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悍将被称为“双刀王”,百战百胜,晚年被朱元璋赐死,死因成谜

元末明初的猛将如花云、丁普郎等辈,都武艺超群,武勇过人,有万夫不挡之勇。

可惜的是,猛将常在阵上死,善泳终会江中亡。

花云独力扛住陈友谅大军的轮番进攻,最终力尽被俘,壮烈就义。

丁普郎死得更惨,在康郎山一战,体被十余创,脑袋被砍掉,尸体仍屹立不倒。

这里来说一说武力指数不在花、丁二人之下的“双刀王”王弼。

王弼为濠州定远人,善使双刀,人称“双刀王”,因一生无败绩,晚年又被人称为“百战百胜双刀王”。

元末乱世,王弼结交乡里豪杰,在三台山树栅自保,后来率部归附朱元璋。

王弼最初充当朱元璋的宿卫,则凡是朱元璋亲临的战事,他都无役不与,而且无役不胜。

后来单独带兵攻打张士诚、攻打陈友谅,讨伐北元,也是无往而不利。

王弼最得意的战事有如下几次。

至正十八年(公元1355年),王弼奉命率兵攻打婺源州,其手舞双刀,一马当先,冲锋在前,阵斩元朝守将铁木儿不花,顺利拿下婺源州,缴获兵甲三千。

王弼也因此战被提升为元帅,接着连攻克兰溪、金华、诸暨,驰援池州,收复太平,拔龙兴、吉安。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七月,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了决定彼此生死存亡的大战,王弼在泾江口设下伏兵,狠狠地截击了陈友谅的船队。随后跟随大军平定武昌。并单独率军攻克庐州,占领安丰,攻破襄阳、安陆、淮东、旧馆。

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八月,王弼迫降张士诚的将领朱暹,占领湖州,会合大军围攻张士诚的老巢平江。

彼时,常遇春驻军在西门,王弼驻军在盘门。

张士诚从西门突围,常遇春截杀得异常艰苦,担心张士诚脱逃,急邀王弼加入战阵,向王弼大呼道:“军中皆称尔健将,能为我取此乎?”王弼二话不说,“驰骑,挥双刀奋击”,把吴兵杀得大败,人马溺死沙盆潭者甚众。张士诚的坐骑也因兵败而受惊坠水,张士诚本人差点在水中报销,得亲从死力救入城中,从此不敢复出。

张士诚被平定后,王弼得到的奖赏十分丰厚。

朱元璋统一了南方,随即发动北伐,意在彻底推翻元朝的一切统治。

王弼跟随徐达征中原,下山东,略定河南河北。

此后,又奉命西征,收取八百里秦川,军至河西走廊。

下面重点讲一讲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的第三次北伐。

该年三月,王弼以副将军之职跟随蓝玉出塞,战线已越出了今天的内蒙古,到达了外蒙古和俄罗斯的境内。根据明军的探马报告,元朝后主脱古思帖儿在捕鱼儿海(即今天的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活动。蓝玉星夜兼程,率军追赶,一直追到百眼井。

但是,举目茫茫雪原,哪有敌人踪迹?

蓝玉的心哇凉哇凉的,打算回师。

王弼反对,他说:“吾等提十万众,深入沙漠,未见敌而班师,何以复命?”

蓝玉听了,心有所动,打消了班师的念头。

王弼遂令军士掘地为穴,架锅作饭,使敌不见烟火,不知动静。

尔后,王弼亲自担当先锋,率部连夜驰骋八十里,在捕鱼儿海东部遇敌,猝然进击,一战得胜,斩杀元太尉蛮子,抓获元主次子地保奴和宫妃皇室成员三千多人,俘获士兵七万,战马五万,金银财宝无数。只有元主和太子天保奴等几十人脱逃。

北元势力锐减,多年不敢犯境。

现在人们谈论明初名将,总要说上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傅友德以及蓝玉这几位。

而每当谈论蓝玉,又必要提及捕鱼儿海之战。

不用说,该战便是蓝玉军事生涯中的代表战。

但是,细究起来,王弼实在该战中居功至多。

王弼因此得到朱元璋的褒奖。

朱元璋赐其铁劵诰制丹书,并在诏书中比之为汉代名将卫青、唐代名将李靖。

不过,也因为这次远征和蓝玉扯上了关系,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蓝玉被告发谋反,在山西、河南练兵的王弼被圣旨召回赐死。

受蓝玉案牵连的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恒、景川侯曹震等功臣名将,均被灭三族。

只有王弼,除他本人被赐死外,家里没有任何人受到处罚。

从这个角度来说,王弼似乎又不是因蓝玉案被杀;但除了蓝玉案,史书中又没有关于王弼的罪状记录。

《明史•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二十》只是轻描淡写地记了一句:“(洪武)二十五年从冯胜、傅友德练军山西、河南。明年同召还,先后赐死。爵除。”

所以,朱元璋赐死王弼的动机是什么,至今尚是一个未解之谜。

王弼共有六子一女。长子为安远侯王德,次子为西亭侯王政,女儿为楚王妃。王弼的四世孙王卯,还曾是翰林大学士,王氏家族在明朝中兴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