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王羲之和王獻之爺倆一對比,你才能知道書法學習的真道理

近幾年來,我用比較多的時間研究了二王的手札,與此同時,也研讀了一些關於他們書法的評價觀點。然而,或許是由於這些評論的措辭過於晦澀,讓人云裡霧裡;或追求華麗和新奇,而其含義又沒有明確定義,致使很多人不明不白,糊里糊塗,總是覺得如鯁在喉,不過癮。下面略談談本人的學習體會,與大家分享。

1、王羲之筆法嚴謹而又豐富,動作複雜而又微妙,這是其內在的情感修養決定的,一般的學習者難以企及。正如孫過庭《書譜》中稱:“子敬已下,莫不鼓努為力,標置成體,豈徒功用不侔,亦乃神情懸隔者也。”

2、王獻之筆法自然流暢,簡潔明瞭,因勢利導,爛漫自然。在顯示其過人稟賦的同時,表現出其基於右軍書法體系這一捷徑而變得嫻熟流便,因而在筆法的嚴謹、豐富和微妙上有所缺失,其審美內涵趨少。順便指出,之後的米芾、趙孟頫、董其昌等也大都基於二王而進一步簡化筆法,使得其書更趨簡便,特點明確,符號化味道加強,藝術品味降低。

3、王羲之書作的氣息如同遊絲幽魂,鋒杪之間,觸犯毫釐,則花容失色。相對而言,王獻之則款款而行,遊離偏頗,亦有幾分顏貌。

4、所謂“右軍用筆內擫而收斂,故森嚴而有法度。大令用筆外拓而開廓,故散朗而多姿。”其實這種說法並不盡然。父子二人兩種筆法兼用。或是出於追求流暢自然的風格,子敬使用外拓較多。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要真正學習好王羲之的書法,除了刻苦訓練之外,必須得多讀好書,補充自己的文化修養,培養豐富細膩的情感。否則就無法撲捉其作品中的氣息,而離開原帖則無法另行創作此等風雅的作品。相對而言,學習王獻之可以在熟練程度上下工夫。當然,沒有過人的潛質和流暢的思維,也確實或者根本學不到二王書法的精髓。

我也和多人曾就孫過庭《書譜》關於描寫王羲之不同書作的情感背景進行探討,有人似乎並不贊同所謂書法能夠“達其情性,形其哀樂”這一說法,從而認為孫過庭所謂“寫《樂毅》則情多佛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的說法也只是悠悠之言。對此,本人也只能保留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