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农村养老到底是儿子的事,还是社会的事?

农村一山货


因在民政部门工作,多年来参与了地方政府老龄委员会办公室的业务事项,对此类问题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我来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国家对养老问题的基本政策规定

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正式开始实施。在这个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级养老事业规划中,对我国今后五年的养老体系的发展目标的规划十分明确,总目标是:到2020年,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养老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1、多支柱、全覆盖、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具体的要求是: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和公益慈善事业有效衔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基本照护

等需求得到切实保障。很明显: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居于优先地位,是整个养老体系建设基础中的基础。这就意味看:国家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参保相结合,绝大多数人参加国家设立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在整个养老体系建设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的作用。也意味着:即不参加养老保险,又不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将失去国家帮助老年人养老的关键机会。其余社会福利(即针对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的补贴制度)、社会救助(如特困人员供养、低保户)只是处于从属和有益补充的地位,适用对象的人数不会太多。

2、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当地总床位数的比例不超过50%,护理型床位占当地总床位数的比例不低于30%,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这个规定也非常明确地意味着:居家养老依然是基础,即大多数老年人还是要在家中养老,由家人予以照料;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只是补充方式,在社区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所占比例会比较小。

3、有利于政府和市场作用充分发挥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备。主要是提高养老体系法治化、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水平。属于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的范畴。

4、支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社会环境更加友好。培养全社会支持养老的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二、农村老人养老的应对之道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55亿人。据统计:2018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49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已属于严重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老年人1.6658亿人,占11.9%。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目前我国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形势是比较严竣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上多年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大量的中青人外出打工,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更显突出,这都是事实。

目前最现实的解决办法,依然要从国家政策中去寻找答案。具体来说:

1、确保农村大多数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这是解决老年人生活来源问题最关键的一招,是制本之道。国家正在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其中,基础养老金是由国家无偿提供的,标准是88元/人.月,标准还不高;其余部分就必须通过个人缴费与国家补助的方式,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否则,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对于以前未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但年龄己达到60周岁的农村老年人来说,就只能在领取基础养老金、老龄补贴等社会福利的基础上,由家人负担养老了。没有其他真正起作用的渠道。2、每年按时缴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是解决老年人吃药、看病、住院治疗的根本渠道。2019年,个人缴费最低标准220元/人.年,国家补助490元/人.年;2020年,个人缴费250元/人.年,国家补助520元/人.年。很明显,国家补助是个人缴费的二倍以上,对于老年人平等适用。3、养老方式依然以居家养老为主,以家人照料、护理为主要途径,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只适用于少数人

总之一句话:就目前来说,如果抛开国家大的养老制度安排,期望由国家通过拨付专门款项来给农村老年人养老,显然是不现实的。现行政策是所有的养老支持政策,基本都通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方式来实现,没有其他可靠途径

。这就是目前国家养老政策的实际情况。

至于说特困人员、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们,是目前农村居民中的特殊困难群体,则主要通过社会救助政策(即特困人员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政策的方式来解决。尤其是特困人员和根本无法脱贫的低保户,则由社会救助政策予以兜底,确保基本生活无虞,部分人由国家养老送终。其中只有特困人员才可以集中到敬老院,由国家免费予以集中供养,其余任何人都不能享受这一政策待遇。

三、农村养老到底是儿子的事,还是社会的事

无论什么人,都终究都有老的时侯,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从国家法律法规的角度说:父母有抚养儿女的法律义务;相应地,父母进入老年阶段,儿女也有赡养父母的法定责任。做为调整婚姻家庭关系最基本法律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非常明确地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其实,这个规定与我国的传统习惯做法是完全一致的。通俗地说:只要儿女们家庭经济情况正常,有赡养老人的能力,就必须赡养老人,给老年人养老。如果拒不履行法定的法律义务,虐待、遗弃老年人,情节严重的,可能分别构成虐待罪、遗弃罪,是可以被追究刑事责任。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当然,儿女们做为赡养人,如果确实没有赡养老年人的能力,完全可以提出申请,将全家人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之内,这也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至于说社会养老的问题,主要还是通过国家给予老年人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时的政府补助的办法来完成的。除此之外,还有高龄老人补贴、经济困难老人补贴,适用面比较窄,补贴力度不大,实际效果比较有限。

总之一句话:农村老年人养老,主要还是儿女们的事,儿女们因各种原因无力给老年人养老时,可以申请由国家给予帮助。


水波不兴3291


农村养老到底是儿子的事,还是社会的事?

