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鼠年,投资机会何在?

猪年将要结束,鼠年将要到来。在新的一年里,作为投资者,有什么较好的投资机会呢?

机会必然在改革在开放

黄湘源

在农历新年即将来临之际,中美贸易第一轮协议正式签订。这是一个好兆头,预示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必将迈出新的步伐。对于中国股市来说,改革和开放既是接轨国际的必然选择,也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的强大动力。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投资的机会也就在这里。

即将在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证券法》,明确了全面推行注册制的改革方向。继科创板之后,创业板和新三板亦将次第推开注册制改革。注册制改革不仅意味着行政审核制的一统天下行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同时,市场化改革必然也将在更为广阔和更加纵深的领域得到推进。不久前,京沪高铁发行价的突破23倍市盈率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不难设想,在取消发审委的基础上,与注册制第一个接轨的必然将是发行市场的逐步放开。事实证明,新股发行市盈率的压抑,不仅对新股价值发现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为新股上市的投机性炒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而科创板在开板之初,虽然一度也曾出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景象,没有多久,随着新股破发现象的出现,就又回到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境地。在某种意义上,科创板的新股破发尽管不妨可以比市场其他板块的个股还来得更早甚至来得更快,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其具有很好成长性价值的新股继续备受市场所追捧。在新的一年里,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资本市场必将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新气象。国际资本越来越看好中国,外资入市无论从资金规模还是投资力度深度和广度都将有新的拓展。不过,外资入市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与其说主要在于所带来的增量资金,还不如说是价值投资理念的潜移默化。

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真正的投资机会,莫过于上市公司质量的切实提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政绩思路指导下,我国股市的规模在一个不算长的时间里得到了较快的扩展,但是,行政权力的背书不仅令一些并没有真正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滥竽充数混入股市,在这些上市公司因为造假事件而东窗事发,连年亏损而不再符合上市条件,或者严重违法违规而触及强制退市标准的时候,却仍然可以该退不退。新股发行上市的多而退市世所罕见的少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反差,不仅成为影响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导致投资者一不小心就踩坑就触雷就导致投资失败亏损严重的重要原因。新《证券法》既然把投资者保护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方面,对符合退市条件的就是要该退则退,该罚则罚,该赔必赔。退得越坚决越爽快,罚得越重越痛,赔得越是到位,就越是有可能使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得到更好的提高,同时也越是能够更好地体现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在新的形势下,每一个投资者都要与时俱进,改变以前只懂得跟风炒作跟庄炒作的坏习惯。在全面推行注册制的条件下,信息披露要求的强化,也是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发现价值和识别风险的可靠保证。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在发现价值发掘成长上多下一些功夫,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虚假重组、商誉价值、业绩“黑天鹅”事件的防范,尽其所能,避免被人家“割韭菜”。千错万错,逢低买入业绩稳定有成长价值的核心资产股票总是不错的。

结合自已特点寻找机会

曹中铭

2019年已成过去,2020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2019年度,沪深股市均取得了不俗的涨幅。三大股指中,上证指数上涨22.3%,深成指上涨44.08%,创业板指上涨43.79%,许多投资者也实现了盈利。面对鼠年,对于投资者而言,市场投资机会又如何呢?

2019年的资本市场,是值得载入中国证券史册的一年。在这一年,科创板设立了,注册制也开始了试点。而且,历经四年多的时间,经过前后的“四审”,证券市场的根本大法《证券法》也获得审议通过。科创板担负着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的重任,其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技术产业的定位、更加包容性的上市制度、差异化的交易制度、新股市场化发行机制等,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都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科创板新股发行试点注册制改革,这既是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也是IPO改革的必然。试点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新证券法的出台,将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长治久安保驾护航。

2019年表现不俗的个股并不少,其中,券商概念股与科技股等涨幅可观。券商概念股去年的平均涨幅达到64%,也远远跑赢三大指数的涨幅。科技股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借助于科创板设立的东风,2019年的股市,也堪称“科技股年”,国产软件、国产芯片、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概念股遭到市场的大肆炒作。其中,创出近年来高点的个股更是不在少数。

但是,2019年也并非所有个股都有表现。比如钢铁股。这一年来基本上都是处于下降通道,鲜有表现的机会。因此,投资科技股与钢铁股,将给投资者“冰火两重天”的感觉。投资科技股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而投资钢铁股,要么套牢,要么亏损。

