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采纳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结果会怎么样?

公元223年,刘备兵败夷陵,最终连老家都没回得去,就病逝在白帝城了,临终之前将辛苦建立的蜀汉政权和自己的儿子刘禅一并托付给了自己的老朋友诸葛亮。

公元227年,诸葛亮派军进驻汉中,屯兵沔阳(今陕西勉县),开始为北伐做准备。

公元228年,诸葛亮以一篇名动天下的《出师表》揭开了北伐的序幕,进军策略是设一支疑兵于斜谷,自己则率大军攻祁山,魏明帝(曹叡)得到战报后,命张郃率步骑五万人应战,在街亭大破马谡,街亭一失,蜀军粮道中断,诸葛亮即使挥泪斩了马谡也只得无奈退军,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在出兵之前,上将魏延曾献过一计,自己愿领5000精骑,穿越秦岭,出子午谷,10日即可拿下长安,建立不世功勋,此计被用兵谨慎的诸葛亮一票否决,理由是若谷口有一伏兵,必然全军覆没。



如果诸葛亮纳了魏延的奇计,真能拿下长安吗?

按魏延的逻辑,子午谷奇谋成功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第一:魏军肯定没有防备,穿子午谷如入无人之境。

第二:长安的守将夏侯楙是个傻子,5000人拿下他跟玩似的。

第三:长安城是一座破城,不需要辎重就能攻下。

事实真会如魏延所想吗?

第一:子午谷难走

子午谷,南北纵向,长约三百三十公里,北起陕西省长安县西南秦岭山中,南至石泉县,悬崖绝壁,栈道无数,其险要的原因乃在于秦岭,历来都有"秦岭六道,子午为王"的说法,5000骑兵穿行其中,摔个跤、坠个崖什么的肯定是避免不了的,再加上当时处于春夏之交,天气潮湿、蚊虫众多,川军水土不服也是在所难免,所以,即使能到达长安也定是损兵折将。

第二:夏侯楙不是傻子

长安守将夏侯楙是大将夏侯惇的儿子,也是曹操的驸马,他在《三国演义》里面确实被黑出了翔,但事实上其人本领如何却未从得知,且不说他是不是一员虎将,能战的过魏延,但如果你看到区区5000人来攻城,还是长途跋涉,个个一脸疲态,想必做出坚守城池,等待援军的决策也不难吧。

第三:没有伏兵,难

虽说秦岭险峻,子午谷幽深,但魏延带5000军横行十日丝毫不被发现,这一点基本不可能,以当时的对阵局势来讲,曹魏在子午谷沿线是有哨所的,一旦被发现行踪,一支千人伏兵即可令魏延这5000军全军覆没。

明末第一代闯王高迎祥也想学魏延从子午谷杀出,艰难行军15天,兵困马乏,被明守将孙传庭以逸待劳,包了饺子,4天之后,高迎祥即全军覆没。

第四:长安是座坚城

长安是百年古都,经过两汉的经营,虽经战乱,但依然是坚城一座,魏延的急行军,都是轻装简行,不可能携带大型辎重,人少,装备还差,几日攻下长安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退一万步讲,即使攻下来长安,或者夏侯楙望风而逃,那长安守得住吗?如果魏军引兵来援,几面夹击,足以让魏延兵败人亡。

第五:输不起

魏延已是蜀汉后期最得力的将领,是军中的顶梁柱,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如果魏延遇难,对蜀国来说无异于莫大的损失。

所以,即使当年诸葛亮同意了魏延的奇谋之计,成功的几率也是微乎其微,多半还会把魏延搭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