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女作家方方事件,到底怎么回事?

百姓—鲁宁平


我们就是被这些站在制高点而心理卑暗的人毒害!心灵毒鸡汤要不得!


夏禹有你


方方事件的根本,是话语权的争夺。

方方写的东西看上去是焦点,但只是个焦点而已,写日记是人家方方的权利,合情合法。在我看来,不合理的地方挺多,主要集中在臆想和道听旁说太多,她反应了她的真实感受,但不等于她感知的就是真实。

重点在于,倒是吹捧她的和反感她的人,出现了对立,吹捧的人要把方方打扮成为生民请命的斗士,反感她的人觉得方方是只围着马桶转的苍蝇。

然而,这场抗击新冠疫情的主力是谁呢?是那些英勇的医务工作者。他们会怎么看待方方日记呢?怎么看那些吹捧方方的喧嚣呢?

这好比土匪来袭,英雄们勇敢的上前迎敌,将弱小保护于身后。然而里面有个大小姐,却愤怒于溅在她裙角上的血,诋毁着英雄的用心,憎恶着汗臭与血腥,怀疑着英雄的能力和拼死决心。等到战斗结束,她却被吹捧成为从尸横遍野血雨腥风中走出的女神。

如果十年后,人们回忆起这次新冠疫情,首先想起有个方方日记。那是怎样的本末倒置、忘恩负义!

在我看来,方方日记无论对错,都只配弃之不顾。

值得纪念的只能是英雄!


雨夜咆哮


对于方作家及其武汉日记,我个人有几点看法:

1、方方老师的文笔犀利洗练,笔触细腻,讲故事能力极高,虽没读过其大作,但对无意间看过的影视作品《万箭穿心》还是很佩服。但作家的感性在当前有点不合时宜,很多人称赞作家讲真话,但更多时候只是一部分人为满足阅读快感,尤其是足不出户闲得发慌的特殊时期。比如钟南山,比如李兰娟,比如李文亮……我想他们并不是受到日记的鼓舞才勇赴前线、勇于吹哨吧,有担当有道义的中国人很多,很多,当前更需要的是实际的行动。

2、新冠疫情席娟全国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需要鼓舞士气众志成城,对犯罪枉法的固然不能姑息,但对一些知错能改的、无心犯错的要有所包容,而不是一味坐而论道,把自己摆在道德的高地上指手画脚。骂官仇富是很大一部分国人的快感所在,作家在文中的揭露等自然容易获得声援。

3、灾难是作家创作的灵感源泉,面对灾难,作家更应该冷静思考,从容观察,厚积薄发,待灾难过去,把积淀的带着温度的或鞭策的文字和盘托出,启发民众反思,才是有意义的。作家是“上帝派来的牧羊犬”,更应该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如果每天凭一些为了爆料为了吸睛而速成的文字,实在是与冷静“反刍”后锤炼推敲作品达到温润人心的做法相背而驰。

4、很多拥趸都在叫嚣应该让作家说真话,我也想说,作家也该听听其他人的真话。

5、站位高一些,把时间轴拉长一些,不要急着发表每日的速成看法,或许,效果会更好些。


低空飞行1978


武汉疫情大规模爆发之初,由于疫情突如其来,导致武汉医疗医疗资源吃紧,许多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但很快,政府举全国之力对武汉和湖北进行了支援。国家财政第一时间拨付抗疫专项资金,派遣各省和解放军医护人员4万多人驰援,用最短时间建起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继而大规模修建方舱医院,使患者应收尽收,免费治疗。同时采取严格的社区隔离防控,很快将疫情控制住,使武汉和湖北各地市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这都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武汉和湖北的事情,难道他们看不见吗?试问在当今世界,有哪个国家和政府能做到这样?如果把一些前期的、小概率的事件,用阴暗视角和负面情绪不断渲染放大,只能说是思想意识和态度有问题。

因此,只盯厕所,不闻花香是一种惘顾事实、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绝对不是什么实话实说。德不配位!


