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到死都不願承認自己教育有問題,還把財產分給已故的兒子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白居易用一首《長歌行》告誡了世人,年輕的時候如果不努力去學習,那麼到老一定會悔恨終生,然而對於在孩童時期尚未養成自主意識的孩子們,家庭教育是最為重要的部分,父母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孩子今後的發展。

胡適,民國時期著名詩人、文學家,然而,在民國時期有著很大的影響力的他,對子女的教育卻是十分失敗的。

直至臨終也不信兒子已自殺

1962年,胡適在臺北的學士會上突發心臟病去世,胡適去世的消息震驚了世人,然而,遺囑的內容卻引發了所有人的深思,遺囑表示,他的遺產分割成三份兒,分別由妻子江冬秀,長子胡祖望和次子胡思杜繼承。

這看似毫無問題的分配方式之所以引發人們的深思,是因為他的次子胡思杜已經在五年前自殺身亡,並且父子早已反目,而反目的原因恰恰是胡適失敗的教育,他的不相信,造成了兒子人生的悲劇。

給兒子留下的童年陰影

如今社會上,最明顯的一個現象就是家長對於教育費用的投入越來越高,初高中的孩子,他們的假期被安排了滿滿的補習班,甚至連幼兒園的教學質量好壞都引起了家長的關注,這背後反映的一個問題就是家長對於啟蒙教育的越發重視。

1923年,胡適長子胡祖望四歲,次子胡思杜兩歲,在啟蒙教育最重要的幾年裡,胡適出軌了曹誠英,此時的胡適下定決心要和妻子離婚,然而他低估了江冬秀的潑辣,得知胡適要與自己離婚。

江冬秀拿起菜刀吼道:如果要離婚,我先殺了你和這兩個兒子,然後再自殺,江冬秀此舉嚇傻了胡適,可同樣嚇傻了兩個兒子,在他們的印象裡,母親雖然嚴厲,可對他們還是很關心的,但母親竟然想殺了他們,那個年齡的兒童哪裡有什麼認知能力,從而在他們的心中留下了陰影。

過於草率與自負的教育方式

自江冬秀這麼一鬧後,胡適再也不敢提離婚的事,甚至都不敢出軌,可日子還是要過下去,1929年,胡適去蘇州演講,十歲的長子胡祖望被一同帶去,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胡適一到蘇州,便喜歡上了這個山清水秀的城市,再加上他本人的影響力,那個是地區的老師,對胡祖望愛屋及烏,十分喜歡。

胡適當即就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將胡祖望留在蘇州,胡適認為,自己12歲那一年便隻身前往上海留學,從而有了今天的成就,兒子的年齡還要比那時的自己小兩歲,以後的成就一定會在自己之上。

然而胡適只看到了現在的自己,卻忽略了12歲那年,他染上了混社會的惡習,是因為自己二哥的管教,才讓他最終選擇走上了出國留學的道路,從而有了現在的成就,他有二哥去管教,可胡祖望卻沒有。

胡適對大兒子

的教育比較失敗,但大兒子還算比較爭氣,雖然沒能成為和胡適一樣優秀的文學家,但對於理工科非常感興趣的他,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個富豪,晚年過著十分富足。

小兒子胡思杜的運氣就沒那麼好了,那一年胡思杜19歲,同樣也是胡適經濟最為緊張的一段時間,面對孩子

想要出國留學的想法,胡適做了一個大膽決定,那就是將兒子送往美國生活水平最低的中部地區去學習。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而窮山惡水出刁民,這句話也並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到達美國的胡思杜很快被那些不良少年所影響,染上了惡習,被學校勸退,遣返回國,回國後的胡適雖然生氣,可卻將所有的過錯都算到了學校的身上。

因為他不相信自己的兒子會被學校勸退,面對叛逆的兒子不肯讀書的想法,父母與兒子的關係,第一次出現了裂縫,後來不愛讀書的胡思杜,在和母親聊天中透露出對政治的興趣然。而母親江東秀卻不這麼想,他立馬給胡適寫信,氣鼓鼓地說兒子想學政治,去做一個狗官,在胡適收到信後,一向與妻子沒有共同語言的二人在這件事上卻表現的出奇的一致。

於是胡思杜唯一的興趣在他們扼殺下破滅了,但這絕對是對政治的偏激,他們認為從政就是做狗官,這是十分偏激的想法,並且對於孩子的唯一夢想,他們毫不猶豫地抹殺,這對正處於青春期孩子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後來的胡思杜在父母的引導下,選擇了歷史,最終因為掛科太多被學校勸退。

至死不悔自己的教育是失敗的

最近在網絡上被刷屏了的一句話那就是寒門再難出貴子,一個人的出身真的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決定一個人未來的道路,在那個時代,胡思杜的出身無疑是頂尖的,父親胡適在才子輩出的民國時期都能排得進前五,他的一場演講甚至能夠影響一個國家的人。

可就是這樣一個出身在頂尖家庭的人,最終卻落得一個自殺的下場,這與缺乏家庭溝通的原因是分不開的,父母的不重視是造成胡思杜悲劇的源泉,在最該教育孩子的時候,胡適選擇了四處奔走。

而妻子江冬秀作為一個小腳女人,又哪裡會教育孩子呢?然而,相比於他家庭教育的失敗,最失敗的卻是胡適一生都不曾覺得自己的家庭教育是失敗的,晚年的胡適曾經對秘書說,娶太太一定要受過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別的方面有缺點,但對子女一定會好好管教的。

可見在胡適的眼裡,子女教育的失敗全是母親的責任。而他一點責任都沒有,終此一生都不相信自己的教育是失敗的,1957年,胡思杜在反Y的浪潮中不堪受辱自殺身亡,這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胡適打擊是巨大的。

自此以後,本就多病的胡適身體越來越差,健康情況急轉直下,他不相信自己的兒子已經死了,也不相信自己的兒子會自殺,他不相信他什麼都不相信,就在這所有的不相信中,胡適猝然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可悲可嘆。

行年三十已衰翁,滿眼憂傷只自攻。今夜扁舟來訣汝,死生從此各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