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等108人几乎全是犯罪分子,作者为何用赞赏的视角写他们?

朝朝还暮暮日日复年年


这个问题太尖锐,几乎要涉及到敏感话题了!

对于当时的北宋朝庭来讲,宋江等108人当然全是犯罪份子。不论你是怎么上的梁山,哪怕像林冲那样根本就没有犯罪,却被奸臣陷害成了罪人,最终被逼上梁山的受冤者,只要最终上了梁山,也就都成了和朝庭作对的流民草寇,在朝庭眼里,当然都是犯罪分子。

但是,作者施庵先生为什么要用赞赏的视角写他们呢?这就涉及到作者的立场问题了。就是要把水泊梁山这支队伍塑造成一支以宋江为领袖,有众多英雄豪杰参加的农民起义军。用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形象地揭示出腐朽没落的封建王朝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黑暗现实。通过农民起义从零星的复仇火焰发展成燎原之火的过程,形象地表达出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可阻挡的重大主题。

其实,本人一直以为,《水浒传》最重要的贡献是它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艺术特色,以及高超的人物塑造手法,留给了我们学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艺术表现典范。

其一、典型人物的塑造。

武松,鲁智深,林冲,杨志,李逵,宋江,吴用,柴进,卢俊义,燕青,石秀,阮氏三雄等等人物,他们形象逼真,立体丰满,包括像武大郎,郓哥那样的小人物,随便提起一位,都活灵活现有血有肉饱满充盈。事实上,只有这样的人物,才把这部宏篇巨著立了起来,才把那个时代绘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像,千古流传。

另外还有高俅,西门庆,蒋门神,镇关西,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张都监等诸多反面形象,同样成为不可或缺的绿叶,把这部宏大场面烘托得精彩纷呈。

其二,故事情节的编排。

人物要靠事件来雕塑。比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林冲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杨志卖刀,杨志比武。吴用智取生辰纲。最为精彩的是武松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等事件。构成了全书最为重要的骨架。

其实读者轻易就能看出,在全书中,水泊梁山不过是个噱头,其重点的人物刻划和精采事件都是表现在上梁山之前。

至于梁山英雄排座次后,尤其是接受招安后的北伐辽国南征方腊,只是写了一个过程,人物和事件既不精彩也不丰满,显得生硬牵强没什么趣味,其目的无非是要点明梁山失败的原因而已。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说明,作者之所以用赞赏的视角来写梁山108人,原因就是要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塑造和构划,来烘托出全书重大的主题。


文化一家人


当时,朝廷逆臣贼子当道,宋江等人被一些官人陷害,逼上梁山造反,是因为形势所迫。朝廷认为他们是是乱臣逆贼,作者是从他们身上的行侠仗义,替天行道来褒扬他们。



红楼老记


宋朝年间当时社会的黑暗,奸臣当道,老百姓实在没办法生活了,才虎啸山林聚众起义,梁山108人也是被逼无奈才上的梁山替天行道。



山东济宁孙伟东


说宋江108人是犯罪份子,这是赵宋朝廷的说辞。如果站在宋江这方面的立场,宋江108人不是犯罪份子,是义士,是好汉,是有血性的男儿,是革命者。

《水浒》作者就是站在宋江108人的立场上,描写这群热血男儿杀富济贫,抱打不平,惩治贪官恶霸,伸张正义的英雄壮举。

老百姓只所以喜欢《水浒》,对《水浒》津津乐道,就是因为作者讲述的故事能够引起百姓的共鸣。


阳光灿烂65612926


我个人认为水浒传里仔细看很些好汉的最初加入原因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然后才转入梁山。他们需要一个旗号来说服自己说服别人,但是很多事情的看待不能太片面啦,就像光与影,好像是对立的却又相互依存,在社会黑暗背景的逼迫或是衬托下,梁山好汉的行为好像便有了正义的定义,实际上,有些情节就让人很不能接受,总会不自觉的问,这样的行为到底是英雄还是强盗? 不过有些倒真的是被逼上梁山的,人总是想活着,哪里会想死呢?再说梁山好汉之间交情,有时候把酒论交真的让人觉得也有些热血,人啊,胳膊肘总是向内弯的,在面对不认识的和好兄弟之间的的选择时,我想这选择很多人不用想也会选自己的熟人。至于管理能力,他们的出生便有了局限性,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当朱元璋的


