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贾平凹、陈寅恪,历史上还有哪些特别容易读错的人名?

馨馨话语


贾平凹的“凹”是一个多音字,有ao和wa两种读音,在他的名字中读wa,只因为贾平凹的小名叫“贾平娃”,当他70年代初期来到省城西安求学时,同学们都嘲笑他这个名字俗气,他也觉得这个名字土里土气,于是就改为了“贾平凹”,虽然读音还一样,但寓意立马变了,变得有那么一点高雅。

陈寅恪的“恪”字,实际上也是一个多音字,有ke和que两种发音,que是上古音中的发音,现在基本上没人这样读了。但在陈寅恪的名字中,应该读que,只因为他是客家人,小名叫“雀儿”,在后来,他在名字中就用“恪”代替了“雀”。现在,人们叫他名字时,就将错就错,把ke叫顺口了,也就变成了正确的。

秦始皇当年在长安城西郊建造了一座非常宏伟的皇宫,叫“阿房宫”,实际上,这座宫殿是历史上最大的烂尾工程,秦始皇至死也没有建好。这个宫殿的名字叫法就有很大争议,专家坐在一起争得不可开交,产生了三种叫法,分别为e pang gong, a fang gong ,a pang gong,到底哪个正确,很难有人说清楚。目前,认可最多的还是叫e pang gong。

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道家思想创始人老子,他的姓氏为“李”,单字名为“耳”,字为“聃”(音dan),也叫老聃。实际上,聃字是生僻字,许多人看到此字时,似懂非懂,会按照半边字音来读,读作冉。

还有夜晚的“夜”,在姓氏中应该读作“hei”,古姓氏中也有读he的,但现在,这个姓氏让人们很纠结,读ye读hei都有人说不对。在大部分人的意识里,这个姓氏已经被默认为读ye了,也只好这样了。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妻子甄宓的“宓”,这是一个多音字,有mi和fu两种读音,在三国时期,还没有mi这个读音,只有fu,跟“伏”字通用,像我们熟悉的远古神话人物伏羲,也叫“宓羲”,不过,这种写法并不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