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拟古九首(其三)》

晋·陶潜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今日惊蛰。“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古人认为,春雷响动,将沉眠在土里的虫子都震醒了,所以叫这个节气为惊蛰。

这个节气最早叫做“启蛰”,后来到汉朝的时候避讳汉景帝刘启,改为惊蛰。唐时曾短暂恢复,后来沿用“惊蛰”至今。

陶潜,便是魏晋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

公元405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从此过起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

公元418年,刘裕杀了晋安帝,立恭帝司马德文;公元420年,刘裕篡晋称宋,废恭帝,并于次年杀了他。

已归隐十多年的陶渊明,写下了《拟古》九首,寄托对晋朝的怀念,以及对篡晋刘裕的愤慨。正如明代黄文焕在《陶诗析义》所言:“此九章专感革运。”

本诗大概写于惊蛰前后的仲春二月,恰好逢上了一场及时雨。第一声响亮的春雷从东方而来,震耳欲聋。

众多冬眠的蛰虫,皆被春雷暗中惊醒。春雨润泽草木,枝叶纵横舒展,大自然一派生机勃勃。

一双刚刚到来的燕子,翩翩飞进诗人的屋子。梁上的老巢依然还在,这双燕子相偕飞入了旧巢。

好一对“翩翩”与“双双”的春燕,活泼灵动的形态宛在眼前。

显然,这双燕子是老朋友了。春燕回归旧巢,本是件寻常事,却深深触动了诗人。

他不禁问燕子:“自从去年分别以来,我家门庭虽日渐荒芜,可我的心仍然是坚定不移,但不知您的心情如何?

“我心固匪石”之句,典出《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直抒胸臆,又托喻了诗人自己坚贞不渝的气节。

我想,倘若燕子有灵,定作如是回答:纵然君家门庭荒芜,可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不然,今日又怎会飞回君家旧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