希望是社会的事,但不是现在,将来国家也许能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吧。

农村养老,百分之九十九靠儿女,只有百分之一靠国家靠社会。

农村老人每月100块,医疗保险,免缴公粮,这些国家政策的确也解决了农村老人的一些生活问题。

其实农村老人养老,许多人在七十多岁八十多岁都是自己养自已。我大伯,去年过的八十大寿,大伯娘也七十八岁了。他们今年还种了二亩水稻一亩花生,生活完全不用儿女操心。农村老人只有真正动不了的那一天,才算是让儿女养老。

养儿防老,孝敬老人,赡养老人,是我中华儿女的美德。等到国家真正富裕了,农村养老就会慢慢变成社会的事,国家的事。


繁华规定


只要是六十岁以上的交公粮大半辈子的老一代农民!国家都应该给他们养老!他们实在是太苦了!贡献比其他行业都要大的多!建国初期,一穷二白又欠外债!还是老农民不怕吃苦!自己吃不饱也要把公粮先交上!让全国人民先吃饱饭!辛苦!高尚!可敬!


心平气和163075742


农民的养老,从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来讲,公平公正正义平等应该是国家,其次是子女,农民没有享受到社会养老保险是不合理的,老一辈农民为国家社会是作了贡献的没有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全都由子女负担,对新一代农民又产生不平等,作为农民工用自己的劳动换得报酬为了自己及子女生活还要承担父母的养老,除了农民工以外的其他人用劳动获得工资,全都属于自己的,他们的父母都享有一定数字的养老金,不但不需要兼养老人,还有可能受到父母的给予,在老一辈农村人中己经产生了的不公平,不应该在下一代继续下去,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千千万万个农民工在城市工厂的各个角落,全国各个工地流血流汗换来的,我们国家国防事业的军营里,更多的是农村青年,所以让农村人分享改革红利,正是因为农村人口数量大,国家不能一下能解决的,应该采取国家,子女共同兼养,缩小差别,共同富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公平正义平等的价值观。


用户1818067910981


对养老问题的评论各有说法,我的评论是有上一代就有下一代,养老应当是每个儿女应尽的责任,因为父母生育了你们养育你们,受的苦和累就不提了,等他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有了自已的子女才能体会到孝顺父母的问题。但然现在社会上也有少部分青年人不尊敬父母,看到年老的父母笨手笨脚而满嘴恶语,但不知自已年老后又会怎样,对四五十年代过来的老人,我深有体会,他们只要没大病缠身,每天都在做自已力所能及的事,因为社会,经济,方方面面飞速发展,经济收入各有不同,有的子女成家后背着承重的经济债而奔跑在打工行例挣钱还债,对父母的养老心有余力不足,身为父母的也心知:肚明毫无怨言,这样部分家庭很困难,社会给予关照体现了党对群众的关怀,这是应该的也是正确的,因为老百姓在四五十年代虽然自已是种地人,但唉饿的还是老百姓,自巳种粮成熟先完成国家的任务后才是自已,辛苦一天才挣几分钱,好点年份二角左右,一年一人总价五六十元钱,无代价的修路修河,修水库,毫无怨言,现在好了同样的社会同样的人,工人为国家做贡献养活者几亿人,农民一辈孑修理地球种粮也养活者几亿人,老了退休了养老待遇两个层次,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球,给农民提高养老金每月500元不多也不过份,也是社会对农民养老的责任,,,,。这些是个人看法。


知足常乐张吉西


人之要生到这个世上,父母,儿女,国家都有成担的责任,生活多种多样的,父母要子为什么啊,一为传种接代,二为传成家业,三为祖国共献自己的技能,如果孩子不养老人也有多种因数,在这种情况下那之能有社会和国家来成担这份意务了,


不平常的一生


我在想是什么样的人认为农村人养老是社会的事呢?我身边的农村人都没这种想法,他们的日子过得不错,所以,越穷、越没能力的人越希望推卸父母养老的责任,因此,某些农村的不孝子越来越多。


刚才看到一个人的评论,一个老爷子养育了6名子女,却没人一个人肯赡养他,他说这是社会的责任。你觉得可不可笑,不孝就是不孝,自己不孝反而怪社会逼他不孝。


古代社会比现代更穷,但反而有不少千名留名的孝子,元代的郭居敬编写了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诸如孝感动天、百里负米、卖身葬父等等。到了现代社会媚外之风严重,礼崩乐坏,不孝子如过江之鲫,层出不穷,越是多子女家庭,出不孝子的机率越大。


这些口口生生说老农民为国家做了贡献,要国家养老的人,他们真的是希望国家来养他们的父母吗?是想希望像城里人那样啃老而已。我相信国家即使给老农民养老金,也会被这些人拿去,然后弃自己的老父母于不顾。


许多挺可笑的说法,城里老人是国家养老,要有这好的事,城里就没穷人了,多少下岗工人在辛苦奔波,多少人是自己咬紧牙关,省吃俭用交社保。在这些人认为,城里人大约什么都不用做,天上就有馅饼掉下来喂饱他们。


