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历史上的三国时代是怎样的?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的局势是如何结束的?

__丶H


公元9世纪,同时在东亚崛起的大唐与日本先后将目光延伸至朝鲜半岛,而此刻的朝鲜半岛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于是在各自寻找结盟对象的过程中,一场背靠唐日两国的代理人战争骤然爆发。

在步入正式的国家形态之前,朝鲜半岛上主要存在四股势力,分别是半岛南部的三韩和横跨鸭绿江南北的高句丽。其中三韩指的是由半岛土著居民组成的马韩、牟韩和辰韩,而高句丽则是源于中国辽东的少数民族后代,在生产生活上高句丽以半游牧半农耕的形态为主,因此在整体实力与作战技巧上均强于同时期的三韩。

为了抵御高句丽的军事威胁,三韩纷纷向外寻找援助,在这一过程中马韩逐渐演变为百济、辰韩演变为新罗、牟韩则演变为伽倻。这个时候无论百济、新罗还是伽倻都已经具备最初的国家形态,而伽倻也很快在三者之间的战争中被新罗吞并,于是朝鲜半岛开始呈现出高句丽、新罗和百济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寻找外援的对象上,新罗选择了陆地的唐朝,百济则将橄榄枝抛向了岛国日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新罗位于半岛东部,百济位于半岛西部,而基于唐日两国的地理位置,我们似乎很难理解新罗和百济的选择。如果是就近原则的话,那么最合理的搭档应该是大唐联合百济、新罗联合日本,如今形成这种相互交叉的结盟圈确实令人费解。由于年代久远,关于当时国际政局的翔实史料已经残缺不全,但不管怎样新罗和百济各自找到了靠山,而唐朝和日本则通过代理人插足进入了朝鲜半岛。

站在今天的视角来看,唐朝与日本的国力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但在当时的日本眼中却不是这个样子。由于此前的大隋帝国已经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繁荣景象,日本人通过遣隋使的描述往往把隋朝想象成一个堪比天堂的国度。而经过隋末乱世的战争,唐初的社会已经相对凋敝,事实上不仅是日本人前后对比之下觉得大唐不如大隋,就连今天的统计数字也表明唐朝至少到“开元盛世”时期才赶上隋朝的水平,至于被后人称道的“贞观之治”则不如杨坚时期的“开皇之治”。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逐渐有了轻视大唐之意,在往来国书的措辞上也力求与唐朝平起平坐,既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那么他们便称“天皇”。由于新罗与百济本身就有世仇,再加上现在各自找到“大国相助”,因此双方的战争很快爆发。起初唐日双方只是提供支援而并不参战,这属于纯粹的代理人战争,但到后期已然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后,两位大佬就不得不直接介入了。

图-日本和服
公元660年,唐朝和新罗联手攻陷百济,但百济复国势力并未被连根铲除,在倭国的支持下后者很快卷土重来。讲到这里我们很有必要说明一下百济与日本的关系,由于双方世代联姻,以至于今天的日本皇室还带有部分百济血统。在当时而言,流亡倭国的百济王子算是倭国国主的外甥,在舅舅的支援下,倭国和百济联军于公元663年登陆白村江。

图-韩国人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在唐将刘仁轨的指挥下,唐新联军大破日军,此后数百年的东亚局势由此奠定。

地图帝


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中国东北的一支少数民族扶余族的一支在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史称高句丽,后来高句丽又逐步吞并原汉四郡的全部地盘,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有逐鹿中原的野心,只是屡屡遭到中原王朝的挫败。而扶余人的另外一支则继续南下,强占了原属三韩地盘的朝鲜半岛西南部,建立百济国,朝鲜族的祖先三韩人只得退居朝鲜半岛的东南部,后来形成新罗这个国家,韩国的历史称之为“前三国时代”,然而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三个国家并非同文同种的一个民族,高句丽应该是归属于中华史的,百济的上层也是来自中国的少数民族,只有新罗人是朝鲜半岛土生土长的民族。

高句丽

后来黄巾起义开启了四百年的大乱世,在这四百年里,一个一个的国家就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而地处偏僻的高句丽也在史书上露了一把脸,北魏伐北燕,北燕国主冯弘逃入高句丽,后来北魏向高句丽索要冯弘,高句丽就把冯弘全家都处死了。而更偏的百济甚至接受过南朝宋的“镇东大将军”的册封。

