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最推崇的女藝術家——珂勒惠支的黑白力量

來新意新象,就是要創造奇蹟!

凱綏·珂勒惠支(1867-1945) 德國20世紀最重要最具影響力藝術家之一 對生與死、悲與喜、戰爭與和平 尤其是對母愛及生命中 那些閃爍愛的光芒的瞬間之刻畫 可謂主題鮮明而又入木三分

暴動(《農民戰爭》系列習作),1899

珂勒惠支對中國藝術

尤其是版畫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

20世紀以來幾代版畫家都深受其影響

這首先得益於魯迅的推崇與介紹

魯迅自1931年收到珂勒惠支版畫後

常與木刻青年座談或通信

分析珂勒惠支深邃的藝術思想

嚴肅的創作態度和精湛的版畫技法

一再要求木刻青年學習珂勒惠支


女人和死去的孩子 銅版畫 1903


2015年10月21日,《黑白的力量》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展覽召集6家博物館、藝術機構和重要收藏家,匯聚珂勒惠支120多件作品集中展示。全方位呈現了這位非凡藝術家的藝術風貌,許多作品均為首次登陸中國。

這是一個無助而彷徨的時代,我承認自己的藝術是有“目的”的,我要經歷這個時代、勾勒這個時代、影響這個時代。

凱綏·珂勒惠支

Never mind! 珂勒惠支顯然已然用作品影響了這個時代,這個展覽本身就再一次證明了這位女藝術家的時代意義。執行策展人克勞斯·西本哈爾(Klaus Siebenhaar)在介紹展覽時說:“珂勒惠支並沒有刻意地強調自己的政治立場,她的作品更多的是描繪窮人和戰爭中受難的人的狀態。”


執行策展人Klaus Siebenhaar在珂勒惠支的自畫像前合影


磨鐮刀·農民起義系列 1921


織工隊·織工系列 銅版畫 1897

珂勒惠支具有傳奇色彩的藝術人生成就了這位女藝術家的藝術史地位。但在20世紀30年代的德國魏瑪時期,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她表現底層人民生活的主題並不能成為主流藝術。而當魯迅將珂勒惠支的作品介紹到中國,她成為中國新興木刻運動的精神偶像,其對中國藝術界的影響之深遠不言而喻。

展覽聯合策展人馬提亞斯·亨克爾(Matthias Henkel)先生介紹說:“這次展出的作品有雕塑、版畫、海報等系列。珂勒惠支生前與表現主義藝術家有很密切的交往,作品在構圖、造型和版畫技術方面有著非常鮮明的表現主義色彩。”

策展人Matthias Henkel出席《黑白的力量》開幕式

專門選擇了中式服裝並佩戴了珂勒惠支雕塑的胸針

拋去政治立場的外衣,這是一場藝術學子一定不能錯過的展覽!不管是木版還是銅版畫,展出的120件作品中提供了太多可供借鑑的藝術手法,對材料和技術的把握和控制正是這位現代主義藝術大師作品的經典之處。


你這麼多傷口淌著血,哦,人民! 銅版畫 1896



踐踏 銅版畫 1900



女人和死去的孩子 木版畫 1923



雙手疊交的女人 銅版畫 1898


死亡,女人和孩子 銅版畫 1910



懷孕的女人 銅版畫 1910


工人頭像 木版畫 1922


反戰海報:不要戰爭 石版畫 1924


銅雕塑“飛翔的天使” ,為藝術家Ernst Barlach以珂勒惠支為原型的創作

展廳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