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中医,该如何入手?

水冰雪汽


有关自学中医,本人建议先学国学,有一本《北大国学课》一书,试读《金匮要略》,看能否明白文中之意,另中医古文基础。这是入门学。若难把握分辨就别入中医门为好。


马忠雪1


做一个好中医,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医德,所谓“医者父母心”,要像对付熊孩子那样对待每一位患者。如果没有医德,那就装成有医德,因为来看中医的,脑子不灵光,很容易糊弄的。对于那些没有多少钱的穷人,最好不收钱,可以快速扬名,遇到有钱人再宰他一下。

做一名好中医,外形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一定要让自己看上去老一些,头发胡子最好都是白的,眉毛也是白的就更好了。对外要宣称自己的年龄八九十岁,最好说一百多,但这个要掌握好度,不能超过二百四十九岁,不然会引起怀疑。

看病什么的就简单了,但有几个要点一定要掌握:①不要多说话。言多必失,要多听少说。②药量要小,以绝对不能吃死人为标准,只要不死,吃个跑肚拉稀的就说以毒攻毒。③说话要说中医术语,如“气血津液、肝火肾亏”等,保证患者听不懂就可以了。

至于开药方最容易,有传统药方可用,如果记不住就按照“以形补形,以色补色”的方法,比如补血就用“红枣红茶红糖红布红包”,白癜风就用“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狗”,补脑用核桃,补肾用豆子。以此类推,包治百病。








己所甚欲勿施于人


学医开始,以前人习惯:药房3年,先学认中药、炮制中药(也有人说是抄方3年)但是抄方3年基本也是在药房。 伺候先生3年(就是在老师旁边帮忙磨墨水、端茶水),这个3年其实就是在老师旁边学习怎么看病。抄书3年(抄先生的书籍),这个时候,可以在先生的授意许可下,接诊一些患者,并拟方,方拟好后再给先生过目(这个时候也叫牛犊3年)。

如果没有一点中医基础,而先读伤寒论,未必能理解。(伤寒论不但辨证深奥,就连药物炮制都严格。很多方都有说法,如“杏仁去皮尖”等…这些就关系到中药学)因此,我个人认为还是循循渐进,先学中医基础、诊断、中药学、方剂学……这样比较好。

中医的学习有两种方法:一是:由简入深;一是:经典入手。

由简入深是说先看一些浅显得中医入门的书。如秦伯未的《

中医入门 》,陈修圆的《医学三字经》等等。

经典入手是说:初学中医即看〈黄帝内经〉;〈伤寒论〉;

〈金贵要略〉;〈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辩〉,等等。

自学中医最好有人指点。

很重要得是要分析自己是不是合适学中医!

建议最好先看一些中医入门的书,比如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增加对中医的信心和兴趣,然后精读四大经典(可参阅一些注解的书),多读几遍,有些基础后再浏览以下后世的医书(包括医案医话)。几年下来,可以学一些真正的中医知识。


健康运动中心冯春雷


我的中医就是自学的。有人说自学中医很难,最好有个老师带。也许是本人太狂傲,当第一次读到《医宗金鉴》的时候就不由得想道:现实中什么样的老师会比这本书讲得详细、透彻、有深度?

果不其然,越往后面你就越觉得自学过瘾。当你读《伤寒论》的时候,你会感觉张仲景在教你,当你读《温病条辨》的时候,就会觉得吴鞠通这个老师很啰嗦。是了,实际上你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学习方法。试问,哪个老师会教得这么详细和系统?

自学中医最难的是开头,你就像置身于一个气象万千的迷宫当中,到处都有路,但到处都走不通。直到你三年过后开始有方向感了。别骄傲,你越是走得远,就越会觉得这座迷宫了不起,于是你继续走,或许又是三年后,你开始脱胎换骨了,越来越像个魔术师,路边的某个什么草,石头下面的某条虫子,在你手中都能变成治病的良药,够兴奋吧?

因缘际会,你又遇到当年那个你差点拜他为师的人,你们一起讨论中医理论,突然发现他可能还没有你懂!是不是很爽?不过当然要谦虚啦,毕竟人家身经百战了。所以你这时候再向他讨教临床经验的知识,他会很乐意教你的。甚至答应你业余时间到他诊所里实践去,啊,那种成就感确实值得骄傲一会儿。对了,这就是我的经历,希望对你有启法。


雪夜弯弓


古人学中医,是先让身体通达了,不然吗不知道中医在讲的是什么!

今天的人学中医,是用脑袋去学感受,用脑袋去想感受!

我问过很多中医界的牛人,有没有感受到过卫气?有没有感受到过营气?都没有!不知道看到本消息的您有没有能够感受到!

中医讲的脏腑的功能,都是可以在我们身上感受到的!有了感受,再来看看中医,知识不过是对你经历过的感受的概括。

就像甜描述的是吃糖的感受一样!

不然就只能够用脑袋去臆想,仅仅是脑袋的认为!但是却不是真实的!

