》中女狙击手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