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国标明年元旦实施!第3级为驾驶员角色重要“分水岭”

呼唤已久的自动驾驶分级 “中国标准”,即将正式出炉。

工信部网站消息显示,3月9日,《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文件正式发布,在标准批准发布之前,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对标准报批稿及编制说明予以公示,截止日期2020年4月9日。

据悉,《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划分六个等级

根据该报批文件,我国的汽车自动驾驶分级将分为六个等级,分别为0级驾驶自动化到5级驾驶自动化。从0到5级,自动驾驶能力呈阶梯式增长,这也与国际上常用SAE制定的自动驾驶L0~L5标准相类似,二者的总体分级基本一致。

其中,0级驾驶自动化(应急辅助)指的是,驾驶自动化系统不能持续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车辆横向或纵向运动控制,但具备持续执行动 态驾驶任务中的部分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的能力。

1级驾驶自动化(部分驾驶辅助)指的是,驾驶自动化系统在其设计运行条件内持续地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车辆横向或纵向运动控制, 且具备与所执行的车辆横向或纵向运动控制相适应的部分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的能力。

2级驾驶自动化(组合驾驶辅助)指的是,驾驶自动化系统在其设计运行条件内持续地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车辆横向和纵向运动控制,且具备与所执行的车辆横向和纵向运动控制相适应的部分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的能力。对于2级驾驶自动化,驾驶员和驾驶自动化系统共同执行动态驾驶任务,并监管驾驶自动化系统的行为和执行适当的响应或操作。目前,多款在售量产车自称具备“L2”级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就与这一级别的驾驶自动化较为接近。

至于3级驾驶自动化(有条件自动驾驶),驾驶自动化系统在其设计运行条件内持续地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对于3级驾驶自动化,动态驾驶任务接管用户以适当的方式执行动态驾驶任务接管。从表述来看,3级自动驾驶已经可以在车辆动态行驶时“接替”驾驶员,但也强调用户的可接管。

4级驾驶自动化(高度自动驾驶)驾驶自动化系统在其设计运行条件内持续地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和执行动态驾驶任务接管。对于4级驾驶自动化,系统发出接管请求时,若乘客无响应,系统具备自动达到最小风险状态的能力。目前,国内的自动驾驶企业大多以L4作为商业化运营的方法,也与国标的4级驾驶自动化接近。

而5级驾驶自动化(完全自动驾驶)下,驾驶自动化系统在任何可行驶条件下持续地执行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和执行动态驾驶任务接管。对于5级驾驶自动化,系统发出接管请求时,乘客无需进行响应,系统具备自动达到最小风险状态的能力。此外,5级驾驶自动化在车辆可行驶环境下没有设计运行条件的限制(商业和法规因素等限制除外)。

第3级是“临界线”

目前,国际上主流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为SAE International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制定的SAE J301,该标准的全称是《道路机动车驾驶自动化系统相关术语的分类和定义》,该标准已被全球汽车生产商及自动驾驶系统研发机构等广泛引源使用,成为了全球自动驾驶车辆通用的分级标准,该标准划分为L0~L5共计六个级别。

SAE制定的自动驾驶等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各车企在自动辅助驾驶的宣传话术中,经常使用L2、L3、L4等字眼,但SAE官方并未对任何市面上销售的车型进行自动驾驶级别认证。在目标事件的监测响应,以及动态驾驶任务接管这两方面,“人”应该担任怎样的角色,第3级成为了一大分水岭。

0到2级驾驶自动化情况下,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由驾驶员和系统共同完成,从第3级开始到第5级,则由系统完成。动态驾驶任务接管接管上,0到2级由驾驶员接管,第3级则由“动态驾驶任务接管用户”(接管后成为驾驶员),而4、5两级则完全由系统接管。

值得注意的是,在0级到2级别下,用户的角色持续由驾驶员担任,在第3级别下,则是在驾驶自动化系统未激活前,用户角色由驾驶员担任。在第4、5级别下,驾驶自动化系统未激活时,用户则由驾驶员/调度员担任。

南都记者注意到,本次标准制定的项目组,有多家知名车企的身影,包括长安、广汽、吉利、东风、福特、宝马、大众等。

今年2月24日,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也提及,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如今,作为智能汽车生态环节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自动驾驶汽车的标准走在前头。

采写:南都记者 钟键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