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遠山水畫《御題山水冊》鑑賞

馬遠(約1140-約1225年後),南宋繪畫大師,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生長在錢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繪畫世家,南宋光宗、寧宗兩朝畫院待詔。擅畫山水、人物、花鳥,山水取法李唐,筆力勁利闊略,皴法硬朗,樹葉常用夾葉,樹幹濃重,多橫斜之態。樓閣界畫精工,且加襯染。喜作邊角小景,世稱“馬一角”。 與李唐、劉松年、夏圭並稱“南宋四家”。 馬遠的曾祖、祖父、伯、兄及本人均為畫院待詔。從北宋一直延續到南宋。“靖康之變”北宋滅亡後,馬遠的祖父隨著高宗趙構南渡,所以馬遠是在南宋的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出生長大的。他大致的活動時間在南宋光宗、寧宗年間。馬遠的山水畫成就最大。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御題山水冊》是小尺寸的山水,十張畫組成,另外有十張書法題跋,一共二十張,對景物的刻畫精細入微,精彩絕倫。

《御題山水冊》是馬遠根據宋寧宗的詩意而繪成的,設以淡色,筆精墨妙,描繪出了季節變化下的不同景色,十分傳神。畫面上亭臺樓閣刻畫得非常精緻,樓閣中有人在休息或者欣賞遠方的景色,人物的出現讓畫面顯得很豐富。遠山如黛,連綿起伏,山外還有山,崇山峻嶺,甚是壯觀。盤根錯節的大樹,蒼勁挺拔的松樹,蒼翠欲滴的柳樹,鐵骨般的枯樹,馬遠的筆力非常雄強,刻畫物象生動傳神,把骨法用筆體現得淋漓盡致。山中有行人,有人在交談,打破了山的寂靜。每一張畫顯得非常開闊,有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畫面也是寧靜的,有靜有動,邊角式的構圖呈現出的意境非常深遠。筆墨簡潔精湛,畫面空靈,意境深邃。他和夏圭被稱為“馬一角,夏半邊”。他們兩個人的構圖都是邊角式的,畫面空間開闊,營造出了很好的意境。

“小雨瀟瀟潤水亭,花風颭颭破浮萍。看花聽竹心無事,風竹聲中作醉醒。”這幅畫描繪了小雨下的水亭有人在裡面休憩,旁邊有一個侍從,一陣風吹過,吹起了水上的浮萍。風也吹得竹子搖晃起來,發出聲響。畫中的主人一邊欣賞遠方的風景,一邊靜聽竹子發出的聲響,十分悠然自得,有一種朦朦朧朧的狀態。整幅畫是動的,馬遠用遒勁有力的線條刻畫出了一種悠閒的狀態,讓人歎為觀止。另一張畫也是這種情景。“擬把扁舟擊絕壁,夾岸桃紅柳煙壁。看山看水到月明,臥聽漁童吹短笛。”這張畫描繪的是春天的景色,主人躺在船艙裡,欣賞山水一直到月亮出來之後,同時也在傾聽漁童吹奏的短笛聲。好一幅悠閒自在的歡快場面。面中的氣氛是輕鬆自在的,安逸,閒適,所謂閒情雅緻。這種生活狀態是那個時候的許多人所向往的,畫中的情形其時反映了當時人們內心的一種渴望。再看另一張畫,“池面冰開漾綠波,枝頭花朵蹙紅羅。東風信有陽和意,應為今年樂事多。”這幅畫描繪的是冬天的景色,池面的冰裂開了,意味著冰開始融化,枝頭的花朵開始萌芽,預示著春天將要到來。一個人站在池邊的欄杆旁,靜靜地佇立著,眺望遠方,一切顯得非常安靜。冬天是靜謐的,“冬山如睡”。畫面中看不到遠山,顯得非常空曠,只能發揮想像力了,畫面營造的氣氛是寧靜寒冷的,但冷中有一股暖意出現,冰開始裂開,花朵開始萌芽,春天的消息開始出現了,東風送來一陣暖意,預示著今年有許多快樂的事情。這張畫也是一片歡快的氣氛。馬遠的作品洋溢的總是歡快,悠閒,自在的氣息。讓人在欣賞的時候獲得心靈上的愉悅享受,還能產生許多向往,嚮往那種自由自在的安逸生活。

十張畫每一張都很精彩,整個基調是歡快的,也是悠閒的。這也是當時的皇帝的生活狀態,歌舞昇平,悠然自得。馬遠作為畫院待詔,表現的也是皇帝的生活狀態,是為皇帝服務的,營造出的氣氛直接反映了皇帝內心的想法。人們在欣賞這些作品的時候,不僅看到他精湛的筆墨技巧,還能喚起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對安逸自在的生活的嚮往。 也許在那個時候許多人達不到這種生活狀態,只能通過畫面寄託自己的一種願望,從而獲得心靈上的愉悅。

御題山水冊之一

御題山水冊之一題詩

御題山水冊之二

御題山水冊之二題詩

御題山水冊之三

御題山水冊之三題詩

御題山水冊之四

御題山水冊之四題詩

御題山水冊之五

御題山水冊之五題詩

御題山水冊之六

御題山水冊之六題詩

御題山水冊之七

御題山水冊之七題詩

御題山水冊之八

御題山水冊之八題詩

御題山水冊之九

御題山水冊之九題詩

御題山水冊之十

御題山水冊之十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