九纹龙史进75482910


方方是为生民请命的斗士,还是个围着马桶转的苍蝇?首先她是一个省作协的前主席,国家厅一级的干部,是吃共产党的饭的。她写的日记同共产党领导的这场战疫是唱友调的,是吃共产党饭咂共产党锅的典型的代表。


李华松书法刻石


作家,最重要的是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方方做到了,所以,不管你们这些指手画脚对她的文字说三道四的喷子们这么想,方方的文字必然可以流传,而你们这些喷子只能站在角落里龇牙而已![灵光一闪][大笑] 下面这两句诗可能把方方抬得过高,不过实质确实是一样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长江万古流”!


跑跑44226158


一哥“俗眼看社会”之——

        假如我们再“俗”一点

鲁迅先生有名名言“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这个似乎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就常识而言,鲁迅先生说的并不完全,也是不对的,真的只有牛奶和血吗?断然不是,还有大量的尿和粪便,这并不高尚也不文雅,但这是真实存在的。

说俗了,文学创作其实和生活中的牛吃草是一个道理,总要有加工、消化而拿出自己的东西,牛奶和血是好的,大伙品若甘饴,粪便和尿是不好的,大家避之不及,这也是常态,当然这也是一般的俗人,而对于草原的牧民、种地的农民而言,屎尿也未必就是无用之物,对于高尚者而言还有“道在便溺之间”的说法,其实就是人的不同心态与眼光罢了。同是一个太阳,还有大小之说以致难倒了圣人,不是太阳的缘故,而是内心的取舍不一。

假如你是方方“产品”的“消费者”,品一下也就算了,好坏自有取舍,可偏不,我们一些同志偏偏要来个“对号入座”,要进行批评指点、再批评再指点,有的还要来个“二次再生产”,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得我们更高明一些、更革命一些、更宽容大度一些、更曲高和寡一些,有这个必要,但不必“跪下拜读”,也不必“怨妇骂街”,更没有必要比对着现实“刀刀见红”。“文学作品”四个字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没有必要较真去对比每一个细节,真的要认真,恐怕石头砸成沙子也生不出一个“美猴王”来,雷锋塔真的倒了也没见一个白娘子出来。

作品,如同到饭店用餐,合口味了,再来,不合口味了,拜拜,挥挥手,权当告别那朵云彩。





一哥于一


我认为是在刷存在感吧!作为一个女人,又是文化人,就怎么这么大的脾气呢?你上前线了吗?你为社会作了多少实际性的贡献?不就是写了几本书吗?那是你为了自己赚钱,作家蛮了不起吗?

了不起的是成千上万战斗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一线的领导们,一线的志愿者,八十多岁的钟南山,七十多岁的李兰娟以及在一线牺牲的同志,他们才算真正了不起的人,他们才是受委屈的人。

你受什么委屈咯!发什么牢骚咯!现在写书的没见几篇好文章,大多数都是鸡汤,作家写的东西,自己都做不到,言行都是不一致的,纯属赚钱。象鲁迅才算真正的作家,为人类作贡献的作家,这才叫了不起!我们世界人民都尊重!


z光辉岁月


不要什么事情都带着批判的语气,我们都是平凡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世间从来不缺少美,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看待问题更要客观谨慎,你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到大众的情绪甚至是想法,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事,但我知道这个人写的一些东西有失偏颇,甚至是哗众取宠,一个人也好一个家庭也好一个民族也好,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缺点,现在国内的疫情好多了,你看看国外的疫情,国外不是讲人权吗?竟然要选择救年轻的不救年纪大的,多么大的讽刺,生命面前人人平等,一个6千万的国家都一塌糊涂,反观我们14亿的国家有条不紊,这个作者不应该反思吗?


90后的观点


武汉刚发现疫情时应对确实有失误,迅速的疫情发展让政府及医疗体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很多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这是国家承认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后来的八方支援。好在国家层面反应及时!我们才有了一个成功的结果,我们不能太苛求!谁沒有失误(考虑的太多如经济等就会有),我沒有看过方方的文章,不知她的出发点,如果是实事求是我们就应当认可,如果是公知,是恶意的,我们就吐口水淹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