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谁是大宋王朝的第一武将!

文|江湖小生

很多喜欢为每个王朝那些建功立业的武将们排名,比如蜀汉的五虎将,曹魏的五子良将。而宋朝作为一个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的朝代,其在于北方的辽、金、蒙古的战争中涌现出很多很多著名的军事将领。面对这么多耀眼的将星大家自然也要为其排排名,尤其是在“第一武将”这个位置上,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虎牢关下三英战吕布

但是每个武将所处的时代环境都是不同的,比如北宋初年除了几次大规模战役外基本就没有战争了,北宋末年则将星暗淡,南宋前中期主要敌人是大金,到了末期就变成了蒙古。不同的时代环境也赋予了武将们不同的任务,有人侧重防守,有人侧重进攻。

所以辩证的说,战争有防守和进攻两种属性,武将则有防守型和进攻型,那么我们为武将排名自然也要按照这两种类型分开来排名。而对于每种类型里的佼佼者,他们的排名就像矛盾之争,没有先后之分,都应属于大宋的第一武将。

所以如果按照进攻和防守两个领域分别排名的话,我认为大宋攻之第一武将乃岳飞,守之第一武将乃孟珙。

一、大宋之矛——攻无不克岳鹏举

岳飞成名于宋金战争期间。他的一生都在做一件事——北伐。

他出生在北宋末南宋初,靖康之变的时候他才二十岁,也正是靖康之变这一年岳飞加入行伍,成为一名敢战士。

历数两宋三百年的所有武将里面,在主动进攻方面成就最大的就是岳飞了,数次北伐收复襄阳六郡、郑州、洛阳,一直北上打到朱仙镇,要是没有“十二道金牌”和“莫须有”的罪名,完全可以一直收复中原。

抗金名将岳飞

岳飞之所以能够在北伐中屡次击败金军,主要是他把宋朝重甲步兵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配合岳家军之精锐

背嵬骑兵,一举扭转了宋军此前面对金军屡屡败北的颓势。

金人的铁浮屠出现之初,是曾经令宋朝士兵绝望一般的存在,当人、马全身包裹重甲的铁浮屠向宋军阵地发起冲锋时,大部分宋军都会绝望的不战即溃。

兀术 被白袍,乘甲马,以牙兵三千督战。兵皆重铠甲,号“铁浮图”。——《宋史•刘琦传》

但岳飞却找到了破解铁浮屠的战术——斩马腿。

绍兴十年(1140年)郾城之战中,金兀术以铁浮屠为主力正面进攻岳家军阵地,左右翼又辅之以“拐子马”夹击,此两军都是金军的精锐部队。岳飞则令其子岳云率背嵬骑兵迎战纠缠往来冲杀,又令重甲步兵携麻扎刀、大斧等上砍敌军下砍马腿,使铁浮屠、拐子马都失去威力,杀伤了大量金兵。此战岳家军“无一人肯回顾”,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最终斩金军五千余人,俘士卒二千余人、将官七十八人,获马三千余匹。战败后的金兀术言:“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屦见挫衄”

,铁浮屠从此销声匿迹。

南宋重甲步兵对决金朝铁浮屠

岳飞是一个完美的爱国主义者,不贪恋财色,不弄权乱政,基本没有任何污点,也这正是这一点让他遭到奸人所害,但话分两头,他的死也成就了自己的青史留名。

二、大宋之盾——机动防御孟璞玉

孟家是南宋有名的将门,孟珙祖上都在岳家军从军,从这一点来看孟珙和岳飞很是很有渊源的。

孟珙成名于宋蒙战争期间。与岳飞不同的是,他的作战主要围绕一件事——防守。

宋蒙战争爆发后,孟珙统领南宋川蜀、京湖两大战场,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他作战灵活多变,不像以往宋军拘泥于被动守城,多次出其不意以骑兵闪袭蒙军后方,迟滞蒙军进攻,有“机动防御大师”的之称。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比如邓穰之战中,孟珙命部将王坚袭顺阳,将蒙古军积聚的造船材料全部烧毁,又派遣部将张德、刘整分兵攻入蔡州,焚毁敌人的物资仓库,将蒙军的渡江作战扼杀在萌芽之中。

孟珙的守城能力也非常变态。1237年黄州保卫战,孟珙先是派水军攻击蒙古水军,俘获蒙古战船两百余艘,致使蒙古水军渡江计划完全破产,随后又兵分七路夜袭蒙军大营,蒙军营盘大乱。而面对蒙军的挖城墙战术时,孟珙又派人预先在蒙军挖墙的地方再筑一道城墙,并在被挖城墙的内侧挖大坑当陷阱。蒙军挖开原来城墙后本打算乘势冲杀进城内,发现竟然还有一道城墙,前面还没反应过来的士兵被后面蜂拥而上的士兵推挤着纷纷掉进大坑里又被宋军用石头檑木砸死,死伤不计其数。黄州之战从1237年十月一直打到第二年春天,最后蒙军损失惨重只能撤退,南宋长江防线危机被化解。

黄州保卫战

孟珙不仅战术层面无人出其右,战略层面也提出了很多观点,最后都影响了宋蒙战争的走向。

比如他多次向宋理宗上书陈明襄阳、樊城对于南宋长江防线的重要地位,要求南宋用心经营襄樊。

襄、樊为朝廷根本,今百战而得之,当加经理,如护元气,非甲兵十万,不足分守。与其抽兵于敌来之后,孰若保此全胜?上兵伐谋,此不争之争也!

后来蒙军“由西向东”的灭宋战略在四川碰了钉子之时,正是以襄樊为突破口,进攻思路转为“由北向南”,一举灭了南宋,可惜此时孟珙早已不在人世,否则襄阳绝对不会失守。

所以岳飞作为大宋之矛,孟珙作为大宋之盾,是保卫南宋的双子星,当之无愧大宋最强武将。

欢迎关注【江湖小生】,本文属一家之言,如有不当之处,请多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