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远交近攻”的范雎是睚眦必报的人吗?其实是个快意恩仇的人

“远交近攻”是范雎的战略思想,但司马迁评价范雎睚眦必报,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范雎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那今天,我们从发生在范雎身上的事迹,看看范雎究竟是个什么人,其实他是个快意恩仇的人。

范雎,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55年,魏国芮城人。出身贫寒家庭的范雎,在战火纷争的战国时代为了出人头地,早年周游列国,想凭自己锐利的口舌游说诸侯,成就一番大事业。但是没钱、没背景的草根,日子难混得很,混来混去还是一事无成。无路可走的范雎最后投入魏国大夫须贾的门下,成为须贾的一个门客。

须贾看到范雎的口舌伶俐,一次出使齐国的时候,带上他一同出使齐国。在齐王面前,范雎有理有据地为魏国争辩,风头盖过大使须贾,因为齐王欣赏他的口才赏送金银给他,从而受到须贾的猜忌。回国后,须贾把情况通报给魏相魏齐,魏齐不分青红皂白,派人把范雎往死里打,范雎被打得肋骨折断,牙齿脱落。为逃过劫难,只能装死,魏齐派人用草席裹住范雎丢到厕所里,并让人往其身上撤尿。受到奇耻大辱的范雎,发誓必报此仇。

当时范雎为逃过追杀,更名为张禄,所幸的是范雎受到好友郑安平的帮助,见到出使于魏国的秦使王稽。王稽与之交谈几句后,便发现此人绝对是个人才,便决定带他们回秦国,举荐给秦昭王。

一年之后,秦昭王在宫里召见已经被他冷落安排于秦的馆舍中的范雎。范雎当面抨击秦国当前的战争外交政策,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即秦当前的兼并目标应该是靠近秦国的韩魏,打下一寸就得一寸,打下一尺就得一尺。外交方面,应当结交与秦并不接壤的齐国,秦昭王当场深为折服,对范雎是又是跪又是拜,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当场拜其为客卿。范雎终于实现草根逆袭。

不久,范雎提醒秦昭王,当前,秦国的权力掌握在太后和穰侯魏冉手中,满朝都是穰候的人,今后很危险,王权有可能旁落,传不到昭王的儿子手里。在范雎的建议下,公元前266年,秦昭王废太后,逐穰侯,拿回了自己的王权,并拜范雎为相。

长平之战,杀神白起坑杀赵卒40万,震惊天下,立下了头功。其实范雎在这场战役中也出了不少力,他的反间计,成功的让赵王弃用老将廉颇,起用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为主帅,从而导至赵军的溃败。

但长平之战后,因为害怕战神白起夺了自己的相位,纵容秦昭王杀了白起,使秦军失去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军事统帅。这实在是小人行径,除了这些,在生活中,范雎还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对待仇人,范雎是有仇必报,即使瞪他一眼的仇恨,他也会记住;对待他的恩人,范雎也是有恩必报,即使是给过他一碗饭的人,他都会不惜家财,一定得给予回报。在人生中,他的快意恩仇发挥到了极至。


对待仇人须贾,在须贾出使秦国时,范雎本意是杀掉报仇的。范雎特意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在咸阳的大街上巧遇出使的须贾,须贾很意外范雎还活着。但是,他乡遇故人,须贾便请范叔吃饭,问范叔何以混得如此落泊,范雎告知,现在自己只是秦国的一个奴婢。须贾看到穿的如此寒酸的范叔,便把自己身上的长袍脱下来,穿到范叔身上,这让范雎很感动。

须贾的无意之举,让他逃过一劫,不过活罪还是要受的。第二天,范雎向须贾表明自己现在的身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相,须贾很是震惊,赶紧下跪道歉。范雎说,因为须贾送衣服给他,他很感动,决定放过他,不会杀他了,但还是让手下给须贾喂了一大盆马料。谁叫你谁不犯,偏偏犯了范雎呢!

对于大仇人魏齐,范雎是绝对不会放过的。秦昭王向魏王替范雎索要魏齐的人头,魏齐很害怕,从魏国逃走了,跑到赵国国相虞卿家里,虞卿顶不住赵王的压力,把相印挂了,和魏齐一起跑,在途中,想求救于信陵君。但信陵君畏秦,魏齐绝望自杀。

对于恩人王稽和郑安平,范雎推荐王稽当任河东郡太守,郑安平任秦军将军。这两个恩报得有点太大了,这两个人的能力是无法担此重任的。在长平之战后,在邯郸之战中,作为秦军的副统帅郑安平率2万人投降,河东郡大守王稽弃城跳跑。作为举荐人的范雎,按秦律,当斩,但秦昭王宠爱他,因此放过。

因为王稽和郑安平事件,以及之前的白起事件,范雎觉得很愧对秦昭王。恰巧此时,咸阳来了一个燕国人蔡泽,这个蔡泽也是靠嘴周游天下的,也想凭借自己的口舌当上秦相。为当上秦相,便游说范雎退位,以商鞅和张仪为例,劝他急流勇退。范雎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向秦昭王辞相,举荐蔡泽为相,这又是战国时代的另一个屌丝逆袭的传奇。

辞相不久后,快意恩仇的范雎就病死了。但是他的“远交近攻”的战略被秦国确定了下来,也影响了以后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