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收藏中國:博物館裡的“神奇動物”,消災納福的瑞獸

前段時間小編在家看了一本書,名叫《故宮裡的大怪獸》。這是一本以故宮為題材的童話書,內容十分有趣,據說深受全國的小故宮迷們喜愛。

在這本書中有各種神獸,天馬、鬥牛、吻獸、行什等等這些在故宮裡生活了幾百年的“怪獸”居然都開口說話,這本書講的就是,這些神獸和書中的主人公李小雨開啟的一段段精彩故事。



讀完這本書讓我想到其實在秦漢時代的人們,就已經有大量作品,描述自然生靈,從日常生活中的禽畜,到深山大澤中的猛獸,再到想象中的珍禽異獸,這些形象有的存在於陶俑銅像,有的存在於浮雕彩繪,還有的作為鎮宅瑞獸,在我們祖先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而我們最常見的莫過於馬、牛、羊、雞、犬、豬等“六畜”,這些動物早在先秦的《周禮》中就有記載。而且從古至今,“六畜興旺”都是豐衣足食的象徵。

但不論是家畜還是野獸,終究都是現實中的動物,缺乏一種神秘感。因此,天祿、辟邪、朱雀、玄武等一批帶有神秘主義色彩的異獸成為了當時藝術領域的新寵。



瑞獸這種生物在現實中大多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的組成物源於現實。這些“神奇動物“常出現於傳統建築中,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我們一般將龍、鳳、龜、麒麟、貔貅稱為瑞獸,五獸各自有著不同的寓意,它們承載著中國傳統思想裡的美好寄託。因此常見於府邸、官場和一些驅邪祈福的器件上。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博物館裡的五瑞獸都出現在什麼器物上吧~

大玉龍 新石器時代 紅山文化(故宮博物館)


五彩雲龍盤 明崇禎(故宮博物館)



三彩生肖俑 唐(揚州博物館)


鳳鳥紋青玉柄形器 西周(德州市博物館)


鳳形玉佩 戰國時期 南京博物院


景德鎮窯五彩百鳥朝鳳圖盤 清康熙(上海博物館)



龍泉龜形飾青瓷荷葉形盤 元(濟寧市博物館)



鎏金銀龜盒 唐(法門寺博物館)


靈龜(人首龜身)澄泥硯 唐(鄭州市華夏文化藝術博物館)



麒麟

陶麒麟搖錢樹座 東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青花飛鳳麒麟紋盤 元(故宮博物館)



麒麟石雕欄板 元(北京首都博物館)


貔貅

飛天貔貅 戰國(河北省博物館)



貔貅文物(咸陽博物館)



龍騰貔貅(中國國家博物館)


這些祥瑞之獸自古代起就守護著我們的生活,希望在今年這個特殊的時間中,它們依然能為我們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