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詩:我想為家鄉寫一首詩

我想為家鄉寫一首詩,

這是我一直的夢想。

在那蜿蜒起伏的群山中,

在那井架如林,渣堆如山的歲月裡,

他那飽經風霜的身影,

像一首童年的老歌,又像一罈陳年老酒,

深深留在我的記憶裡。

他那陽光下的車水馬龍,

夜色中的燈火闌珊,

又像一幅珍藏了多年的水墨畫,

鑲嵌在太行山那厚重的臂彎裡,

那就是我的家鄉——鶴壁!

我想為家鄉寫一首詩,

因為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裡,

他有著太多太美值得回憶的足跡,

那“仙鶴棲於南山峭壁”的美麗傳說,

那“送子涉淇,至於頓丘”的《詩經》文化,

都像是一首首絢麗的讚歌,

讓家鄉增添了靚麗的光澤。

然而,在共和國創建初期那貧困歲月裡,

國家百廢待興,大地一片沸騰,

是他用那博大的胸懷,伸出有力的臂膀,

將那沉重的井架壓在了自己的肩頭上,

又是他敞開那溫暖的懷抱,

讓那深深的礦井挖在了自己的軀體裡。

也就是從那時起,

他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煤城鶴壁!

我想為家鄉寫一首詩,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夢想,

他是所有鶴壁兒女的願望。

在我的記憶裡,紅旗街、春蕾路上,

那高高聳立的毛主席雕像,

好像冉冉升起的太陽,

照在了人們的心坎上。

那曾經被譽為經濟文化中心的奔流街,紅旗影院 ,那有著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美稱的鶴壁集,炮樓山,九孔橋,

這些栩栩如生的畫面,

雖然沒有絢麗的色彩,

卻有著讓我一生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無線電,七九四,天海,礦山機械,

這讓幾代人為之驕傲,賴以生存的工廠,

都牢牢刻在了鶴壁人民的心頭上。

我想為家鄉寫一首詩,

這是我永遠都無法改變的思緒。

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豐碑裡,

是鶴壁人民用那勤勞的雙手和聰明才智,

將一座千瘡百孔的煤城,

改造成一片風光秀麗,

適合家居的風水寶地。

是鶴壁人民將那"地無一里平,山無一處綠"的落後面貌,變成了一座交通便利,

風景優美如畫的絢麗小城。

在那寬敞靚麗的新世紀廣場上,

人們載歌載舞,盡情歌唱,

到處呈現出一派歡樂祥和的景象。

在淇河溼地公園,鶴鳴湖的遊船裡,

在有著櫻花大道美稱的華夏南路上,

一年四季都洋溢著春天的氣息。

當再造一個新鶴壁的號角剛剛吹響,

在短短三年的時間裡,

一幢幢別具風格的雄偉建築拔地而起,

一座座文化藝術中心先後誕生,

形成了五位一體的經濟文化新格局,

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猶如一座座歷史豐碑,

撰寫了鶴壁人民的光輝業績。

在過去那如詩般的歲月裡,

在今天如火如荼的改革大潮中,

鶴壁仍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勵志方向,

高舉改革開放的大旗,

沿著奔向小康社會的陽光大道,奮力前行!

我多想為家鄉寫一首詩,

用他表達我對家鄉那揮之不去的眷戀,

用他來抒發我對家鄉的那份敬仰之情。

騰飛吧,鶴壁!

騰飛吧,家鄉!

那是創業者的夢想,

更是一百六十萬鶴壁人民的光輝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