隋文帝结束了四百年的大乱世,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盛世繁华。为了解决东北高句丽频繁寇边问题,隋文帝曾派大军出征高句丽,然而因为道路和天气的原因,未战先败,损失不小,只好暂时隐忍。大业七年,杨广为了彻底结束高句丽割据东北一隅的局面,开始准备东征,大业八年二月,第一次东征开始,因指挥失误,隋军惨败而归,正是这次惨败,使中原大地再次陷入战争的漩涡,而固执的杨广却不顾国内形势,又接连发起第二次,第三次东征,勉强得到了面子上的胜利,然而面子有了,王朝却丢了,大隋也像结束了大乱世的秦帝国一样,二世而亡。三次东征高句丽不仅没有彻底解决地方割据,反而把中央也丢了。

接替了大隋的大唐帝国同样也要结束高句丽的地方割据问题,李世民甚至说过这样一段话“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朕长夜思之而辍寝。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而后来征高句丽的诏令一下,便有数以千计自愿以私装从军的志愿者要求参军报国,这些人都说:“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可见中原汉人对以往惨败于高句丽的国恨家仇绝不会轻易忘记。高句丽曾经把征辽战死的隋军尸骨筑成一座京观,李世民即位之后,特意命人毁掉京观,收敛尸骨。

在大唐君臣的心中,高句丽所占的汉四郡是“旧中国之所有”,“九瀛大定,唯此一隅”,所以,从贞观十九年开始,共三次东征高句丽,和杨广一样,李世民也是御驾亲征,不过可惜的是和杨广一样,李世民同样也未能彻底征服高句丽,甚至在其驾崩前,李世民还在筹划着再次东征高句丽。李治即位后,吸取了教训,联合朝鲜半岛土生土长的新罗国,先灭掉了比较弱小的百济,然后先后发大军50万,征战数年,最终攻克平壤,彻底灭亡高句丽,并在高句丽和百济旧地设置安东都护府和熊津都护府,之后新罗又想挑战大唐权威,李治又派兵讨伐新罗,通过六年的战争,又将新罗变成了大唐的附属国,至此,可以说中原王朝第一次彻底征服了朝鲜半岛。

安史之乱将大唐带进了黑暗,新罗也乘机开始扩张,占据了朝鲜半岛近三分之二的领土,这也是朝鲜半岛第一次出现大一统的国家,后来新罗衰落,朝鲜半岛再次分裂,经过几十年的混战,王建再次统一朝鲜,建立高丽王国,此时中原大地已经来到了宋辽对峙的时期,由于中心在和北宋的对峙上,辽国并未把高丽放在心上,致使高丽逐步扩张自己的领土,后来金代辽,灭北宋,高丽及时对金称臣,由于重心同样在对宋的对峙上,金国也是对高丽基本处于不管不问的状态。

高丽

后来蒙古兴起,无敌于天下,多少国家在蒙古铁骑下亡国灭种,高丽虽然没到亡国灭种的地步,但国家独立没有了,国土基本处于元朝的统治之下。元朝末年,天下再次大乱,蒙古军队和红巾军打的你死我活,高丽乘此机会收复被元朝占领的土地,并且还向北扩张了不少。

大明建立后,高丽大将李成桂审时度势,停止了向北的扩张,反而回师兵变,推翻了王氏高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建国之后,李成桂主动向明朝称臣,请求大明天子赐名和册封,太祖皇帝朱元璋取“朝日鲜明”之意,亲自赐名“朝鲜”并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国王,自此之后朝鲜国王即位,必须由中国皇帝册封,否则便视为僭越。

李成桂坐像

李氏朝鲜王国一切礼仪、制度、文化、服饰均效仿明朝,使用的年号也是明朝的年号。可以说这个时期是朝鲜与中原王朝关系最密切的时期。就这样过了二百年,到了万历年间,更东方日本由丰臣秀吉完成了统一,丰成秀吉致书朝鲜国王,表示要借道朝鲜攻击大明,朝鲜作为大明的属国自然拒绝,于是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出兵朝鲜。朝鲜由于过了二百年的和平日子,已“人不知兵二百馀年”,甫一接战,便溃不成军,朝鲜国王逃到大明边界,上书请求明廷出兵援助,甚至请求内附。大明此时担负起了了宗主国应负的责任,出兵援朝,日本先后两次出兵侵朝,大明就两次出兵援朝,最终战胜日本,保全了李氏朝鲜,李氏朝鲜在对大明感恩戴德,甚至到了清朝时期,朝鲜肃宗还说:“神宗皇帝于我国,有万世不忘之功矣。当壬辰板荡之日,苟非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则我邦其何以再造而得有今日乎?”

