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惨败后的赵国屋漏偏遭连夜雨,老廉颇忍辱负重,力挽狂澜

长平之战后,一位老人的心碎了!

这位老人就是被赵孝成王解除了长平军事指挥权的老将廉颇。

灭顶之灾啊!此乃人祸,无关天灾!

识人不明,用人不智,身死国危,为天下笑。

赵国的强盛曾经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一朝付诸东流。

这其中也有廉颇的一份。

戎马大半辈子,为赵国攻城掠地,开疆拓土,以自已的智勇和忠诚为赵国挣来了应该有的国际地位,也赢得了赵国上下的尊崇和敌手的畏服,军事界把他和李牧,白起,王翦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也是比较靠谱的。

就这样一位国之干城,中流砥柱竟遭罢废,这到底是他个人的耻辱还是整个赵国的耻辱?

一手好牌被打得稀烂!

由不得他抚今追昔,长吁短叹,快刀手白起挟长平大捷之威打铁趁热向着国都邯郸扑奔而来。

精锐尽失,国无屏障,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此时不取,更待何时,斩草除根这是白起的一贯作派。

赵孝成王登城看着秦军如漫天的乌云铺天盖地而来,只觉得眼前发黑,裤裆里一热……。

完啦!全完啦!

这时他才痛心疾首的明白自毁长城是个啥滋味,啥后果。

老廉颇象一位父亲一样守护着自已的家园,他看着赵孝成王那可怜样如同看着一个不争气的儿子一样既生气又心疼。

他顾不上沉浸在这种既生气又心疼的心境里,当务之急是拉这个浑小子一把,否则他觉得对不起先王和千千万万的赵国百姓。

他强忍内心的惨痛,重披战甲,投入到了生死攸关的邯郸保卫战中。

史载:"廉颇勇鸷而爱士,知难而忍耻,野战则不如,持守则足以当之……。"(廉颇这个人勇猛善战又爱兵如子,冒险犯难,包羞含耻顾全大局,相比于野战,他更擅长防守)。

这段评价很到位。

长平防御战令秦军大伤脑筋难越雷池一步,如不是巧施反间以赵括取代廉颇,天长日久,夜长梦多,鹿死谁手殊难逆料。

这次邯郸保卫战事关赵国存亡,廉颇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以自已的号召力将全城将士百姓紧紧团结在自已的周围,忍辱负重白发苍苍功勋卓著的老将军的爱国情怀极大激发了军民救亡图存的热忱,同仇敌忾,前赴后继,视死如归。

四十万赵国子弟的性命激起了赵国人民无比的仇恨和悲愤,他们用这滔天的仇恨和悲愤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血肉长城!

军心可用!民心可用!秦国在军事上取得了大胜利,却在政治上遭到了大失败。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廉颇再次施展自已的防守绝技,利用各种守城战术使得狼奔豖突的秦军在邯郸城下碰得头破血流吃尽了苦头。

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在廉颇卓有成效的防守中,秦军的凌历攻势已成强驽之末。

邯郸城在惊涛骇浪中傲然屹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秦国逆天的凶残连诸候们都看不下去了,决定帮帮赵国的场子。

韩魏联合出兵,和邯郸守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精疲力竭损失惨重的秦军崩掉了牙也没啃下邯郸这块硬骨头,只好心有不甘的黯然撤军。

历时一年多的邯郸保卫战胜利结束了。

廉颇又一次把赵国从覆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