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魏延巔峰之戰—陽溪之戰,真實還原

《三國志·魏延傳》中記載:“八年,使(魏)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谿,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建興八年(230年),曹魏三路大軍進攻蜀漢漢中地區。不過,因為天氣原因,也即連續下了三天的大約,造成進入蜀漢的棧道無法通行,所以,對於曹真率領的曹魏大軍,其中兩路只能無奈退軍。在此基礎上,只有從雍、涼方向集結,由郭淮、費耀領導的魏軍動向不明。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諸葛亮因為需要坐鎮漢中,不能深入雍州、涼州一帶和曹魏作戰,所以只給魏延分派了少量的兵力,讓魏延去和曹魏大軍作戰。雖然不知道魏延的確切兵力,但是,考慮到蜀漢的主力都集中在漢中,所以魏延的兵力大約只有數千人。


在此基礎上,魏延和吳懿率領這數千人馬來到了雍州南安地界。在這場戰役中,雖然魏延、吳懿率領的兵力不佔據優勢,而且又是深入到曹魏的疆域內作戰。蜀漢的兵種,是適合於山地作戰的步兵;而曹魏的兵種,是適合在平原作戰的騎兵;如果把戰場選在一馬平川的曠地上進行野戰的話,蜀漢的步兵顯然難以抵擋住曹魏鐵騎的衝擊。


魏延站在陽谿的山谷之中,用威嚴的目光掃視著身後的將士,斬釘截鐵的吐出了四個字:此地決戰!

為了鼓舞士氣,他還特意發表了一篇簡潔的演講:“我們孤軍深入來到此地,前有敵軍,後無援軍,如果失敗了,就將失去一切,所以我們必須全力以赴。雖然敵人比我們強大,但只要我們敢於迎戰,勝利一定屬於我們!”


在確定魏軍所有的士兵都進入了伏擊圈後,魏延搖動了手中的令旗。

此時,隱藏在山谷中的蜀軍從不同的地方出現,搖旗吶喊,朝著魏軍的所在地展開了輪番衝擊。

魏軍的高頭大馬在這地形複雜的狹小山谷之中,無論轉圜還是衝殺,都無比地受限制;而蜀漢山地兵的機動性優勢被大大強化了,再配上獨門密器、騎兵殺手—連十發的諸葛連弩,想打敗仗都難!

戰鬥持續了半天。費曜、郭淮慘敗,狼狽地逃了回去,魏延大獲全勝,斬敵萬餘人。

奇襲的目的已經達到,魏延沒必要再乘勝追擊,他率領兵馬悄悄地離去,正如他悄悄地來,他揮一揮戰旗,留下一片血染的風采。


不過,讓人嘆息的是,在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魏延因為丞相府長史楊儀不和,最終被馬岱殺害。對於魏延這位猛將的被殺,無疑是蜀漢的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