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高清大美《西狹頌》集聯,方整雄偉,莊嚴渾穆,筆力穩健

《西狹頌》摩崖石刻位於成縣縣城以西十三公里的天井山峽谷中,刻於東漢建寧四年(公元171年),由當時“從史位”的下辨道(今成縣)人仇靖撰文並書丹。歷經魏晉、南北朝、隋、唐,穿越千年時空,隱於深山人未識,直至北宋,才引起世人矚目。在此峽谷中,還有漢代耿勳碑及宋、明、清、民國摩崖石刻20多處,由此形成了以《西狹頌》為核心的摩崖石刻群。《西狹頌》與陝西漢中的《石門頌》、略陽的《郙閣頌》,並稱為書法“漢三頌”。

《西狹頌》書體規範、方圓飽滿、曲直變換、舒展多姿,已具波磔之筆法,但不少字還有篆書結構。結體方整雄偉,莊嚴渾穆,筆力穩健,兼備蓄勢待發之氣韻,於方整中又帶圓融,敦厚篤實,氣韻渾厚,氣魄宏偉,堪稱隸書之典範,漢隸之正宗。被奉為漢隸之圭臬的傑作,在中國書法史佔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備受歷代書家推崇,凡研習書法者,多必用心臨摹此帖,細細揣摩漢隸之神韻。對後世特別是近現代的書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今後,它仍然是研究書法、學習隸書者實地觀摩、領悟、修習的聖地,具有歷久彌珍的永恆魅力。

谷城跡黃石

衡陽詠愚溪

大智不諱過

峻德無狹行

治國無強弱

愛民無智愚

明經能衛道

蓄德不趨官

閣峻惟雲宿

門清有月來

吏治美兩漢

雲山書六朝

政減民乃悅

官卑人則高

政成膺厚福

世治息危行

正義不阿世

大德常下人

平方約月面

對數測山顛

五美備二難並

四時若百姓寧

峽谷危崖常駐

清風明月為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