朝鲜


天涯看点历史号


新罗、百济、高句丽的三国鼎立局面,亦即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是如何结束的?这其实可谓是唐帝国崛起所造成的一连串连锁反应的结果。

公元576年左右的朝鲜半岛三国疆域

唐帝国统一中国后,控制着辽东、朝鲜半岛北部等地区的高句丽成为了唐在国家战略层面无法回避的对手。而对于高句丽来说,唐帝国统一中国后,紧迫的危机感也就随之而来了。在这种压力之下,高句丽选择同此时朝鲜半岛三国中国力最弱的百济联合,组建“丽济同盟”,共同出兵进攻处于国力上升期的新罗。而丽济联军的节节胜利,则导致了新罗君主善德女王不得不向唐求援,从而引发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至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帝国第一次大规模出兵征讨高句丽。

这次大规模出兵征讨高句丽,虽然以唐军的失败而告终,却因此在东北亚形成了“唐-新罗”和“高句丽-百济”两大阵营。从综合国力的角度来看,时间是站在唐帝国一边的,无论丽济同盟怎样顽强抵抗,最终的获胜者恐怕都不会是他们。

接着,唐丽边境和朝鲜半岛就进入了长期小规模冲突,间或大规模战争的时期。直到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7月,百济于唐、新罗联军的围攻之下灭亡。迩后,百济残余势力在倭国(日本)支持下的种种试图复国的努力,又在高宗龙朔三年(663年)10月白江口之战(白村江之战)的惨败中灰飞烟灭。朝鲜半岛的军事平衡由此被彻底打破,高句丽的覆灭也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10月,高句丽的首都平壤城陷落。在公元667年-668年唐罗联军最后一次对高句丽的大规模出兵征讨中,高句丽终于步百济后尘,走向了灭亡。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就此结束了。


肇英


朝鲜半岛有个人叫王建,生在朝鲜开城,家谱显示太原王氏,是东周太子晋直系后人,遗训为“十训要”,自称三韩之平民。王建是半岛东南部新罗国王子弓裔的部将,他在公元918年靠兵变夺权登位建立了王氏高丽,935年取代新罗,936年平后百济,统一了大同江到半岛最南部之间的全部领土。王氏高丽继承的是新罗国,新罗国(韩国)就是唐朝灭亡高句丽的盟军。高句丽统治范围跟王氏高丽并不重叠,高句丽发源自中国东北,由于国势才往半岛扩张,几百年后出现的王氏高丽在半岛南部建立,继承自新罗国。两个国家之间横跨几百年的断层,高句丽被唐朝灭亡后王族百姓跟富户大部分被唐朝迁往中原汉化了,其王族在中国绝嗣,其他高句丽遗民的去了突厥,朝鲜半岛,日本等等。另外我说一下清朝元朝,元朝是中国的异族王朝,但是元朝灭亡后大部分土地由明朝继承,元朝的多个少数民族百姓也融入汉族了,清朝那更不用说了,几乎是彻底融入汉族了。如果高句丽灭亡后大部分百姓融入的是新罗国,那么韩国还能跟中国扯扯皮,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我还想跟韩国人说,东罗马帝国灭亡后俄罗斯弄到了著名的双头鹰标志,自认为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但你觉得俄罗斯真的继承了东罗马?讨论一个民族,必须知道他的主体,当今汉族的主体是早期的华夏部落这没错吧?当今朝鲜族的主体就是半岛东南部的农耕民族三韩人,而不是中国东北的渔猎游牧多民族共同体高句丽,高句丽并非民族,他的属性跟匈奴类似,包含了好多民族,请问韩国人凭什么说他们是高句丽的子孙?韩国人凭什么到中国新疆寻找高仙芝的足迹?就凭你各种影视剧的意淫把隋唐军队打败?高句丽跟王氏高丽之间几百年的断层你们怎么填补?你说继承高句丽就继承了?乱认祖宗就是不知羞耻,汉族人有一部分人说元朝是中国的正统王朝没错,但是绝对没有汉族人说是蒙古人的子孙,这就是中国人跟韩国人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