社会向来就是你有付出才有收获,不付出没收获,这种法则本来就是应该的,避免一些人滋生不劳而获的思想。


人穷不可怕,但嘴脸不要难看。


请问师太法号


农村养老到底是儿子的事还是社会的事?我觉得都有责任。

就现在农村养老的实际情况看,基本上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也就是说还是靠儿女来养老。我国是一个倡导孝文化的国家,“百善孝为先”的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都明白孝敬父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到老,中国人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但是,现在农村养老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儿女对父母不尽孝,甚至虐待老人,当然这只是极个别的现象。普遍的的情况是,现在的家庭子女少,大多数只有一个儿子或两个女儿,他们成家后双方父母都需要赡养,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现在农村经济不景气,农民增收困难。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物价上涨,各种开支,经济上压力山大。因此,农村养老面临着很多实际困难,许多家庭因养老问题发生矛盾,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穏定。

其实,这些矛盾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农村家庭收入低,顾了小的顾不上老的,力不从心。这就是目前农村养老所面临的严峻现实。

虽然现在国家也给农村老年人发养老金,但是那每月100元左右的养老金,对于一个年老体弱的老人来说,的确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因此要想解决好农村养老的问题,还得靠个人和国家共同努力。

首先,家庭养老在现阶段仍然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对于儿女们来说,孝敬父母是应该的。他们含辛茹苦地把你养大,培养成人,付出的心血和代价是巨大的。不用说他们是你的父母,你的亲人,就算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把你养大,你也理应报答他们的抚育之恩,这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这一代农村年轻人经济上负担重,心理压力大也是不争的事实。以前四、五个儿女养两个老人,现在一个儿女来赡养两个老人,四个人的活一个人来干,有心无力啊!

正是因为这些所以才需要国家来帮助解决农村养老这个大问题。之所以说国家有责任,是基于以下理由:

一,我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历史状态下建立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家为了发展城市工业,走的是一条以农补工的路子。


“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陈锡文硏究发现,从1953年到1985年,农民对城镇工业化的贡献大约为6000~8000亿元,换句话说,就是国家无偿从农民手中拿走了6000~8000亿元,用于城市工业建设。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则在学术报告中指出,1980年的一万元,相当于现在的255万元。当年的8000亿元,相当于现在的204万亿元”。(以上引自‘’今日头条‘’2019.4.15日“午报三农”的文章,《风雨沧桑60年……》)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天文数字啊!

204万亿元,如果按现在银行4%的利率来计算(几十年的利滚利不算在内),就是8万多亿。而我国现在60岁以上的农民也不过1.6亿左右,如果按每个人每月1000元的养老金发放,也不过才1.9万亿元。也就是说,光利息也用不了四分之一。

可能有些人会说,这些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还提它干嘛?那香港都被英国占去100年了,我们不还是照样收回来了?所以说,不论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必须讲诚信。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不能因为时间久了就忘记了这一代农村老人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更何况他们还在翘首以待呢。

二,我国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以说财力雄厚。在城市化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农村发展却十分缓慢。由于发展不均衡,城乡差别越来越大。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城市居民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农民没有享受到。这些问题也是导致农民经济困难,农村养老困难的原因之一。

所以,国家出手帮助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也是使社会保障趋向合理的一种手段,更确切地说是应尽的一份责任。

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十里八村众乡亲


从现行国家养老政策来讲,养老保障主要有三个方面构成,即老者本人,老年人的子女和政府。

你提问的是“儿子的事还是社会的事”,

我仅以提问本义试作回答。

1.就赡养老人来说,不仅是儿子的事,子女都有赡养老人的责任,这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子女的法定义务。“养儿防老”是历史以来形成的固有观念,没什么不对,但是带有明显的“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是偏离现实社会的,也不符合现行法律规定。因此,不能将赡养老人的事全部交由儿子来承担,女儿也有平等赡养老人的义务。在现实中,女儿在孝顺父母方面往往比儿子还细致,更心痛父母,只是在时间上不能“朝夕相处”罢了。

2.关于社会承担的养老义务来讲,我认为是不存在的。社会是一个由各组成部份相互作用有机运行的一个系统,社会的核心价值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存在“社会”对某一个人的法定义务。


鞠维坤1


这个问题我认为应分清主次,方可顺理成章。老人年龄大了,是证明老了,孩子成家立业了,孝敬老人是孩子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父母把你抚养成人,应该敬老,不然鸟兽不如。羊羔跪乳私报本,鸭有反哺报双亲,这就是主。

社会繁荣昌盛,欣欣向荣,聚集着劳动人民勤劳的汗水,沉浸着老人们年青有为时的创造力,是他们的存在积累了社会的繁华。所以社会对他们应预以照顾,生活给以帮助,这就是次。两项圆满幸福平安,社会发展都有笑脸。祖国富强,人人粘光。