二呆呆


的确如此,梁山好汉在家乡大多数是一些称霸一方的小混混,名声很差,因犯下大事,不敢在家呆了,才上的梁山。当时的大宋昏庸无道,生灵涂炭,百姓生活极度艰难。梁山好汉打家劫舍,对百姓秋毫无犯,与官府对抗,得到了百姓的赞许,作者施耐庵也是这么个心理,对梁山好汉持赞赏的态度,上梁山后这些好汉,也不再干那些杀人图财的事,一心跟着宋江干大事,作者便不再把他们当成有污点的人看待,反而赞赏有加。


殿忠杂谈


所有是与非,对与错,坏与好的评判,都是看作者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就像如果我们站在水浒传所在的北宋末年宋徽宗统治者的角度上看,那么这108人当然都是叛乱分子,犯罪分子,只要人一定性,他所做的所有好事也变成了坏事,这就是刻板印象,那么也就没有这本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了。而作者施耐庵所站在的角度正是劳苦大众,农民阶层,绝大多数人的视角,毕竟那是封建社会,不像现在以人为本。但是即使在那个时代,还是有很多人为此反抗命运不公,阶层逆袭。无论是为民请命还是舍生取义,这都是可歌可颂的故事了!而这些就跟作者所想做的事情,表达的情感有关系了。更和他所处的童年经历,成长经历有关系。所以当我们看任何一本书的时候,无论作者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我们都不要着急下结论或者反驳。每个人的每个观点都和自己的经历,挫折,思想影响程度有关系。看与不看是你的自由。但是如果我们人生中能够多换换角度考虑各种事情的话,就像那句人人都会说的将心比心的一样。就没有那么多对错是非了。人人都是对的,人人也都是错的。而重点是,历史车轮碾压,大势所趋,墙倒众人推,最后流传的,往往是值得深思和回味的,就像这本水浒传一样。


漫谈电影人生


水浒,寓意“出路”。那何以就有了水浒传这部鸿篇巨制就直接以“水浒”为名了呢?事实上,施耐庵的用意一目了然,来自社会各路的英雄好汉,在不堪社会乱象之扰后,走投无路,在梁山落草为寇,寻求出路。如此细想,作者的用意不禁让读者唏嘘不已,在小说中,梁山好汉经过各种战斗,三打祝家庄,打高唐州救柴进,随后大打曾头市,最后在打完高球之后达到鼎盛,宋江带领下的水泊梁山在这个时候寄予了无数英雄好汉对未来的美好期冀,似乎他们的光明前景近在眼前。

他们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在他们眼里“忠”已经在“义”之前,之后把招安视为出路已经没有什么悬念,只是后来这一路充满刀光剑影,无法安生,生死流散,这样的英雄神话只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小马奔腾诶


回答了:这就要说到作者施耐庵了。作者曾参加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建立明朝是靠农民起义,为歌颂农民起义,才写的水浒传。水浒中一百单八将,大多数是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也不乏曾作奸犯科的不法之徒上梁山,在宋江替天行道旗下,改过自新。像孙二娘开黑店,杀人劫财怎么说也是不法之徒。水浒传之所以成四大名著其主要是施耐庵构思巧妙,文笔精湛。内容紧凑,故事精彩,像鲁智深抱打不平,侠义行为深受老百姓喜爱。

但水浒过明末清初属禁毁小说。其间就有专门针对水浒的反对小说也受一些贵族阶级所推崇。尽管荡寇志写的也不错,但比起水浒还是差一些,小说神话过重。水浒在弱势群体民间里广为流传。毕竟穷人多于富人。


别山居士


108好汉各个性格迥异,正道混不下去了,臭味相投重新组合,开启新路,继续走正道,于是都成了好汉。最后,都拜拜了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