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幹了啥?梁啟超稱讚他勝過秦始皇,是華夏第一雄主?

被稱華夏第一雄主

梁啟超先生是一代國學大師,在國學方面造詣很深。但梁啟超不僅僅只研究國學,其對歷史,時事更頗有研究與論述。

梁啟超提出中國歷史上有四大雄主,分別是趙武靈王,秦始皇,漢武帝以及宋武帝劉裕。而這四位中,梁啟超最看重趙武靈王,甚至超過了秦皇漢武。對於趙武靈王,梁啟超給出的評價是,中國歷史上自黃帝之後,四千年來第一雄主。

維新變法時期的梁啟超(右)

歷史民族角度分析

至於為何梁啟超給予趙武靈王如此高的評價,則是今天探討的內容。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分析,把歷史還原到當時:一是整個人類歷史長河中,二個是春秋戰國的趙武靈王時期,三是梁啟超所處的清末維新變法時期。

從整個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我們長達幾千年免於遊牧民族的滅火,中華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創造璀璨的文明。而其他三個文明古國都被遊牧民族屠殺滅國,甚至歐洲一度被匈奴蒙古大軍殘忍屠殺。而趙武靈王是第一個擊敗匈奴的君主,後期趙國的李牧也大規模殺傷匈奴,保護了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

匈奴西遷後滅西羅馬帝國

清末維新變法時期,正是甲午中日戰爭後,中華民族危機加深。德國強佔膠州灣,帝國主義宣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機的時刻。這個時候梁啟超思考的格局在於如何挽救民族危機。

清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形勢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華民族五百年內亂時期,也是遊牧民族迅速崛起的時期。周幽王時期,犬戎攻破鎬京,關中淪陷,西周滅亡,這是中華民族中央政權的重挫;春秋初期,北狄威脅中原各國,白狄鮮虞曾經攻破邢國和衛國;戰國後期,匈奴、東胡、樓煩、山戎等少數民族趁勢崛起,秦國、趙國、燕國都面臨匈奴等草原部落的進攻,隨時都有可能滅國。這是中華民族第一次民族危機,在這次危機中,趙武靈王顯然是很有作為的。

偉大改革胡服騎射

在周禮下華夏諸侯的眼中,胡人永遠是蠻夷敵人,是不受尊重的。因為華夏和蠻夷的對立勢同水火,是不可能兼容相處的,更別說向他們學習。而蠻夷的戰鬥力非常強大凶狠,因此華夏民族一直處於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的敵對和包圍之中,此時的趙國就面臨這樣的難題。

在華夏諸侯的戰爭中,通常是用步兵和戰車,缺乏騎兵兵種。而遊牧民族擅長騎射,經常騷擾邊疆,來無影去無蹤,像是二戰時期的閃電戰,中原諸侯無法抵抗。一旦中原勢力薄弱,遊牧民族便趁機長驅直入,華夏隨時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所以打造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才能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進攻,才能免於亡國滅族。

春秋初期的北疆形勢圖

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是擁有非凡的魄力、遠大的眼光再加上創造性的思維。當時所謂的“胡服”,是指類似於西北戎狄之衣短袖窄的服裝,同中原華夏族人的寬衣博帶長袖大不相同,所以俗稱“胡服”;“騎射”指周邊遊牧部族的“馬射”,有別於中原地區傳統的“步射”。

趙武靈王豐功偉績

通過推行“胡服”,標誌著中原王朝取長補短,第一次向戎狄民族學習,相當於承認了戎狄也有優秀可取之處,這讓戎狄部落感動的熱淚盈眶,減少了對中原王朝的敵對和仇視,甚至為後來南匈奴的臣服和和睦相處產生了影響。

胡服騎射前的趙國北疆

通過推行“騎射”,學習戎狄的長處,中原國家第一次擁有了強悍的騎兵部隊,可謂是“以胡制胡”的最初範本,對胡人來說是個巨大的震懾,從此不敢輕易南下騷擾。而後來秦朝漢朝,也紛紛效仿趙國,建立強大的騎兵部隊。

胡服騎射後,趙武靈王吞滅中山國,大敗林胡、樓煩二族,開闢雲中、雁門、代郡三郡,闢地千里,還修築了“趙長城”。把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大大向北推移,這些地方後來逐步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版圖,同時也建立了華夏的北部屏障。

胡服騎射後的趙國北疆

胡服騎射後,趙國國力持續強盛,戰國末期最兇殘的遊牧民族匈奴開始強大,中原正值七國混戰。此時趙國大將李牧憑藉強大的騎兵力量,再加上李牧的韜光隱忍、誘敵深入,一舉殲滅十萬匈奴騎兵,短期內粉碎了匈奴對中華民族的威脅,把匈奴極盛並大規模南下的時期向後推移了五十年。而那個時候中原的混戰已經結束,強大的漢朝勉強可以抵擋匈奴,再經過幾十年的“文景之治”,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繼位,漢人徹底擊垮了匈奴。從此匈奴往西部遷移,不在威脅中華民族,而其他文明古國開始遭殃。

從對中華民族貢獻的角度來分析,趙武靈王的豐功偉績足以位列前茅,梁啟超的評價也許有點誇張,但是絕對沒有無中生有。

你們怎麼看這個問題?歡迎就要探討。

《大爭之世》20篇 《圖史春秋》20篇

《從遊牧部落到穆公稱霸》20篇

《秦始皇系列》20篇《楚漢之爭》20篇

《兩漢盛世》20篇 《漢末三國》30篇

一共150篇文章,800幅圖,敬請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