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看完了,想看历史的书籍白话文的有哪些推荐?

Jw155599305


本人是学历史的,读了几年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生,特别推荐以下几本书:1世界史方面斯托福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从全球史的角度看历史覆盖面较广,但我们看到的翻译本感觉还是比较枯涩。2.中国通史方面,个人认为伯阳先生的《中国人史纲》可以读一读,有文人的财气在里面,也有台湾和柏杨先生个人的一些事关方面的,可成一家之言言。更主要是读来感觉比较新颖,和大陆的著作相比,这一点特别明显。3.另外专注方面可以看中国近代史方面的,有陈旭麓先生的《中国近代的新陈代谢》。4.如果初高中没有好好学历史,可以看一下《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虽然也有其他的版本,但这个版本相对来说保持了袁腾飞先生上课的原汁原味。5.如果喜欢看小说类的,可以看下蔡东藩先生的《中国通俗史演义》。尚仅是本人在学习范围内比较喜欢的历史著作,包括历史性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每个人的兴趣角度不一样,选择的角度也不一样,很多时候就看自己的选择了。



李老shi


你好,我也是一名历史爱好者,跟你一样都喜欢看一些历史类的书籍。根据你的爱好,给你推荐一些书籍吧,但愿你能喜欢。

从你说的《明朝那些事儿》看完了,我猜你应该是喜欢轻松愉悦的写史风格。其实这本书的体裁并不是史书而是小说,在选择的时候还是应该将小说和史书区分开来。建议你从下面几个方面选择:

一、古代原版正史

诸如《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很多正史类书籍通常也会有青少年版即白话版或者原文带注释的,要了解真正的历史可以从这些书入手。

二、近现代人写的史书

有一类史书,比如《中国通史》、《话说中国》、《剑桥中国史》等本身就是白话文写的,文字并不晦涩,算是通俗易懂的。

不过这些都是“正儿八经”的史书,作者都是“一本正经”地写历史,因此读起来可能会觉得相对枯燥,但如果要真正地了解历史,这些“正经”的历史书是必须要看的。

三、你所说的看着着迷的书籍

这种既是史书但又不是说教式的讲史的书还是非常多的。给你推荐如下:

1、易中天老师的《易中天品三国》及《易中天中华史》系列。

作者的语言风格风趣幽默,既有无伤大雅的调侃,也有不失严正的批判。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在他的口中变得生动形象。

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对历史上有争议的人和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角度非常独特和新颖,真正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别人的风格。并且从历史的本身出发,带领作者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思索中去。这些书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2、袁腾飞《两宋风云》。

这本书的特点是讲究逻辑思维分析人和事,依据可查找的历史资料,对“两宋”时期的人和事进行详细论证和评论,使“两宋”历史史实变得有理有据。

3、王立群读《史记》系列。

作者通过读史,令人引发对人性、人生的深刻思考,是一套非常有思想深度的书。

上述三类书各有特点,行文都非常活泼而又不失深度,我想应该能满足你“看着着迷”的期望!

以上是我为你推荐的历史书,希望能帮到你,请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吧。同为历史爱好者,如果有好书,别忘了也推荐给我,谢谢!





历史不忍错过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白话通俗小说,之所以说它是小说,而不是历史著作,历史写作方式上是有突破性的,却没有正规史书具备的严谨性,是以小说的形式写作的,小说本身就具有演绎性!读起来富有趣味性,很好读,但是不具备反复阅读的必要,读过、笑过、就真的是一笑而过了!

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还有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都是可读性很好的白话历史,既有严谨性又不缺乏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认真考证。

另外刘和平的《大明王朝1566》也是很好的一部白话文历史,但它是按剧本写的,和《明朝那些事儿》比较类似,但是要更深刻些。可读性很强,值得反复琢磨推敲!个中关系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吃透!

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历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历史能启示我们的是什么也不会启示我们!就像《明朝那些事儿》里写的一样,因为几千年来人性一直如此从未改变过!



霍古蓼


隆重推荐孙皓晖老师的《大秦帝国》,这套书用时16年完成,内容自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秦献公位至公元前207年子婴被杀而秦灭亡150余年,我阅读完也用了几年时间。

在这六部书计五百万言里,两千年前的历史不再遥远。阅读此书等于跟随几代人的脚步走了那么一遭,心路行程万里却不会感觉累,这应该赖于作者丰厚的历史功底以及在文字表达和情节把握上的深厚功力。

在秦一扫六合前的战国时代人人奋进的故事里,文字渲染出的争进状态如同生活里的阳光,让人热血奋勇,读来酣畅淋漓。那个时候整个人进入了故事情节里,经常熬夜也要看下去,爱不释卷。

读完此书,给自己渲染了深厚的中华原生文明的底色,获益匪浅!