鼠年市场的投资机会在哪?个人以为因人而异。根据某网站的调查,2019年盈利的股民仅52.5%。其中,9.6%盈利超50%;15.7%盈利介于20%-50%;27.2%盈利在20%以内。还有47.5%没有赚钱,其中更有30.5%的股民亏损在20%及以上。盈亏状况实际上说明了投资者投资决策能力、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

对于投资者而言,能够把握住市场的热点,能够紧跟市场的热点,当然有利于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不过,并非所有投资者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某些热点股票,当其成为热点时,其实已经被大幅炒高,投资者此时进场,很有可能接最后一棒。

而且,2019年实现盈利的股民,以及以往年份能够实现盈利的股民,其也并非都是靠把握住市场的热点才实现盈利的。事实上,无论哪一年,市场上都会产生财富效应。即使不是像2019年的券商股与科技股,在其他个股上也会有机会实现盈利。因此,对于鼠年的机会在哪,个人以为无须提前进行预测。通过研究个股基本面、技术面,以及资金进出状况,同样能够挖掘到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都有 重在如何把握

皮海洲

猪年里猪狠狠地风光了一把,鼠年即将到来,有猫盯着,鼠很难猖狂起来,“老鼠仓”也不行,新《证券法》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没一罚十”一旦罚单真的下来,那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那么,鼠年股市的投资机会在哪里呢?

股市还是这个股市,上市公司还是这些上市公司。鼠年的投资机会在哪里,当然还是隐藏在这些股票之中。其实每只股票都有投资机会,包括ST股,君不见,最近一个时期,某些ST股涨势喜人,上涨30%、50%是小意思,弄个股价翻番也不是没有可能。机会就摆在这里,就看投资者如何把握。

就鼠年来说,最大的机会还是在创业板。毕竟创业板改革,包括在创业板引入注册制,这是2020年A股市场的一件大事。而围绕着这种大事的发生,必然会刺激着创业板行情的上涨。实际上,2019年下半年以来,创业板一直强势上升,也就是对创业板改革的预期。而这种走势有望在2020年延续,直到创业板改革方案的正式出台,直到注册制正式引入创业板,创业板的行情才会告一段落。因此,创业板有望先扬后抑再上升,呈“N”字型走势,有机会也有风险,就看投资者如何来把握了。

对于A股来说,蓝筹股总是投资者需要面对的,尤其是价值投资者。最近若干年,管理层一直在倡导价值投资,而蓝筹股则是价值投资的代名词。特别是机构投资者,蓝筹股似乎成了机构投资者的首选。尤其是境外机构,蓝筹股更是他们的最爱。而最近几年,蓝筹股确实有着不错的表现,如贵州茅台,股价从2016年初的200元一直涨到了2019年11月份的1200多元,股价涨了500%。即便是在2019年,股价也实现了翻番。可以说,蓝筹股一直是市场关注的一个焦点,但蓝筹股也面临着股价高企的问题,同时有的蓝筹股也面临着爆雷的问题。所以,蓝筹股的投资也需要回避相应的市场风险,这也是需要投资者自己来把握的事情。

科技股在2019年里风光了一把,这是应该的,毕竟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在美国股市,科技股更是牛了很多年。美国的牛市可以说是科技股的牛市。所以,2020年,科技股仍然是A股市场的一个热点。但问题是,A股市场的科技股,已经被市场投机炒作到了较高的位置,而且不少科技股技术含量相对有限。比如,华为并没有在A股上市,而华为概念却在A股市场受到炒作,华为概念股与华为本身是两回事。所以,对科技股的投资,也存在去伪存真的问题,也需要把握买入与卖出的时机。

还有大消费概念股,这是近几年市场炒作的主题之一。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这仍然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方向,所以,大消费概念仍然会在新的一年里得到表现的机会。毕竟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些消费涉及到刚需,大消费概念是可以长期看好的。至于相关公司的股价会在什么时候得到表现,这当然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投资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握住这个时机。

实际上,安全问题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重视的。大到国家安全,小到个人的身体健康,这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涉及到的概念包括军工概念股、生物制药、医药概念,大健康、环保概念等。这些行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值得看好的,相关公司的股票必然也会有其表现的机会。这样的机会需要投资者能够抓住。

还有各种突发性的题材,或具有新时代色彩的题材,如区块链概念、网红经济,投资者如果能把握机会,同样可以取得不错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