别喷我,你要学,可以在头条搜索当代儒释道大家道家西派第二十九代传承人刘忠义老师公益教学的【犀牛望月动作演示】做三个月,中医知识,你可以体会到一半。


本草行者17612170246


学习中医呢最起码得要有医德这是对人品质的要求

在技术上要改变现有的直观思维方式,要逐渐向整体观念发展,学习中医入门的要先学习《中医学基础》这本书,这是让你认识到中医是怎样的一个文化,掌握好中医的基础,然后在深入的话有《中医诊断》
还有《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方剂学》《中药学》《中医儿科学》,读完这些以后要深入理解

然后就可以读中医四大名著《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辩》然后还可以读一读医宗金鉴等等。。。。

学习中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医人张清云


  题主自述内容太少,没法就个人情况进行分析,我只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要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挑几本中医入门的书,我比较推荐:《名老中医之路》、《医道间》、《图解中医入门(平马直树)》。

  其次,要明确需求。学中医是为了指导自己,帮助家人日常养生保健,还是以考取中医执业医师证,日后打算行医为目的。如果是前者,那就相对简单多了,我推荐自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针灸学》、《中医养生学》(最好买教材),之后可以在学习下《黄帝内经》、《寿世保元》。这样已经基本够用了,我不建议从古籍入门,毕竟每个人古文基础不同,再说历代版本、注家众多,容易混淆,相比蓝本教材相对权威,也更通俗易懂。

  如果是打算要行医的,高中生可以直接考中医相关专业,已经错过机会的可以报一些中医学习班,特别是前不久中医师承或确有专长可以考证后,相关继续教育培训班越来越多。中医入门有老师带一带,讲一讲会轻松很多。打算自学成才的,还是建议从蓝本教材入手,无非就是多几本(如下图,这应该是四个人的)。

  最后,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纸上得来终觉浅,不仅需要平时发现问题,用中医的思维去分析解释,还要尽可能地参与到临床诊疗中去。回想自己大一大二刚学完中医基本和西医基础,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幸在大二下半年参加了临床见习活动,跟在门诊抄抄方,临床诊疗思路才慢慢建立起来。

  希望以上对你有帮助,也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抱朴中医


所谓中医就是些花草树根滕之类为药😄只要你深透认识它才唯你所用!


这几味都是常用药!


宝剑护航


现在放眼看去,中医的从业人员很多很多,优秀的好中医却不是特别多,因为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医真的不容易,其实不但好中医难,任何一个行业也都是如此,大部分都是普通称职的专业人员,优秀的人才总是少数。

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触了许多中医专业人员,大部分都是称职的中医,其中不乏有优秀的好中医,不但医术好,医德也好。

如何成为优秀的好中医呢?

1.勤奋努力,持之以恒

中医有自己一套复杂的理论体系,各种流派更是很多,都有各自的专长和理论,如果没有个人的勤奋努力,并且年复一年的持之以恒,是无法深刻领会中医的奥妙的。

2.明师指点,虚心好学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有一个明医理,晓医道的明师指导和言传身教,可以在学医的过程中尽快入门,尽快学有所得。否则,自己就算埋头苦读,也可能如瞎子摸象。

学医的人一定要谦虚好学,千万不要学到一点皮毛就骄傲自满,自视甚高,要知道医学从来没有止境,无论多优秀的医师都不可能包治百病,需要活到老学到老。

3.虚怀若谷,尊重西医

现在很多拥护中医的人士,对西医深恶痛绝,甚至破口大骂,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中西医各有所长,有些疾病中医擅长,有些疾病西医擅长,没有一定就谁比谁强。

中医人只要做好自己的医术,把病人看好,才是自己的本领;自己看好了一些病人,也不要得意忘形,就把其他的医师,包括西医视如草芥,这样都是狭隘的。

相反我接触过一些造诣很深的中医专家,他们让大家看到中医的神奇疗效,也都很尊重西医的。学好用好中医的同时,学习了解西医的知识,应该会对治病救人更加有利。

4.一点悟性和灵气

中医的修为,需要勤奋和努力,一般都能做到一个合格的医师,但要成为医学大家,还是需要一些悟性和灵气的。

5.多多临床诊治病人

是驴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只有多临床诊治病人,才知道自己的本事有几斤几两;

也只有通过诊治病人的实践,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疑惑,带着问题和疑惑再去读书学习,或拜师学习,才能逐渐精进。


杭川医侠陈医生


成为一个好中医必须有两大特性,勤奋和悟性。

中医是个需要深厚理论功底的学科,需要在浩瀚的古籍中寻求真理。勤奋是必须的,许多古籍中的经典理论是必须要背诵下来的,这一点中医西医都必须要做到才行!

有一个所有人都认同的就是学医的要学到老,中医理论就像一个个公式,疾病就是数学题,总是有新的问题出现,如何解决问题呢?就是有效的将自己所学的理论串联起来,直达问题根源。学习理论是重重之重。

理论知识以四大经典为最基础,《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这四本书的问世奠定中医理论的基础,也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成型。

纵观历史上的大医学家没有一个不在经典中放重心思的!对于《伤寒论》一定要全本书达到背诵,最近经方开始大火起来是有其道理的。

很多人学习中医没有一个目标不知道从哪个地方入手,在这里我建议大家看《名老中医之路》这本书。此书是当今名医成为名医的整个心路历程的总结。对大家学习中医很有借鉴意义。

中医是属于勤奋人的学科,不勤奋就算你再聪明也于事无补,多记多背。

临床上最好有一个名师指导,这样在学习中医的路上会事半功倍。临床上要灵机活变,将理论变成治疗疾病的法宝。

还是那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