百舸争流莫等闲


这样的有很多,从下面的著作中您根据需要和爱好选择吧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看似平淡,实则回味无穷)、《放宽历史的视界》、《中国大历史》

钱穆:《国史大纲》(是繁体竖排的,可能会有点不习惯,不过是读史必读)、《中国史学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论语新解》

吕思勉:《吕思勉文集》(可惜没写完,只写到隋唐五代史,唉)

柏杨:《中国人史纲》、《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把《资治通鉴》的事件全部串联了起来)等……(柏杨的书还是很有看头的,有他独特的幽默和讽刺感)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1~7(语言风趣幽默,但不失史实)

袁腾飞:《两宋风云》、《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2、3(同上……)

韦庆远、柏桦 :《中国官制史》(了解中国的官制)

台湾十四院校六十教授:《白话史记》(上中下) (翻译得比较现代化,如果想看严谨的可看中华书局所译的一套)

(明)冯梦龙、(清)蔡元放 著 :《东周列国志》(这套就当小说消遣看就行了,对其中某些内容不必太当真)

孙皓晖:《大秦帝国》(同上……)

黎东方:《细说历朝》系列(非常权威,跨度达中华上下五千年)

正说系列:(历朝皇帝系列的,首推清朝)

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1~4册)

中华书局:《资治通鉴》(文白对照)(全十八册)(排版得不错,一边文言文一边译文,看得很舒服)

高阳:《清朝的皇帝》

白寿彝:《中国通史》22卷

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不是单一讲史实,而是从国家的制度谈兴衰)

另:《话说中国》系列(15册)(这是属于通俗史书吧,不过知识面涵盖得相当广,且排版很有设计感,也很有意思)、《剑桥中国史》系列(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历史,比较客观一点儿)

1. 由于个人比较偏好中国古代历史,所以基本上都是有关于这些方面的(敬请见谅)

2. 以上列举的都是我选择性筛选下来感觉不错的书籍,希望LZ喜欢

3. 中华古籍想必都已知晓了,就不一一列举了

4. 希望能和LZ一起多交流交流有关于文史类的问题


唐山永记臻味


推荐《最后的匈奴》!《最后一个匈奴》是高建群创作的一部高原史诗。作品再现了陕北这块匈奴曾留下深深足迹的特殊地域的世纪史,为我们展现了三个家族的两代人波澜壮阔的人生传奇。



最永和


其实你如对历史感兴趣的话我建议你还是学会看原著文。原文的文字记载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看白话文的历史也就一种学习历史的偷懒取巧的行为,白话化的历史其实是某种意义上的翻译行为,很取决于作者的水平,偏好和思想境界。哪怕学问再高的人也无法把其中的原味给翻译出来。白话的历史只能当作别人的观点做参考,你要只要认真看几篇经典的历史原文,加强学习,看原文也是很简单的事情,而且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对你的学识,文字驽架能力,感情表达都有质的飞跃。因为只有看原文你才知道为什么《春秋》被誉为微言大义,为什么《诗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为什么《离骚》是浪漫主义的代表。就像喝一杯红酒只有你自己亲自品尝,才能体会个中滋味,别人是无法替你品尝的。当然我推荐你看的历史书籍首选是“二十四史”,如果精力不够的话可以先看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可以选择带注释的对照版本,有点耐心毅力,读过几篇之后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也没想象中这么难,毕竟我们现在的文化都是传承与前人。不过如果你仅是想知道历史的故事情节以作为以后吹牛必备的谈资的话,还不如看现代武侠小说来的快。






行云流水的坦克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历史的波澜壮阔


历史书籍可以分为很多种。

一手的历史书,可以看《左传》,二十四史(至少看看其中的《史记》、《汉书》)。不耐烦看文言繁体,也可以看翻译过的白话文版;

一手历史书还包括各朝代的历史笔记,都是一条一条的史事,当然有很多不一定真实,如《世说新语》、《涑水记闻》、《明季南北略》;

二手历史书,属于作者从大量历史题材中搜集整理进行再加工出来的,最著名的是《资治通鉴》、《中国通史》、《国史大观》,也包括《明朝那些事儿》;

第三类是历史小说,以真实历史事实为背景或依据,刻画历史人物。这一类比较多,例如:《李自成》、《大秦帝国》、《康熙大帝》、《雍正》。这些书看下来,也可以对那一段历史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第四类是历史演义,这类书基本只是拿历史当背景,大格局没有错,其中的历史细节就错得离谱,不能当真,比如:《三国演义》、《岳飞传》、《封神演义》;

第五类是历史研究类,专门探讨历史中一些不确定或历史表述不完整、有分歧的问题,这一类就不举例了。


攀阅


《资治通鉴》

这本书,光题目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资治:用来治理、处理事情。就是实践的意思

通鉴:通用的借鉴(资料)。就是理论的意思

告诉我们,理论结合实践,会有无穷的力量。

类似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当然了,题主说的是白话文。

大可以先找一找这本书的各种译本(可能会有删减)。

读一遍译本以后,可以开始读一读原版,也可以专门看一些详细的注解版,不必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