黽學學派創始人——王學仲

王學仲 (1925-2013),原名王黽,字黽子,筆名夜泊,號滕固詞人,晚號黽翁,室名潑墨齋,山東省滕州市鮑溝鎮寧家村人。曾師從邱石冥、吳鏡汀、容庚,1945年畢業後由北平國立藝專墨畫科轉入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學習年畫及油畫,同時也接受齊白石、黃賓虹、張伯英、徐悲鴻、李可染等人的指導,書法功底深厚,諸體皆善,尤長於行草書,豪放雄健,跌宕多姿,繪畫則以山水為主,精於書畫理論,著述甚豐,他是一位宏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家,創立了“黽學”學派。

王學仲山水藝術的氣質來源於他對漢文化充盈把握後流露出的那份從容和定性,也在於他東西技法融而合之的均衡柔和。對於七十多歲的王學仲先生來說,繪畫狀態較之中青年山水畫人更具進步性和個性,格高,有強烈而不事雕飾的自我存在。相比之下,他的花鳥人物可畫得也很好,但達不到高貴的程度。

王學仲,既是“黽學學派”的創始人,又是“黽學”最好的踐行者。他提出的學術主張,形成了包含有哲學、美學、書學、文學、詩詞學和繪畫學的完整而又科學的黽學學術體系,為現代學術體系的構建做出了突出貢獻。

黽學可以概括為:一畫、二合、三怪、四我、五象、六學、七藝。

“一畫”就是文人畫。文人畫要以詩書畫印為基礎,倡導野逸美,表現其古樸自然、野趣雅謔的美學價值和人文精神。

“二合”是指意象合一。書法意象非常重要。書法是筆墨藝術,它不僅僅是一種線條的藝術,重要的是它滲透著書家哲性的思想。

“三怪”一詞源出徐悲鴻先生。先生稱我詩書畫“三怪”。黽學的美學基礎是詩書畫三位一體。

“四我”是黽學的精神支柱。我提出“三自一超”主張,即:發現自我,認識自我,軼出自我,超越時代。作為一個書家或畫家,不應該停留在對自我的表現上,必須把“小我”與“超越時代”的“大我”聯繫在一起,與國家、時代、民族聯繫在一起。

“五象”即:表象、意象、氣象、空象、色象。“五象”把佛、道、儒三家的哲學觀融合為一體。

“六學”包括:文學、美學、文藝學、宗教學(經學)、哲學、歷史學等。六學的理論基礎是國學。

“七藝”即:繪畫、書法、詩詞、治印、雕塑、散文、小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